盡管有所推遲,盡管面臨非議,但國產大飛機C919,還是由東航在5月28日成功完成了首次商業飛行。
這意味著中國人乘坐自己生產的大飛機的夢想成為現實,但除卻這一充滿民族自豪感的情緒表達,更重要的一點在于,舉國體制的導向發生了重大轉向:從滿足國家安全需求為主過渡到同時滿足國家安全和發展需求。
C919的誕生,根本原因還在于龐大的市場需求。國家統計局和中國民航局的數據顯示,1990年我國民航客運量只有1382萬人次,1995年突破5000萬人次,2004年突破1億人次。從2012年開始,民航客運量的增速開始超過同期GDP的增速。也就是說,從很早之前開始,乘坐飛機出行的人數就出現了加速增長的趨勢。
2023年4月,廣州白云機場接送旅客513.8萬人次,居全國機場首位。單日客流連續4天超20萬人次。
要坐飛機就得先有飛機。根據《中國商飛公司市場預測年報(2021-2040)》,未來20年,中國航空市場將接收9084架新機,其中單通道噴氣客機6295架。
在2022年珠海航展期間,空中客車公司發布預計,認為2022—2041年,中國需要單通道客機6750架;波音公司則認為同期中國需要單通道客機6370架。
三家飛機制造商的預計大同小異。總體說來,中國民用航空市場需求巨大。這么大的市場,如果沒有國產客機,將被波音和空客兩家瓜分,可謂拱手讓出產業發展機會。國產大飛機,就是在這樣的市場需求下立項、研發,從一開始就著眼真實廣闊的商用前景。
航空工業科技含量高、產業鏈長、輻射面寬,被譽為“工業體系的皇冠”。一架大飛機需要幾百萬個零部件,涵蓋理論設計、機身材料、動力系統、電子設備、自動控制、信息技術、制造總裝、運營維修、高端服務等眾多領域。
從現有信息看,C919共有供應商239家,其中國外供應商104家。能在全球范圍內帶動數百家企業進行通力合作,及時解決一系列技術對接問題,以市場為導向是最低成本、最高效的辦法。
自主研發制造大飛機,不僅能帶動制造業的發展,更能向上發力,促進應用性基礎科學深化發展。大飛機關聯著流體力學、固體力學、光學、聲學、計算數學、熱物理、化學、信息科學等基礎性學科。
要推動大飛機從設計圖飛上藍天,必然要求相關學科提升科研水平,獲得突破性成果。這是典型的市場需求“倒逼”基礎科研,1978年以來,大量民營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走的都是這條路。
C919的零配件來自世界各國
前文提到,C919是自主研發制造的國產大飛機,但這并不等于所有零部件都是國產。民航飛機是集科技之大成者,在現代工業體系下,一架民航飛機就像一枚高端芯片,幾乎不可能由單獨的一家企業完成全部研發、生產過程。
例如波音787客機,它的機體采用了日本東麗公司研制的碳纖維復合材料,機翼等部件由日本三菱重工等企業制造。整體來看,波音787有35%的部分使用的是日本企業制造的零部件。正因為如此,很多日本人認為,波音787算是“準日本制造”客機。
C919的研發制造,同樣擁抱全球市場。公眾較為熟悉的是,C919的發動機采用了美國通用和法國賽峰集團的合資公司生產的CFM發動機。事實上,C919的航電系統、起落架部件等,都廣泛采用了外國企業的技術和產品。
國產大客機剛起步,采用眾多外國產品和技術,也是全球產業分工的應有之義。這跟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并不矛盾。自主研發不是閉門造車,依然需要全球合作、博采眾長。C919不避外國產品和技術,不盲目追求國產化率,體現了可貴的實事求是原則。
C919已經正式投入商業飛行,將來也必然根據實際飛行的情況,接收市場反饋,持續完善設計,提升性能,然后按照機體及集成系統、機載設備、發動機這么一個先后順序,完成國產化替代。
歸根到底,民航客機的最大價值在于應用,這就意味著它必須接受市場的考驗和選擇。在全球化時代,沒有哪一家企業會獨自完成從設計到生產民航客機的全過程。因為這種做法的成本之高難以想象,也不可能獲得市場的認可。
C919從研發制造,再到順利投入商業飛行,彰顯了以市場為導向的應用性基礎研究獲得了突破。
一般情況下,學界定義的基礎研究,指為了獲得關于現象和可觀察事實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識而進行的實驗性或理論性研究,它不以任何專門或特定的應用或使用為目的;應用研究,指為獲得某一特定領域的新知識而進行的創造性研究,是把基礎研究成果轉化為實用技術的必要環節。
通俗地說,基礎研究偏向于弄清楚“為什么”,應用研究則側重于搞懂“怎么辦”。
但從當今世界產業變革的實際情況來看,傳統意義上的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邊界日趨模糊,科技創新的鏈條更加靈巧。就拿C919來說,與飛行相關的理論知識早已確定,C919的研發過程更偏重應用研究,但在這一過程中,一些新技術、新材料的運用,又會促進物理、化學等基礎學科向未知領域探索。從這個意義上說,C919是應用型基礎研究的大平臺。
2月21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強基礎研究進行第三次集體學習,并提出要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有組織推進……市場導向的應用性基礎研究。
市場導向的應用性基礎研究,意味著研究的目的是為了在市場中應用推廣,滿足市場的需求。C919的研發制造過程,就是這一理念獲得的突破性成果。巨大的航空出行需求,催生了國產大飛機的立項、研發、生產。現在C919投入商業飛行,也要遵循市場規律來運作,甚至還要加入全球航空市場的競爭,然后根據市場的反饋意見,在現有技術上優化迭代。
據報道,“在這種規模不斷增長的全球市場上,(有)3家供應商不應成為世界上令人生畏的事情,”美國波音公司首席執行官戴維·卡爾霍恩稱,“我認為,讓我們過度焦慮是一種愚蠢的想法。”
C919一飛沖天,也給未來以啟示:應用性的基礎研究,要走出實驗室,要以市場為導向,關注消費者需要什么,然后及時修正完善。從這個意義上說,這也是真正的“以人民為中心”。
目前,C919已經獲得了大約1200架訂單。國產大飛機的價值,不僅僅在于串聯起了萬億級產業鏈,還在于為中國的應用性基礎研究闖出了一條新路。在推進高質量發展、建設科技強國的當下,C919是一個突破性標志,未來值得更多期待。
(本文作者系航空產業觀察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