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格特約作者 傅真武
第十四屆夏季達沃斯論壇6月27日在天津舉行。本屆論壇主題為“企業家精神:世界經濟驅動力”。國務院總理李強出席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這個主題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他還指出,“雖然各國企業家精神特質不盡相同,但都有共通的內涵,我認為這個內涵就是在創業創新創造上,企業家們的敏銳眼光、不懈追求和非凡的行動力?!边@些表述一定會引起會場內外企業家的共鳴。
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演講結尾表示,我們愿意與各國企業家一道,堅定支持全球化,堅定維護市場經濟、堅定支持自由貿易,引領世界經濟邁向更加普惠更有韌性更可持續的未來。
本次論壇聚焦企業家精神,確實相當切合當下經濟形勢??刂仆浀戎芷谛砸蛩兀鹿谝咔闇笮?,俄烏沖突等地緣政治影響,多種因素交織,使得世界經濟增長乏力。中國經濟正重返正軌,但態勢不如預期,基礎并不穩固,尤其是就業形勢不容樂觀,財政金融風險抬頭。既是目前形勢之因,也是其果,全球企業家精神正處于被抑制狀態,中國企業家的狀況尤為引人關注。代表企業家信心的投資等領先指標相當萎靡。
所謂“企業家精神”,核心在于創新和冒險:能夠發現一般人無法發現的機會,能夠運用一般人不能運用的資源,能夠找到一般人無法想象的辦法。從熊彼特、彼得·德魯克以降,企業家精神已被看作一種無形卻珍貴的生產要素。其實,企業家精神任何時候都存在,只是有時處于受抑制狀態。使其從潛在變為現實的前提是,搞清楚究竟是什么阻礙了企業家精神自由張揚,這樣才可能清障鋪路。
人文經濟學會創始人傅小永近日披露,根據其開展的“中國企業家發展信心指數調查”和編制的“中國營商環境指數”,近年來,經濟環境信心、政策環境信心、政治法律環境信心、社會文化環境信心四個一級指標中,第三個分值普遍較低,特別是其中的“國際政治環境信心”。而營商環境的一級指標,共分投資環境、稅負合理性、權益保護度、市場環境、開辦企業便利性、糾紛解決機制、政府服務水平等七大類。得分最高的是“開辦企業便利性”,而權益保護度、市場環境、糾紛解決機制則得分較低。
在疫情前民營經濟已降入困境的2018年,民營企業最主要困難是要素成本上升過快,去杠桿、環保等政策壓力,市場準入和融資等歧視,國際市場風險增大、內部治理機制不完善。顯然,五年后,企業家身處的環境并未根本改善,有些因素反而惡化了。其它機構的調研結果大體類似。不難看出,企業面臨的諸多困難中,有些是應當主要靠企業家自己解決的,有些則是靠企業無力解決的,政府責無旁貸,須為企業家精神自由張揚營造有利的宏觀環境。
中國政府已清醒認識到企業家精神的重要性。數月來,提振信心、改善預期,頻頻成為政府官員向企業家喊話的主題,然而,迄今效果并不明顯。“定心丸”吃了一顆又一顆,但似乎也存在邊際效應遞減的趨勢。誠然,政策宣示和扶持政策發揮效力都需要時間,不過,企業家的關切還沒有得到有效回應恐怕是喊話效果不彰的更重要原因。這種局面亟需改變。
2019年至2022年,民間投資平均增速為2.9%,低于全國投資1.3個百分點,低于國有投資3.3個百分點;2022年民間投資增速為0.9%,低于全國投資4.2個百分點,低于國有投資9.2個百分點
如何改變,其實企業界早已有共識。就改善營商環境而言,一般認為,需要加大對企業家產權等權益的保護力度,繼續提升政府行為的法治化水平。具體地說,要進一步擴大市場準入,提高要素獲取的公平性,比如,繼續著力解決民企“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當下,還應格外注意政策透明、穩定、可預期。有專家建議,政策出臺前,應充分聽取各市場主體尤其各類型企業團體組織的意見,設置必要的提前量、過渡期或緩沖期。這一建議是合理的,政策出臺確實應當避免讓企業感到“出其不意”。
前些年出臺的收縮性政策,往往是不由分說,迫使企業從某一領域撤出,或者強制壓縮規模。這是缺乏法律依據的,尤其是與《民法典》基本精神不符?!胺o禁止則可為”的可信度大大打了折扣。這些政策極不利于法治國家建設。三年疫情期間,在一些地方,又動輒迫使企業停產歇業。這種行動方式會否成為積習,尚待觀察。
有鑒于此,當下需要對過去數年的政策做一番認真梳理,做出專業的、客觀的評價,特別是對于收縮性政策,該清理的清理,該廢除的廢除。這樣做,不是為了算舊賬,而是為了中國經濟社會的明天。政策不僅有持續影響,而且有自我強化的趨勢。收縮性政策一日得不到清理,它就仍在“收縮”中國經濟,企業家精神又怎能得到釋放呢?
欲讓企業家精神張揚,還需營造有利的社會氛圍。中國改革開放史表明,什么時候企業家心情舒暢、才智涌流,中國經濟就順風順水、高歌猛進;反之,每當企業家感到灰溜溜的時候,中國經濟也就隨之陷入不景氣。這就需要進一步從理論的高度,對民營經濟和企業家的作用作出順應時代潮流的闡述,破除舊的意識形態羈絆。
在今年兩會李強總理的首場記者會上,他在提出“吃改革飯,走開放路”的同時,還直指:去年有段時間,社會上有一些不正確的議論,“使一些民營企業家內心感到憂慮”的不正常狀況;他重申“兩個毫不動搖”是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內容,是長久之策,過去沒有變,以后更不會變。這些論述都是極為精辟的。不過,更重要的是徹底鏟除“不正確的議論”賴以生存的社會土壤。
近來,跨國企業掌門人絡繹訪華,受到中國政府熱情接待,中國領導人借此機會傳遞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信號。由政府首腦出席本屆夏季達沃斯論壇,與此精神一脈相承。應該看到,全球企業家有競爭,有合作,但總體而言是惺惺相惜的。因此,我們看到,和外部市場特別是發達國家市場的關系,是過去5年影響中國企業家信心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國外人士也密切關注中國企業家的境遇。日前,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克雷格·艾倫表示,民企若獲得良好對待,將提振外資對華信心。這一表述,可給如何激發企業家精神帶來啟發。
說到底,張揚企業家精神,仍然避不開市場與政府關系這一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笆故袌鲈谫Y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已成為人們不假思索便能脫口而出的金句,然而,在出臺一項項政策時,是否做到了這點呢?這是值得各級政府反思的。
中國轉向市場經濟不過30余年,企業家精神還遠遠沒有激發出來。與發達經濟體相比,如何培育、激勵、保護企業家精神,中國還有許多東西要學。為了中國經濟盡快重回正軌,走上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必須像愛護我們的眼睛一樣愛護企業家精神。當下,要切實回應他們的關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