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特別推崇這本書,我也是被推薦去看的,就是因為有很多人夸,不得了,仿佛不看就損失慘重,會錯過人世間最有智慧的東西。
首先插一個題外話,關于值不值得和浪費。
一
關于值不值得
我對有一個說法很不認同,例如:很多書都是垃圾,不值得讀,還有:我們不要去讀那些沒有價值的書。
每次我聽到這些說法,我就很奇怪,如果你都沒讀過,你怎么知道是垃圾,怎么知道沒有價值呢?你說沒有就沒有?特別費解,我們要怎么才能搞明白一件我們不知道的事情呢?
說這種話的人,要嘛是高人,可以一葉知秋的人,不讀就能判斷有沒有價值所以直接不讀,除此之外,就不值得信任,因為這是正確而無用的廢話,誰不知道沒有價值的書不值得讀呢?讀完即使覺得不值得讀,那也是有價值的,只有事后諸葛亮才沒有任何價值。
二
關于浪費
《西藏生死書》我就看了,看過之后,雖然覺得不看也沒什么,但我不會后悔我看過它,就像我不會后悔所有我浪費過的時間一樣,只有貪婪自私的家伙,才會做什么都希望有效果,希望得到回報,希望是值得的,反之,就后悔,就覺得吃虧,就覺得不值,這種想法本身就有腦袋有漏洞人才有的想法。
因為即使生活中有錯誤,有后悔,有不好的經歷,以及其他任何所謂的不值得,純屬浪費的事情,這本身就是構成我們人生的一部分,難道有誰的人生是沒有瑕疵的嗎?難道有人是完美的嗎?難道有誰是沒犯過錯的嗎?
即使你是一個功利主義者,你的價值觀只認可什么凡事都要有價值,那也是一廂情愿,不可能。
我見過的最會利用時間的人,一天的有效時間,最多就8個小時,已經是頂級人了,通常來說有3個小時,就已經很不錯了。其他時間基本就是混過去的,三分之一的時間我們不還得拿來睡覺不是?
在我的字典里,就沒有浪費這個詞,只有選擇在什么事情上浪費,所以,我從不在意浪費我的時間,我不需要我的時間都值錢,浪費這個詞本身就是很勢利眼的詞,本來就沒有什么浪費不浪費的,無非就是自然的生活而已,就像有些所謂的環保主義者,愛護環境,素食主義者,不要殺生之類的人,就特別的脫實向虛。我從不節約用電用水,老子又不是沒付錢,何來的浪費不浪費。雞鴨鵝,魚蝦蟹,豬牛羊蛙生來就是被人吃的。
三
《西藏生死書》不看沒任何損失,看了也最好別信
《西藏生死書》,看過后的真實感受,就是不看沒損失,看過才可怕,因為有可能有人真的會信。我查不到這本書具體的銷量,只知道經常排在銷量排行榜上,這說明,看過的人很多。
為什么我不信,就是因為,書里面講來世,能寫出這些東西的人,就是妖怪,很多人還很相信,而且,講來世就講來世,還拉了很多外國人進來,說他們都看到了來世,這不就是顯然的在裝(信用)X(背書)么?如果這本書讓你對生死有些感悟,那很好,如果你真的相信人有來世,就脫實向虛,是在逃避,把人生寄托到來世,而忽略現世,就本末倒置了。
作者在國外有粉絲,所以里面講了很多外國人,這個客觀上能給自己的信任做背書,你看,外國人都相信,你怎么能不相信呢?難道你比外國人聰明嗎?很多人就被恐住了,再加上明星陳坤之類的人呢,瘋狂推薦,那自然就會被人奉為神作,連質疑都不敢。
對我而言,我都是當成反面教材看的,當看個稀奇,但我知道,只要和書里的反著來,就對了。我讀這本書的收獲就是:感嘆,感嘆原來世界上任何虛頭巴腦的事情和行為,都有人相信,甚至奉為圭臬。
順便也提醒自己,要珍惜現有的人生,不要去管什么來世,根本就沒有來世,即使有,那我也覺得擺在眼前的現世我都不好好過,那我能過好我的來世嗎?這是最基本的。
四
佛,輪回和生意
為什么會這么篤定,人沒有來世,就是因為,認識的機能是有關聯性的,人對一件事情的認識,是由先前的認識決定的,不為先前認識所決定的認識,那就叫不可知,不可知的意思,就是不存在。
所以,誰見過來世呢?誰曾經從來世回過現世呢?沒有人,全都是人為的想象,任何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知識和思想,都是脫離實際的虛無主義思想,有百害而無一利。除非某一天被證實,真有那一天,那就是顛覆性的,因為會讓我們的現世變得毫無意義。這種可能性太小了,不值得信任。
正確的認識很重要,就像很多人吐槽說,現在的寺廟太商業化了,搞得烏煙瘴氣,一點都不佛,對不起,寺廟從來就沒有所謂的不食人間煙火,寺廟都希望自己能香火旺盛,要是寺廟沒人去,那為誰而開呢?
寺廟從來就是商業化的,寺廟最好的狀態就是商業化,要是不掙錢,那和尚怎么吃肉,怎么睡女人,怎么開奧迪穿阿迪達斯呢?古代由于承載了皇帝的精神寄托,于是被皇家供養著,到了現代,由于各種原因,寺廟要自己謀出路。
所以,寺廟不僅應該商業化,而且商業化越好的寺廟香火才能越好,誰都想去香火旺盛的大寺廟,不會去那種沒有煙火氣的冷清寺廟,而且很多人不知道,寺廟與寺廟之間,為了爭奪用戶,背后的商業手段多么血雨腥風,和現實的商場競爭一模一樣!
為什么要爭,錢太好賺了,而且是仰著鼻子賺,賺了你錢,你還要給他磕個頭,世界上能如此之硬氣的組織和企業就這一種。
五
寺廟賣的是什么?
可能有人會覺得是信仰,其實不是,寺廟從不賣信仰,只賣精神寄托,而且是量身定制,寺廟從不操心,啥也不用做,每個人自己給自己定制,全程自己自動完成,這是何等好生意啊。
這個世界上有誰才能成為所有人的精神寄托呢?就是神(佛陀,菩薩,老天爺,耶穌,摩西反正你叫什么都可以)啊,人類的集體想象,最高就只能高到這里了。
誰都知道,神是假的,所有的經書都是人寫的,只是說雖然是假的,但有存在的必要性,有存在的價值,于是就有賺錢的路子。
六
佛有兩個最重要的價值
第一個價值:精神安慰,生活無助,無能為力,人無法解決,需要救命稻草的時候,燒香拜佛,給你提供一個出口,就能讓你得到極大的安慰,只要你相信,就能讓你得到精神的支撐,讓你度過艱難的時刻。
干了虧心事,昧著良心掙了錢,晚上睡不著覺,擔心遭雷劈,燒香拜佛,去供養,去懺悔,雖然佛祖從沒說過,功過是可以相抵的。但不重要,你到了寺廟,找了和尚給你開了光,就能得到極大安慰,就覺得自己做過彌補就沒事了,晚上就能睡著了。
所以什么叫普渡眾生,就是關我屁事,你怎么樣都行,你是壞人你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你是好人你就慈悲為懷,宅心仁厚,善有善報。佛是不存在的知道吧!佛無形無性無名,人就是佛,佛就是人。
第二價值,增智,佛教在我的認識里,就不是宗教,而是一個學習體系,這是佛教最大的價值,所以,不要去崇拜,而是學習,佛經雖然是人寫的,但里面有很多好東西,有大智慧,潛心學習,然后增長自己的智識,讓自己生活更好,不要把佛當救命稻草,沒用的,佛不會救人,不然就不是佛了,佛也從來不渡人,人都是自己渡自己。
佛也從沒讓人去崇拜他,佛也從來都是很接地氣的,很實際的,都在教人要好好生活,人要靠自己,不要搞虛的東西。
佛也沒叫人要什么六根清凈,泯滅人欲,不食人間煙火,那些都是后人自己加上去的,都是為了修行倡導的外在行為模式,就連佛經都說:先以欲鉤牽,后令入佛智,哪怕你希望人去學佛,也要先順人性,搞搞套路才行,這些都是非常實際的東西,至于為什么成為了神圣的代表,一時半會說不清楚,只能說有需求就有供給吧。
七
生死問題
《西藏生死書》里面談生死,生死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也是一個哲學問題,我還達不到那種生死看淡的境界,以我目前的智識,我對生死的認識,只知道生死其實是人的一種欲望,基因自帶的。
人都想活著,都懼怕死亡,但也有人不想活,可以自己殺死自己,能做到生死看淡的人,非常少,能自己下手把自己殺死的,也很少。
如果死亡來了,該害怕就害怕,反正害怕也沒用,該死就會死。如果活著是痛苦的,那該結束就結束吧,反正結束不了也沒用,你又做不到接受生活,那就繼續持續痛苦唄。
所以,與其把死亡當成哲學看,我反而更傾向于把它看成是最原本的,人的基礎欲望,這樣反而能減少很多的討論,減少很多的看法和在意。
人有十大欲望,第一就是生的欲望,第二,食欲,第三,性欲。這是人最基礎的三種欲望,其他都是圍繞這三個欲望展開的。
知道這個用處就是,誰都知道什么叫活著,不死就是活著的,但什么才是健康的活著呢?那就是:活著的時候,還想吃,還想愛,生而為人,欲望滿身。
如果一個人,連吃都不想了,也不想愛了,那就真的只算是“活著”了。
而且境界越高,越不健康,越是脫實向虛,越脫離本質脫離生活。
越覺得需要到山里去修行才算是有境界的,越是不知道什么是境界,人的境界和基礎欲望本來就不是對立關系,可以同時存在,并非非此即彼,人境界的高低也從來就沒有和人的基礎欲望掛過鉤,為什么非要對立,都是被人為制造出來的,泯滅人性得到的境界,從來就不是境界高的體現。
所以,不食人間煙火就境界就高,這種普遍認識,對人,對佛,對生活都是嚴重的誤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