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格特約作者 張豐
京津冀的暴雨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涿州圖書倉庫里漂浮的出版物,讓人無比難過;接下來是涿州人,有一個村子失聯,兩三天沒取得聯系,有14人遇難。今天早上看到澎湃新聞的視頻,涿州縣城的積水,快淹沒紅綠燈了。下面有網友評論:又接到泄洪通知了。
遠方的人們,并不是只能“祈禱平安”,人們第一時間行動起來。實際上,我第一次認識到這次暴雨的嚴重,就是因為看到有人在朋友圈轉發京津冀暴雨求助信息的“騰訊文檔”,在武漢疫情和鄭州暴雨的時候,我都感到它的身影:無數人行動起來,每個人奉獻一點點,登記、核實,幫忙尋找求助電話,或者只是一次轉發。
企業也行動起來,阿里巴巴3000萬,字節跳動1億,騰訊先是700萬,然后又追加1億,百度3000萬,美團3000萬。 就連前年還處在破產邊緣的新東方,也捐了300萬。
7月,俞敏洪和他的團隊在四川搞直播。他去了好幾個地級市,和當地合作,在新東方的直播間賣“地方名物”,給地方做宣傳,就像一個小的直播公司干的那樣,一家一家做,一點點掙錢。有出版社朋友告訴我,某天上午他們在董宇輝的直播間上一本書,銷量只有幾十本——每一分錢都是不容易的。
1998年洪水的時候,我在青島讀大學。那時有很多企業捐款,在青島排名第一的是頤中,這是一家卷煙公司;接下來才是海爾、海信這些名企,在國內其他城市,也都一樣。我們在報紙上看到這些企業的名字,猜測哪一家的效益可能更好。
和25年前相比,今年的捐款名單中,我們看到的不同是,互聯網和民營企業走到了前頭。
這讓人有點心酸的感覺:在暴雨前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如何幫助民營企業渡過難關,是媒體報道的重點。即便是BAT這樣的互聯網巨頭,現在日子也過得緊緊巴巴。不時傳出的裁員信息,就是一個證明。
和企業相比,有些地方的錢就沒那么難了。昨天媒體報道,佳木斯居民發現,自己社區竟然有一個公示,要花4200萬元建一個新的方艙醫院,這看起來像兩年前的新聞。記者采訪當地工作人員,回應是,這是疫情期間向上面申請的項目,既然錢已經批了,現在就得修建起來。
在佳木斯這樣的地方,4200萬真不是一筆小錢,拿出來搞點水利建設不好嗎?
這種新聞并不可笑,而是非常可悲。其實它背后隱藏的邏輯是,一個漫長而死板的程序,會造成很大浪費,那4200萬,就這樣成了“死錢”,沒人感到心疼。
相比之下,民營企業的每一筆錢,都是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民營企業的錢非?!懊舾小?,他們可能轉瞬即逝,應該珍惜;而每一筆錢的去處,也都更有價值。
這和騰訊文檔、石墨文檔那種協作機制是一樣的:在一個以信任為機制的系統中,每個人只要做出一點點,但是最終的效果卻是驚人的。去年鄭州暴雨的時候,文檔的發起人是還在上海讀書的河南籍學生,到了今年,“啟動文檔”已經成為很多人的共識。在這樣的時刻,人心和天氣預報一樣敏感。
互聯網企業成為捐款的“先鋒”,當然和他們面臨的處境有關。在過去幾年,他們總是受到一些人的攻擊,所謂“對民營企業家的污名化”,有相當一部分是針對互聯網企業的。那些喜歡用“愛國”與否來給人貼標簽的網友,這時又在哪里呢?阿里、騰訊、新東方,是不是愛國企業?靠教人學英語的俞敏洪,是不是愛國?
1998年的時候,我和同學們就知道,頤中在青島捐款最多,是“理所應當”的,這不僅是因為它納稅能力最強,也是因為它是壟斷性的,你每抽一包煙就相當于捐了一點點;而海爾海信捐款更可敬,因為它們那時主要是賣家電,要賣出一臺電視機,需要付出多大努力?
不管是鄭州還是這次京津冀的暴雨,幾家互聯網公司都是捐款的示范,一方面是因為它們經常被一些無知的人罵,捐款當然是社會責任的表現,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它們已經在事實上深入契合到每一個中國人的生活當中。
從根本上來講,你每天吃早飯使用微信、支付寶支付,現在騰訊和阿里向災區捐款,其實也是和你相關的:這可能有你的一點功勞,或許也代表了你的心意——在這個意義上,實際上體現的是微信支付作為“信任載體”的功能。
面對洪水,除了相互信任,人類沒有其他的辦法。很多文化有關遠古的傳說,都有關于洪水的記憶,而人們擺脫洪水的辦法,無非是齊心協力,造一所“諾亞方舟”那樣的大船。這個大船,只可能是相互信任的人。
這次涿州圖書倉庫損失慘重,那些漂在水中的書籍召喚出我們內心的“方舟”,我看到有不少朋友表示,想購買那些泡壞的圖書。有出版商家推出一個盲盒類“產品”,打包銷售一些庫存書,馬上得到很多人的響應。
受近日暴雨影響,河北涿州多家圖書企業庫存圖書被水浸泡
這說明,這個社會信任的基礎還在。過去幾十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最大的成就不是GDP有多大體量,而是培育出一個龐大的“信任共同體”,弗朗西斯·福山把這稱為“社會資本”。社會資本,并不只是體現在有洪水這樣的災難人們伸手互助中,也是經濟繁榮的基礎:人們只有信任彼此,才能更好地做生意,才能相信未來。
民營企業是最能體現“社會信任”的,它們既是“社會資本”繁榮的結果,也是其進一步繁榮的原因。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家經營成功的民營企業肯定是“愛國”的,因為它本身就是“國人”塑造的,也已經回饋了國人。
我們不但要記住這次洪水,也要記住每一個在洪水中向他人伸出雙手的普通人,他們都是英雄。民營企業和企業家當然也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