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海岸線是中國第四名,海岸線總長2920公里,其中大陸岸線2292公里,島嶼岸線627公里,遼寧省的海岸線東起鴨綠江口,西到河北山海關,海味遼寧的內容打算寫七集,先說幾個島,再總結幾個沙灘。也算是為廣大讀者奉獻一份詳細的趕海資料,上一期,我做一個簡單的獐子島攻略,這期我說一個鮮為人知的島嶼,叫做豬島,相信大部分人都沒有去過,因為它是無人島,和無人區的概念差不多,不是沒有人,而是無人定居的島嶼。
為什么叫做豬島呢?因豬島的外形形似一頭豬,大家稱之為豬島,這張圖片我是用無人機飛到五百米高空,自動拼接出一個全景圖片,地圖上面看這個島也大概是這個模樣。豬島是旅順四島之一(另外幾個島分別為海貓島、蛇島、虎平島),這個島沒有多少土壤,由火山巖構成,東高西低,中間平緩,南部有一個月牙形海灣,長約1公里,縱深0.3公里,有可能是以前火山爆發時期生成的一個島嶼。
豬島距離大連得有五十多公里的距離,從旅順小黑石出發最近,大概半小時即可到達,到了岸邊之后,我拿出小飛機拍攝一張豬島的俯瞰圖片,外形真像一只小野豬。豬島算是不太知名的島嶼,因為這里沒有日常通航,游客上島的機會不太多,因為我和大廚一起去訂購海鮮,所以才能跟著漁船上島游覽,才能有這篇探秘無人島的文章。
關于豬島的故事不太多,豬島并沒有豬,有很多馬戶,就像是刀郎那個歌曲一樣,那馬戶不知道他是一頭驢,那么驢從哪里來的?難道驢會游泳?他們可會橫渡渤海灣?您肯定也會帶著這個疑問,一會我找到漁民問一下緣故,六畜在傳統文化中一般泛指家畜,除了馬、牛、羊、豬、狗、雞六種家畜外,也包括毛驢。
有一部網絡小說,叫做《豬島的春天》,故事中描述豬島的下鄉故事,豬島屬于典型的內海大陸架余脈,落潮的時候,有一個大坑就露出海面,從航拍照片就能看見,他們把這個大坑叫做燒餅,在大坑下面是海參窩子,當時的海參隨便吃,因為海參那時候不值錢,吃多了又出鼻血,大家都懶得去摸海參。
豬島最開始有漁民不定期的居住,還有一個淡水井,因為地理位置較為特殊,這里就建設一個XX病院,后期沒有患者了,此地就荒廢了,這里又變成農場,還曾經有二百畝苞米地,當年農場工人帶來幾頭毛驢耕地,因為保護海島的原因,耕地和房子已經荒廢了,人走了驢不想走,抓驢也不容易,他們跑得特別快,剩下的幾個毛驢開始自繁自養,因為沒有天敵存在,馬戶們的日子過得好快活,這些毛驢也不亂跑,就圍著水井轉悠。
一個大叔開玩笑,如果有一天,漁民帶來一只狼,那么毛驢的好日子就到頭了,別看現在蹦得歡,強身健體才是關鍵,到時候跑不過大灰狼,看你們到時候咋辦?自然界弱肉強食是一個基本法則,如果破壞這個規則,就會帶來無窮無盡的災難,就像有些農村野兔子泛濫成災,有些城市,大閘蟹滿街橫行。要控制好自然界的平衡,這樣也是保護人類與動物的生存環境。
因為豬島是火山巖的結構,所以島嶼的海岸線都是孔洞,大洞套小洞,據說這樣的地質地貌最適合海鮮生長,包括珍貴的遼參,豬島也盛產多樣海鮮,,每一種海鮮都是肥美的,可以說海味十足。我們從小漁船上隨意挑幾條魚,就能做出一桌子菜!為什么沒有人吃驢肉火燒呢?看來漁民還是比較淳樸的,要是弄一條馬戶,也不少驢肉呢,俗話說,天上龍肉地下驢肉,驢肉多香啊。因為海島沒有太多的漁民打魚,島上也沒有啥游客,飯桌上的每一種貝都是鮮活的。不論味道還是口感,這些野生貝類都是養殖貝殼不能相比較的。
偏口魚配上大餅子,就是一頓豐盛的午餐,大廚和漁民談著海鮮的故事,我們在一旁聽著,每一種海味都有不同的生長區域,不同的溫度出產不同的味道,大海不能光捕撈,還要定期封海,不光是人類需要吃海鮮,海鮮也得吃食物,保護海洋動物食物鏈的穩定,才能保障海洋動物的多樣化。
豬島的生蠔也極為肥美,漁民做的生蠔炒雞蛋,簡單的食材只需簡單的烹飪方法,吃完漁民家里的工作餐,告別神秘的豬島。因為登島受季節、漁民、天氣、導游等諸多因素的限制,登這個豬島有一定的風險,這次收獲了不少圖片,也品嘗到海鮮的真味,漫長的遼寧海岸線還有很多神奇故事,想不想繼續聽一下?
遼沈美食 圖文原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