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樓市可以說是非常熱鬧,一邊是各地積極出臺相關政策托舉樓市,一邊“中國第一房企”碧桂園將面臨暴雷。這讓很多老百姓又一次不淡定了,特別是那些買了碧桂園房子的購房者。
7月4日,碧桂園發布公告數據,今年上半年,碧桂園權益合同銷售額和銷售面積分別為1287.60億元和1646萬平方米,同比分別下降30.44%和29.93%。
7月19日,碧桂園服務總裁李長江及其配偶減持322.79萬股碧桂園服務,套現2824.72萬港幣。李長江對外回應套現是為了償還自身債務。
7月30日,楊惠妍忽然宣布,捐出20%碧桂園服務股權給國強公益基金會,而國強公益基金會的創始成員,正是楊惠妍的妹妹楊子瑩。要知道慈善公益基金是不允許被清算的,這些錢可以被視為“保命錢”。
7月31日,碧桂園發布公告,上半年預虧,同時正在積極尋求政府及各方監管機構的指導和支持。
8月2日,《財富》世界500強發布2023年度榜單,碧桂園控股憑借2022年63978.9百萬美元的營業收入位列第206位。自2017年首次登榜碧桂園已連續7年在榜。
8月8日有媒體發布短訊,截至目前,碧桂園仍未能支付應該于8月7日支付的兩筆美元債的票息。(需要注意的未能支付的是票息而非本金)不過好在兩筆債券的利息均有30天的支付寬限期,因此尚未到正式宣布違約的時候。
兩筆債券分別為碧桂園 4.2% N20260206(ISIN:XS2210960022)和碧桂園 4.8% N20300630(ISIN:XS2210960378)。均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發行規模各5億美元,到期日分別為2026年2月6日和2030年8月6日。同時,8月8日碧桂園的境內債繼續集體大跌,甚至股價都出現大跌。
毫無疑問,此次碧桂園的“暴雷”算得上行業的又一次地震。要是到曾經碧桂園6年,都是宇宙第一房企,恒大、萬科,都只能屈居其下。第一房企如今也自恒大、融創倒下之后也要“搖搖欲墜”站在了暴雷的邊緣。
對于房企來說,國內欠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錢,一般都是可以周轉的;欠供應商的錢,可以拖一拖,但外債,到了時間就必須支付,人家可不吃你這一套。財報顯示,碧桂園2023年到期的公開債務高達937億。而且今年是碧桂園的還債大年。雖然截至2022年底,碧桂園的在手現金還有1283億,但融資和銷售兩大來錢的渠道都被緊緊地扼住了喉嚨,花錢的地方又實在太多。其實,碧桂園走到現在的“生死時刻”并非偶然。
首先,碧桂園成于三四線,敗也三四線。碧桂園的主要土地儲備和重點項目集中在三四線城市。三四線不具備可持續高成長的勢能。由于人口拐點已經出現,絕大多數三四線城市人口增長乏力,部分甚至出現了下跌。三四線城市的房子,不僅難賣,而且預期還差,市場買漲不買跌,短期之內難有回天之力。
其次,高杠桿,高周轉都是房企盈利的“秘籍”。所謂高杠桿,就是負債率高。國內很多房企的運轉,就是靠負債推動。所謂高周轉,就是快速回籠資金。簡單來說能就是“十個缸九個蓋拆了東墻補西墻”。樓市過去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絕大部分房企的經營邏輯就是:貸款-拍地-蓋房-賣房-回款-拍地。這樣周而復始的運轉邏輯。當房地產周期向上的時候這個方法沒有問題,從拿地到開盤最大限度壓縮時間,減少債務付息支出。用預售的錢進行周轉支付。但是,當周期下行的時候這就一個“定時炸彈”。稍有不慎就會自爆。
接下來一個月,碧桂園就會像當初的恒大一樣,墻倒眾人推。隨著大眾對于碧桂園的不信任,接下來他們的銷售額斷崖式下降,沒有了回款來源,債務窟窿越來越大。雖然碧桂園負債比恒大少了1萬億,恒大合約負債為7210.2億元,碧桂園為6600億,也比恒大少。但是碧桂園主要在三四線城市,價格低,據說有3000多個項目,而恒大也才700多個,這意味著碧桂園未交付的房子比恒大多很多。每一套房子背后都是一個家庭,多一套房子未交付,就直接影響一個家庭的生活。另外,不要忘記了碧桂園上有員工7萬多人,如果碧桂園倒下了直接給社會帶來7萬的失業人群。而間接的還有很多建筑、裝飾、建材等上下游的企業勢必也會受到波及。所以,希望碧桂園能挺過去,不要成為第二個恒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