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醫學人物周刊】原創,如需轉載請添加文末微信。
全文1001字,閱讀時長約2分鐘。
中國醫師節
2023 // 8.19
作者 | 人物君
再過十來天,吳巖就將正式進入北大醫學部博士階段的學習了。高考后從老家山西來到北京,他已在這座城市生活了許久,從陌生到熟悉,當然僅局限于學校和醫院周邊。每年暑假,吳巖多半時間也是待在學校,在課題組與師長們一起度過了多個醫師節。今年的醫師節,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氛圍里多少有些清冷的感覺。
醫院、科室,在這個本該醫生們最熱鬧的日子,慶祝更像是流于表面的形式主義,大家更愿意埋頭于工作,好打發這無聊的消遣。
一陣風暴刮過,沉渣泛起……
無論是正本清源,亦或是警示他人。面對醫療行業從未有之大變局,讓幾年后即將正式走上臨床崗位的吳巖不免陷入深思。
當年選擇學醫的初衷很簡單,治病救人、受人尊敬。對于家族近親中從未出過醫生的吳巖而言,選擇從醫的這條路注定充滿艱辛。無人指點,更是無人傾訴,面對莫大的壓力,一路的艱辛坎坷,就靠著心中那點信念,一直支撐著自己走下去。
可當這一陣狂風刮過,自己的那點信念卻似在清冷的秋夜隨風飄零,迷亂了方向。
看著大半個月來,每天無數條負面新聞的不持續涌現,當被同學朋友親人不斷問起,“真的有這么夸張嗎?”
他想說些什么,卻欲言又止。污名化下,任何的解釋更像是徒勞的自說自話。
此刻,在這個醫生們自己的節日,吳巖整理了下煩亂的思緒。
未來的路該怎么走?
這是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問題,卻因為近來被吹亂了頭緒,再來捫心自問下。
靜下心來一想,其實自始自終他們都沒有偏離了方向:扎實學習,苦練技能,未來能成為一名好的醫者,挽救更多的生命。
吳巖說,學醫的人的生活可能是最簡單的,簡單到枯燥,要不趴在書本上,要不趴在臨床上。“三點一線”的生活從學校貫穿到之后幾十年的職業生涯,眼里除了病人和病例再沒太多可以想的。
當搶救下危重病人、治好疑難病例的時候,那種只有他們自己才能體會的成就感與興奮感,是作為醫者最簡單的快樂。如果用官方一點的詞,那便是初心,初心從未變。
吳巖不愿意看到,因為天上飄著幾片烏云,而讓人以為整個都是陰天。當風將陰霾吹散,他想著這個行業能重歸風和日麗的明媚、醫患信任的靜好。
這是他們最簡單的期待,也是能強忍瞌睡熬過無數個夜班、手持柳葉刀在手術臺前連站數小時的信念支撐,樸素而簡單。
責編 | 念 知
校對 | 蘇 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