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國慶假期也是諾貝爾獎的宣布時期。諾貝爾獎的宣布是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事情,不僅科學界,普通人也在關心哪國科學家獲得了什么獎?獲獎者作出了什么樣的貢獻?他們的生平履歷如何?在諾貝爾獎公布之前,很多機構會預測當年的諾貝爾獎會花落誰家。在眾多科學大獎中,諾貝爾獎的獎金不是最高的,但不論是從科學界的認可上,還是公眾的關注及社會影響方面,諾貝爾獎,尤其是其中的科學獎,毫無疑問地是最重要的科學大獎。
諾貝爾獎的一百多年歷史上,有過不少爭議。比如愛因斯坦的獲獎理由重點突出的是光電效應,而不是他的相對論。劍橋大學的女研究生貝爾最早發現了脈沖星信號,而獲得諾貝爾獎的卻是她的導師休伊什,獲獎理由是:因在射電天文學方面的先驅性工作,特別是在發現脈沖星所起的決定性作用。1957年李政道和楊振寧因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恒獲獎,而用實驗給出檢驗的女科學家吳健雄卻未能一起登上領獎臺。國內有一些人因此說諾貝爾獎歧視女性。也有一些人為袁隆平拿不到諾貝爾獎、為中國的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結晶拿不到諾貝爾獎耿耿于懷。
有爭議是正常的,任何一個科學大獎都不可能做到沒有不和諧的聲音。一定程度上講,之所以有那么多不和諧的聲音,是因為諾貝爾獎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大了,沒有哪個大獎能夠像諾貝爾獎這樣備受關注。歸根到底,這是因為諾貝爾獎三大科學獎項的評選能夠盡大可能地做到公平公正。
諾貝爾在遺囑中寫明他的遺產將用于表彰“在物理學、化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以及文學上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士”。諾貝爾獎委員會的確是照此工作的,獲獎人的國籍、民族、宗教信仰、意識形態完全不被考慮,所取得成就的大小才是要考慮的。而且提名諾貝爾獎是由諾貝爾獎委員會給有能力和資格提名的人發送機密文件,由他們推薦候選人,評選過程嚴格保密,政府部門無權干涉獎項的評選。公平公正、由專人提名、評選過程科學保密,這使得諾貝爾獎的評選結果能夠獲得最大程度的認可,諾貝爾獎的權威性由此而來。其他科學大獎在評選上會不自覺地借鑒諾貝爾獎的評選規則。
諾貝爾獎1901年開始頒發,一百多年來幾乎未曾間斷。而這一百多年恰恰是物理學、化學、生命科學及醫學飛速發展的時期。和未來科學大獎等一些獎項不同,諾貝爾獎是面向全世界的,一百多年來科學界幾乎所有的重大發現及突破都能在諾貝爾獎史上找到。量子力學、標準模型、電子管、晶體管、半導體、量子通信、DNA雙螺旋、分子生物學、電子顯微鏡、掃描隧道顯微鏡、冷凍電鏡、基因編輯技術……百年諾貝爾獎史就是一部百年現代科學發展史,現代科學的發展脈絡在諾貝爾獎史中可以清晰呈現。這是其他任何科學大獎都無法比擬的。諾貝爾獎有著深厚的底蘊,能夠獲得諾貝爾獎是很多科學家無上的榮耀,也是一個國家的榮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