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號消息 記者項俊平 武漢報道 湖北香稻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10月13日在荊門市沙洋縣召開。武漢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武漢輕工大學、省農科院、荊門市農科院等高校院所的水稻專家聚集一堂,共“香”湖北香稻產業高質量發展大計。省農業農村廳一級巡視員肖長惜,省種子管理局局長鄭洪林,省糧食科技與經濟學會會長胡新明,荊門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藺江霞,沙洋縣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周明等出席論壇并致辭。
“湖廣熟,天下足”。湖北自古就是天下糧倉,水稻是湖北第一大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和總產分別占全省糧食作物的50%和70%,水稻產量居全國第五位。
2021年,包括香稻在內的優質稻米產業鏈列入省委、省政府十大重點農業產業鏈的建設目標。經過一年多的建設,湖北香稻產業優勢地位日益凸顯,參與主體更加多元,融合層次相對更深,聯結機制不斷健全,涌現出源稻19、鄂香2號、邦兩優香占、華夏香絲、廣兩優香66、紅香優68、豐兩優香1號等香稻品種,誕生了“隨州香米”“孝感香米”等區域公共香米品牌。香稻已經成為全省優質稻米產業鏈的重要一員。
本次論壇期間,武漢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李陽生,省農科院副研究員汪本福,武漢輕工大學二級教授、原副校長周堅分別圍繞高檔優質香稻的選育、香稻豐產保優高效栽培和長粒優質稻的加工作了專題研究報告。
會前,100多名來自武漢、荊門、荊州、黃岡、仙桃、潛江、天門、沙洋、京山等地的農業部門有關負責人、科研院校、經銷商和種糧大戶的代表赴沙洋縣高陽鎮王集村現場觀摩了“源稻19”百畝水稻種植示范區。經有關專家理論測產,平均每畝有效穗39.31萬,結實率88.08%,理論產量每畝728.9公斤,八五折折合實際每畝產量619.6公斤。
據介紹,“源稻19”是武漢武大天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大天源”)自主選育的長粒香型高檔優質水稻新品種,集產量高、米質優、食味佳、出米率高、熟期適中等眾多優點于一身。2021年通過湖北省審定。2022年12月被評為第二屆十大“江城優米”。
品鑒環節,各地種糧大戶、經銷商和加工企業的代表,認真品味了“源稻19”的原汁原味,對它的米飯色澤、香味和口感贊嘆不已。
據了解,本次論壇由武大天源聯合荊門市農業科學院、京山橋米協會、湖北洪森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舉辦,旨在貫徹湖北省“種糧一體化”行動方案,以培育優質品種、提升糧源品質、促進農業增效為主要目標,在品種培優、訂單生產、加工增值、品牌賦能等關鍵環節聯合發力,共同打造香米品牌,提高糧食生產綜合效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