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楊璇
視覺設計| 星船知造
正文共計:8082字
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11月上旬星船半月報,主要關注以下8件事。老規矩,我們也將從產業向略作延展——
1、 航空航天:捷報!C919獲大批量訂單,國航疫情后首度扭虧為盈
2、 中東:加碼!持續“加倉”中國企業
3、 汽車:紅利!比亞迪第三季度毛利率持續走高至22.2%背后
4、 造車新勢力:裁員!“蔚小理”格局再生變
5、 電池:下調!松下為何削減電池利潤預期
6、 半導體:巨虧!韓國三星半導體累計虧損僅10萬億韓元背后,出口中國市場急劇萎縮
7、 手機:巴菲特炒股虧近1800億,蘋果股價大跳水背后的創新乏力
8、 船舶制造:喜訊!中國集齊造船業“三顆明珠”
航空航天:捷報!國產大飛機迎大批量訂單,國航疫情后首度扭虧為盈
10月26日晚間,中國國航(601111.SH)發布三季報:
●前三季度國航實現營收1054.77億元,同比漲幅為150.61%
●前三季度凈利潤為7.91億元。
●第三季度國航實現營收458.64億元,同比增長152.89%,凈利潤達42.42億元,實現疫情后首度扭虧為盈。
在2022年的低谷期,國航年度凈虧損386.19億元,相當于日虧超1億元。
隨著疫后民航業復蘇,截至今年三季度,包括國航在內的上市航空公司全部實現第三季度單季盈利:
●中國東航:營收361.1億元,歸母凈利潤達36.4億元
●南方航空:營收476.6億元,歸母凈利潤達41.9億元
●海航控股:營收191億元,歸母凈利潤達25億元
●春秋航空:營收60.7億元,歸母凈利潤達18.4億元
●吉祥航空:營收65.5億元,歸母凈利潤達10.7億元
●華夏航空:營收16.4億元,歸母凈利潤達5478.4萬元
星船知造注意到,今年前三季度我國航空運輸企業效益的提升,又進一步帶動了國產大飛機C919的訂單量突增。
據中國商飛董事長賀東風近日介紹,C919訂單量已經達到了1061架。
其中,國航10月18日發布的《關于國航A321NX及C919出口模擬器采購項目談判公告》顯示,采購項目需求包括1臺A321NX機型翼上出口模擬器、1臺C919機型L1出口模擬器和1臺C919機型翼上出口模擬器。
海航航空集團于今年4月27日與中國商飛公司在上海簽署100架C919和ARJ21飛機框架性訂單協議。本次簽署的100架國產飛機中就包括60架C919飛機,將分派給烏魯木齊航空和金鵬航空各30架。
中國東航也于9月28日發布公告,宣布公司與中國商飛簽訂《C919飛機買賣協議》,向中國商飛購買100架C919飛機。
作為中國真正意義上第一款商業大飛機,C919正打破長期被波音和空客壟斷的飛行網絡。
C919向空客和波音發起沖擊的底氣來自于:
1、中國巨大的航空市場潛力
在2023年上半年全球繁忙機場TOP50中,中國就有10家機場上榜。隨著國際航班逐漸恢復到疫情前水平和國內航班的進一步增長,波音公司預測,到2042年,中國將需要8560架新的商用飛機。
根據波音公司對商用飛機及相關服務需求的長期預測,未來20年,中國的商用客機機隊規模將增加一倍以上,達到近9600架。在航空旅行的持續復蘇下,未來20年內中國接收的飛機將占全球交付量的五分之一。到預測期結束時,中國國內航空市場也將成為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場。
2、中國制造的性價比
星船大致梳理了C919部分供應鏈企業
作為一款中程窄體客機,一架C919就有168個座位,航程也能夠達到5550公里,能夠覆蓋大部分的二線城市。價格方面,C919以0.99億美元的售價比對標競品波音737max和空客320系列的產品,便宜至少2000萬美元。高性價比下,包括美國通用、文萊騏驥航空在內的海外企業也逐漸加入了C919的采購陣營。
中東:加碼!持續“加倉”中國企業,尋石油財富外的替代品
中東國家多以石油收入為主要財政收入來源,但全球能源轉型和地緣政治危機等背景下,石油帶來的紅利正在收緊,中東一刻不停地尋求多元化發展。
在中國,中東資本在新能源領域的投資已有一定規模,也覆蓋電動車、互聯網、石化、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眾多行業。
今年中東資本更頻繁地現身中國,加速配置中國資產。
資產研究機構Preqin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中東主權財富基金的資產管理規模總額高達3.64萬億美元,占全球主權財富基金總額的三分之一。2022年,中東主權財富基金投資接近890億美元,其中不少流向了中國企業。
靠石油起家的中東多國都已發布了“減碳”目標——
沙特:沙特政府推出的“2030愿景”。2030年首都利雅得的電動汽車數量占比至少達到30%。
阿聯酋:阿聯酋啟動“2050能源戰略”。目標在 2050年實現能源結構多元化;到2050年,阿聯酋道路上50%的車輛都將是電動汽車。
為實現這些遠景目標,中東多國紛紛押寶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
星船知造梳理如下,2023年以來獲得中東資本投資的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不完全統計)——
●阿聯酋阿布扎比投資機構CYVN Holdings將通過定向增發新股和老股轉讓的方式,向蔚來汽車進行總計約11億美元的戰略投資
●沙特投資部與華人運通簽署一項價值210億沙特里亞爾的協議,雙方將成立從事汽車研發、制造與銷售的合資企業
●恒大汽車表示總部位于阿聯酋迪拜的紐頓集團向恒大汽車提供5億美元戰略投資
●長城華冠與約旦最大的私營公司Manaseer Group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在約旦建立合資公司
●豪華智能電動汽車初創品牌BeyonCa(賓理汽車)宣布已與總部位于沙特阿拉伯的投資集團AFG簽署了投資及戰略合作備忘錄
新能源車產業鏈方面——
●中國自動駕駛公司小馬智行宣布獲得了沙特阿拉伯新未來城(NEOM)旗下投資基金NIF的1億美元投資。
●西菱動力宣布與阿聯酋的財團本澳米爾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備忘錄》,計劃設立合資公司投資7億元用于開發新能源汽車零部件——輕量化副車架及高效電動渦旋壓縮機。
新能源及化工領域——
●今年3月沙特阿美以246億元買入榮盛石化10%的股份。
●3月,沙特阿美宣布與北方工業集團、盤錦鑫誠實業集團成立合資公司、宣布收購榮盛石化(002493.SZ)10%的股份,兩次投入總額超過1000億元;
●5月,寶鋼股份與沙特阿美、沙特公共投資基金簽約,共同在沙特阿拉伯建設全球首家綠色低碳全流程厚板工廠。
●9月,沙特阿美表示有意向成為盛虹石化的戰略投資者。
澎湃新聞統計,截至10月14日,以阿布扎比投資局和科威特投資局為代表的中東主權財富基金,投資的A股上市公司就高達62家。
星船知造分析,中東國家對外投資是其布局本國未來多元化發展的重要戰略舉動,憑借石油“發家”的中東國家不可能坐視本國經濟結構的單一,隨著轉型深入,中東資本還將繼續加碼中國企業,通過在高科技和新能源等領域加大投資來反哺本國產業多元化發展。
汽車:紅利!比亞迪憑啥毛利率超越特斯拉?今年校招誰最香?
是迪爹不是迪子。收入增長的同時,比亞迪汽車毛利率正繼續走高。
10月30日,比亞迪發布三季度財報:
●當期實現營收1621.5億元,同比增長38.5%
●歸母凈利潤104.1億元,同比增長82.2%
●歸母凈利潤已經超過公司在2022年全年的凈利潤
今年一、二季度,比亞迪的汽車毛利率分別為20.7%和21.6%,第三季度汽車毛利率升至22.2%,超過了特斯拉的17.9%。
星船知造分析,比亞迪毛利率不降反升的背后,是其對新能源全產業鏈的掌控,讓比亞迪在降本增效方面具備更大的主動權。
source:unsplash
油車時代,大部分車企只掌握發動機、變速箱等核心配件,其余部分主要依賴供應商。
新能源時代,整車廠對產業鏈的介入不斷深入,比亞迪更是唯一一家新能源全產業鏈車企,除了玻璃、輪胎和鋼板等零部件,比亞迪也擁有電池、電機、電控、芯片等核心部件的生產技術。
電池方面,比亞迪從生產手機電池起家,在2003年就早早進入汽車行業,開始生產動力電池和混動汽車,推出的刀片電池通過優化電池模組結構,提高電池續航能力。去年,比亞迪又優化了車身框架,發布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簡化了車身結構和生產工藝。
隨著前三季度比亞迪汽車的大賣,比亞迪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累計裝機總量在報告期內達到100.9GWh。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的數據,2023年前三季度,比亞迪動力電池裝機量占據國內市場的28.9%,比第一名寧德時代少了13.8%,并且這一差距還在持續縮小。
芯片方面,中國車規級IGBT市場份額中,比亞迪半導是唯一榜上有名的車企,也是中國唯一一家擁有IGBT完整產業鏈的車企。早在2005年時,比亞迪第六事業部就成立了IGBT部門,并在2009年推出了自主研制的“IGBT 1.0”芯片,打破西門子、三菱電機等西方企業在IGBT車載芯片領域的壟斷。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3年9月,新能源汽車國內零售滲透率達36.9%,較去年同期的31.8%提升5.1個百分點,其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滲透率已達到59.4%。
比亞迪在新能源車領域享受的紅利也正持續釋放。首當其沖的就是便宜好用的應屆生。
公開信息顯示,比亞迪2023年校招總人數達到3.18萬人,比造車新勢力中蔚來的整體員工數量還多。
應屆生也不再將比亞迪視為保底offer。2023年校招總人數中,碩士和博士的整體占比達到了61.3%。而正在進行中的2024年校招,比亞迪投遞通道開放的一分鐘內,就有幾萬份簡歷涌入了人才庫。
從今年校招趨勢看,人才和學歷內卷中,比亞迪再也不是應屆生口中的“點擊即送”,同臺爭搶入場券的是那些擁有“本碩92”、“海外留學”背景的高階人才。
造車新勢力:蔚來放棄在美建廠,“蔚小理”變“理小蔚”
11月3日,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發全員信稱,公司將減少10%的工作崗位,這一調整將在11月完成。
按照蔚來2022年底的員工總數來看,如按比例計算,這次裁員意味著約有2600人可能受到影響。
從最新數據看,10月份蔚來汽車的交付量為16074輛,遠低于理想的4萬輛和小鵬的2萬輛。“蔚小理”的格局向“理小蔚”傾斜。
source:unsplash
今年以來,蔚來汽車的銷量始終沒有達到預期。第二季度,蔚來汽車累計銷量2.35萬輛,環比下跌了24.2%,是蔚小理中唯一一家同環比均下滑的企業。并且,蔚來汽車第二季度的凈虧損同比增長了119.6%至60.56億元,毛利率同比下滑12個百分點。
截至10月份,蔚來汽車今年累計交付新車12.61萬輛,僅完成年度目標的50%。一邊是增長掉隊的汽車銷量,一邊是不斷拉大的虧損額,不得不斷臂求生。
蔚小理三家企業中,蔚來是將業務盤子鋪得最大的那家。
從整車制造、到手機和充換電站,每樣都燒錢。
核心造車業務上,蔚來目前共有8款車型在售,但除了ES6外,其余車型的銷量都較一般。今年一季度末,老款ES8、ES6、EC6開始清庫存后,4月和5月份,蔚來分別只賣了6658輛和6155輛新車。
第二代ES6上市后,7月僅這款車型就售出1.11萬輛,占到月銷總量的一半以上。在過度依賴單一車型的情況下,蔚來是否真的需要生產這么多車型?
手機業務則被不少人認為是在亂花錢。從售價來看,NIO Phone的起售價為6499元,最高至7499元。售價幾乎與蘋果對標,但所展現的參數配置卻被質疑相當于國內市場4000元級別的機型。
對于生產手機,李斌的說法是“如果不造手機,就相當于自己家的車鑰匙在對方手上。”但現實情況是,蔚來手機提供的絕大多數功能可以直接通過蔚來汽車的直接觸屏完成,部分遠程功能也可以通過企業APP進行。
蔚來手機的用武之地在哪?連李斌也承認,是因為蔚來的大部分車主使用的蘋果手機沒有開發接口,才選擇自己造手機。也就是說,蔚來手機是專門給蔚來車主的備用機。而這樣的話,就等同于自己限制了目標客戶群體,而對車主來說,等于再花6499元買一臺備用機。
降本增效下,在李斌突發全員信的第二天,蔚來汽車美國地區CEO易蓋天再透露,由于成本過高,原計劃在美國三個州建廠的考慮將放棄,改為繼續在中國生產然后出口美國。
電池:下調!松下削減電池利潤預期,特斯拉股價下跌
日本電子集團松下近日表示,第二財季,公司在日本削減了電池產量,并將能源部門的本財年(2023.4-2024.3)利潤預期下調了15%;之后,特斯拉跌近5%。
特斯拉市值曾突破萬億美元,近期多次出現較大跌幅,目前較7月時的階段最高市值已縮水了超3200億美元。
特斯拉的電池供應商主要有以下幾家:
● 松下。特斯拉初代動力電池18650由松下提供,一直沿用到Model S和Model X的推出。目前松下主要供應特斯拉高端車型電池。
● LG。2019年,LG成為特斯拉的電池供應商之一,為特斯拉提供21700電池,其中,美國本土生產的Model 3和Model Y,電池由松下提供;中國制造的MODEL 3和MODEL Y,德國制造的MODEL Y,電池則由LG提供。
● 寧德時代。特斯拉第三代LFP(磷酸鐵鋰)電池由寧德時代提供,最早在2021年開始沿用,主要搭載在MODEL 3和MODEL Y的入門級車型中。
●比亞迪。今年5月,特斯拉在德國柏林工廠生產的Model Y基礎車型(RWD后驅版)電池來自比亞迪。
松下供應特斯拉高端車型Model S和Model X的電池,但這些車型售價較高,無法享受美國政府提供的稅收抵免政策,市場遇冷。
部分分析認為,松下下調利潤預期也顯示出特斯拉高端電動車型及市場近期遭遇的問題:
第一,《通脹削減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簡稱IRA)引發對美國電池制造業的大量投資,但“IRA補貼的價格上限為8萬美元,由于(特斯拉)高端車型超過了這個水平,需求已下降了。”
馬斯克也在擔心,特斯拉的高端車型無法享受稅收優惠將影響銷量,并有意將重點更多放在中低端車型上。
第二,歐洲等地經濟增長低于預期,融資成本上升,通用、福特、特斯拉等車企電動工廠擴張速度減緩,預計汽車需求減弱。
第三,今年以來,特斯拉采取了大范圍降價以提高銷量的策略,但這拖累了特斯拉的毛利率。特斯拉三季度毛利率下降至17.9%,二季度為18.2%,已經被比亞迪18.7%的毛利率反超。而即使降價,特斯拉三季度銷量仍有下降,這與部分工廠因設備升級產能下降有關。
作為最早供應特斯拉的電池企業,松下對特斯拉的依賴度很高。
2021年松下占特斯拉全球電池供應的53%,當年松下87%的電池都用于特斯拉汽車。中國電池企業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全球市場份額不斷上升,2022年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為517.9GWh,同比增長71.8%,排名前十的中國企業占全球總量的60.4%,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全球電池裝機量和市占率相比2021年皆有上升,其中寧德時代的部分增長來自于特斯拉的Model 3 / Y。
而松下、LG等韓國企業的電池裝機量雖有上升,但市占率下降。
半導體:巨虧!三星半導體退出中國市場后,今年前三季度累計虧損688億人民幣
三星半導體跌落神壇,除了行業大環境影響,還有一個更不容忽視的原因——對中國出口的萎縮。
10月31日,三星電子公布2023年第三季度收益報告:
●第三季度營業利潤同比下降了77.57%至2.43萬億韓元(約132億人民幣)
●負責半導體的DS部門三季度虧損3.75萬億韓元
●再加上前兩季度虧損的8.94萬億韓元,三星半導體今年已經虧損12.69萬億韓元(約688萬億人民幣)
巔峰時期,三星一家就占據了全球45%以上的內存市場,并于2017年終結了英特爾長達25年的半導體霸主地位。但在韓國加入以美國為主導的限芯聯盟后,不到四個月的時間里,三星半導體的庫存就激增了40%。
外媒將三星半導體的困境歸結為一句話:中國不買了。
此前,三星一度是對華產能最大的半導體供應商。路透社曾分析表示,僅三星在西安建的工廠就占了總產能的40%。自今年年初以來,三星半導體在運營成本無法覆蓋利潤的情況下,三星只能將在華供應鏈向越南轉移。但面對近10萬億的虧損,三星半導體還是宣布將在第四季度進一步下降產能。
今年10月,韓國有關部門表示,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被認定為“經驗證最終用戶”,這將允許它們為其現有在華工廠進口美國芯片制造設備,而無需另行尋求美國的批準。
看上去,三星獲得了一張重回大陸市場的通行證。為表誠意,三星不僅投下229億升級西安工廠,還計劃在上海成立研發中心,有一股要將失去的悉數取回的風頭。但據《2023年中國芯片行業報告》,上半年國產芯片產量高達1900億,有望在2025年實現7成自給率。
在部分西方國家限芯手段不斷強化的背景下,國產芯片日漸崛起,留給三星重返的市場空間也被這后發力量急速壓縮。
手機:蘋果股票大跳水——伯克希爾·哈撒韋第三季度虧損近1800億人民幣
11月4日,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披露2023年三季度財務報告:
●伯克希爾三季度凈虧損127.7億美元(約932億人民幣),系今年來公司首度虧損。
●第三季度投資收益虧損達241億美元(約1759億人民幣)。
三季度伯克希爾凈利潤出現虧損的一個主要因素就是其股票投資組合中,蘋果公司占了大頭。
蘋果股價在第三季度整體下跌了11.61%。而伯克希爾公司持有的蘋果公司股票的市值在第三季度下降了約200億美元(約人民幣1460億元),占公司投資收益虧損的83%。
星船知造分析,蘋果股價和業績表現受以下幾個因素影響:
1、 供應鏈中斷、競爭加劇、監管壓力和訴訟風險等影響
2、 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國產手機崛起
3、 創新力的匱乏
市場追蹤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估計,蘋果旗艦手機iPhone15系列在發布后的17天內的銷量與iPhone 14相比下降了4.5%,這可能是自2018年以來iPhone在中國最糟糕的首發之一。
最新款iPhone 15的升級主要是在攝像頭、電池等一些局部進行性能優化,并沒有體現出太多的創新和突破。
手機產品的創新不足,也是整個行業的通病。當手機企業無法利用現有技術突破折疊手機手感粗糙、屏幕明顯分割等硬傷時,最簡單的創新就是把攝像頭的參數再突破極致。
隨著人機交互方式的改變,智能穿戴設備也可能分去手機市場的一杯羹。也將同時帶動通信設備、光學器件、顯示屏等多個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船舶制造:喜訊!第一艘國產大型郵輪交付,中國集齊造船業“三顆明珠”
航空母艦、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大型郵輪被稱為造船工業的“三顆明珠”——11月我國國產首艘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正式交付。該船共包含2500萬個零部件。
“魔都號”的交付,意味著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兼具造航母,大型郵輪和LNG船能力的國家:
大型郵輪,中國與歐洲同臺共舞;
航空母艦,只有中國、歐洲、美國能造;
LNG船,目前只有中韓有制造能力。
韓國曾穩穩占據LNG船建造的龍頭地位。其造船業先發優勢顯著——
1981年,韓國成為當時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大造船國;
1982年,我國才正式開始按照國際標準建造出口船;
1994年,韓國的第一艘LNG運輸船交付;
2008年,我國才開始建造LNG船。
中國船廠一路奮起直追——
2010年,中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開始超越韓國,基本集中在常規船舶上,在LNG等高附加值船舶上,韓國仍具有領先優勢;
2021年,全球共有302艘高附加值的船舶訂單,韓國獲得191艘,占比65%。中國排在第二位,但訂單量只是韓國的零頭;
2022年,全球船企總共獲得了182艘LNG船的訂單,中國船企共計承接59艘LNG船,市占率32%,韓國船企獲得了122艘LNG船訂單,市占率67%;
目前,韓國LNG船市占率仍超中國,但2018年中國的LNG船訂單一共只有10筆,到2022年獲得5倍的訂單量。同時,2023年,滬東中華開發27.1萬立方米超大型LNG運輸船,是迄今為止全球開發設計的最大型LNG運輸船,這也將為中國LNG船訂單的增長提供新的機會。
目前韓國相對LNG船建造周期短,中國LNG船相對建造成本低。
在船用型薄膜型殷瓦鋼專利技術上,中國寶鋼特鋼公司等聯合成功完成了該合金的工業化試制,通過了法國GTT公司的船用殷瓦鋼認證,打破其多年壟斷,成為全球第二個薄膜型LNG船用殷瓦鋼供應商。
自主技術帶來生產成的進一步降低,殷瓦鋼的國產化也加固了我國LNG船建造的供應鏈安全。
更多制造業內容,請關注星船知造。全平臺同名。
本文基于訪談及公開資料寫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本文為星船知造原創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