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述工作室
執筆 ashes of time
美軍是非常重視履歷的軍隊,尤其對陸軍來說,從排長到連長到營長到旅長到師長到軍長各級主官一般都是要依次“打卡”干一遍的,否則難以繼續高升。
但也有人打破常規,沒干過師長就升了軍長,還有人沒干過軍長就升司令。這又是神馬情況?
沒干過師長就當軍長,其中一個這樣的人大家應該知道他的名字——指揮過海灣戰爭的科林·鮑威爾。
話說,他憑什么?
科林·鮑威爾
科林·鮑威爾在回憶錄《我的美國之路》中給出了答案:當時他是國防部長溫伯格的軍事助理,為了在軍旅仕途上更進一步,他得把師長這個主官經歷給補上,所以想去擔任駐德美軍第8機械化步兵師師長。然而,國防部長溫伯格用科林·鮑威爾用了兩年用得很順手,不想讓他走,于是通過陸軍參謀長威克姆傳話給科林·鮑威爾:“部長說他這里需要你,所以你還得留在這里。我要告訴你的好消息是,一年左右之后,我們會讓你指揮一個軍。你不必經過師長這一級就可以當軍長。”(見科林·鮑威爾:《我的美國之路》,北京:昆侖出版社,1996年,第339頁)。果然,一年之后,科林·鮑威爾當上了第5軍軍長(三星中將)。明白了吧,科林·鮑威爾越過師長直接干軍長的秘密是背后有陸軍一號首長(陸軍參謀長)和全軍一號老板(國防部長)站臺。
有人可能會問,科林·鮑威爾這事兒畢竟發生在幾十年前,現在的美軍不會這么干了吧?NONONO,現在的美軍還在這么干,而且從某種程度上說更過分,連軍長都沒干過就直接干司令!
誰啊?
查爾斯·弗林
查爾斯·弗林。他沒干過軍長,而是從陸軍副參謀長的位置上空降到印太戰區陸軍當一把手即印太戰區陸軍司令的。
查爾斯·弗林的人脈資源可不比他的前輩科林·鮑威爾差。他背后至少有三個大佬支持,其名字和身份說出來很多人都聽過:一是現任國防部長奧斯汀,奧斯汀擔任聯合參謀部主任時,查爾斯·弗林是他的執行助理。二是麥克里斯特爾,美軍名將,曾任駐阿富汗美軍司令,查爾斯·弗林當時也是他的執行助理。三是邁克爾·弗林,他是查爾斯·弗林的哥哥。邁克爾·弗林在美軍干到中將退役,似乎混得不如弟弟查爾斯·弗林,但邁克爾·弗林退役后轉入政界,干得風生水起,當過國防部情報局長、特朗普的軍事顧問和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在政界積累了相當深厚的人脈。哥哥幫弟弟天經地義,查爾斯·弗林被提名為四星上將就是哥哥邁克爾·弗林幕后運作的結果。
弗林兄弟
舉科林·鮑威爾和查爾斯·弗林的例子,并不是說美軍晉升純靠關系,而是想說明人脈關系也是美軍晉升的一個重要因素。總之,同時具備超強的能力和過硬的人脈才能走得更遠,這個結論不僅在美軍還是其他國家的軍隊,不管在軍隊還是其他組織都適用。科林·鮑威爾兼具兩個條件,后來先后當上參聯會主席和國務卿,可謂風光無限。
再以查爾斯·弗林為例,此人不僅關系過硬,能力也不是蓋的,很有幾把刷子。
查爾斯·弗林的履歷中亮眼的部分有:連長時期先后在赫赫有名的第82空降師和第75游騎兵團度過,期間還參加了3次海外軍事行動——“沙漠盾牌”、“沙漠風暴”、“支持民主”行動(1994年針對海地);營長期間又回到第82空降師,期間參加了“持久自由”和“伊拉克自由”行動,并在該師擔任過第1旅戰斗隊司令。后來,他還擔任過陸軍任務式指揮卓越中心主任和陸軍諸兵種合成中心代理司令。
此人在陸軍總部任職期間有一項突出的政績——他是美陸軍2020年提出并推動的新部隊生成模式的主要操刀手之一。新模式的根本目的是著眼大國競爭,讓不同單位根據所在戰區具體情況調整訓練和裝備,以加強部隊戒備。他接受《陸軍時報》采訪時稱,新模式旨在在大約一年時間內對陸軍部隊進行區域調整,向士兵提供他們在實際沖突中將要部署的地區的專業知識,使其儲備有效的裝備以贏得沖突。
不少陸軍高級將領都存在履歷不均衡的問題,特別是與海空軍軍官相比,陸軍軍官的一線部隊任職一般非常扎實,各級主官經歷基本都有,但在大機關的工作經歷往往較為有限——特別是參聯會和國防部。弗林在這方面則相對比較均衡,既有一線部隊從排到師各級主官經歷,也在戰區陸軍司令部、陸軍參謀部和聯合參謀部等各個維度的大機關任過職,而且擔任的職務較為重要。查爾斯·弗林出任印太戰區陸軍司令之前,在陸軍總部干了3年,先后擔任陸軍參謀部負責作戰計劃與訓練的助理副參謀長和副參謀長。可資比較的是,他的前任、印太戰區陸軍前司令拉卡梅拉近十年中都在前線,沒有華盛頓(機關)的任職經歷。
查爾斯·弗林能夠出任印太戰區陸軍司令,還得益于其在印太戰區履職的經歷和經驗。此前,他不僅長期任職于印太戰區第25步兵師并擔任過該師師長,還于2016年至2018年間擔任過太平洋陸軍副司令,多次率部參加印太地區多國聯合演習,對太平洋陸軍部隊情況以及域內盟國、伙伴國以及對手非常熟悉。
不出意外,查爾斯·弗林在印太戰區陸軍司令任期滿后,還有機會更上一層樓。
需要指出的是,在中美戰略競爭的大背景下,查爾斯·弗林對中國也持敵對態度。他強調,陸軍領導層必須采取包括戰略戒備在內的全面戒備方針,使陸軍能夠應對與中俄間的大國競爭以及必要時的沖突。
提到美國陸軍,給人的印象是沒啥存在感,或者說不斷被邊緣化。對此,美國陸軍當然不甘心,比如新任陸軍參謀長蘭迪·喬治在2023年9月19日公開表示:“在作戰中,具有決定作用的行動仍然是在陸地上發生的,我認為陸軍將繼續扮演重要角色。”陸軍不只是說說而已,還采取了不少具體行動,比如在俄烏沖突和巴以沖突中大出風頭的無人機,該武器裝備系統在美國就是由陸軍主導。
就印太戰區而言,陸軍也在積極行動,其中一個辦法就是任用背后有大量資源的指揮官(如印太戰區陸軍司令查爾斯·弗林),為本戰區爭取更多利益。
本工作室正在對印太戰區美軍指揮官進行人物畫像,每一個人物的信息量4000字+,分海軍、陸軍、海軍陸戰隊、空軍4個軍種,從基本情況、主要經歷(含任職情況、教育情況、所獲榮譽)、政策主張(含對華態度)、能力特點、指揮管理風格、人脈關系、主要弱點、附件等8個維度進行人物畫像。前期已完成“美軍人物畫像之印太戰區總部和印太戰區海軍指揮官”,現在又完成“美軍人物畫像之印太戰區陸軍指揮官(含13個重要職位的指揮官)”,具體職位和對應的指揮官以及印太戰區陸軍司令查爾斯·弗林的人物畫像目錄如下——
印太戰區陸軍主要指揮職位及歷任指揮官列表
注:標記(1)為離任,標記(2)或(3)是現任
列表1
列表2
目錄
“許述工作室”創始人簡介
許述,軍事學博士,出版《這才是美軍》和《兵道》,從軍約20年,現成立工作室專門研究美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