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顏小二述哲文
我們生活中,有一類人總是能夠做到防患于未然,他們總是很有遠見,可以觀察到當前的細節,然后根據細節和客觀現象,對未來事情的走向做出一個相對比較準確假設,繼而趨利避害,見微知著。
那么如何做到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呢?《鬼谷子》告訴我們,只要我們的內心足夠安靜即可。為什么這么說?請各位隨著顏小二繼續往下看。
一、《鬼谷子》:平靜內心,是見微知著的第一步
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總是會面臨許多選擇,我們面前的路,有時候是兩條,有時候是多條,但是如果我們能在一開始就做出正確的選擇,可能會取得更好的成就,這就要求我們要有“見微知著”、“準確預判”的能力。
如何獲得這項能力呢?關于這一點,《鬼谷子》給出的法子并不復雜,是這樣說的:
己欲平靜以聽其辭,觀其事、論萬物、別雄雌。雖非其事,見微知類。
通俗一些來說,這句話大概是鬼谷子在告訴我們,我們在內心平靜的基礎上,要做到細致觀察對方說話做事,觀察對方的情況,分辨萬物的雌雄,這種時候,即便看到的是不同的事情,但是也可以通過細微的細節、征兆,大體推斷出事情變化的趨勢、判斷事情的類別。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鬼谷子是在告訴我們,平靜內心,是見微知著的第一步。
二、“利己”的雜念,會遮蔽我們的視野
其實從上面鬼谷子對“內心安靜方能見微知著”的揭露,我們反過來思考,就能看到更深層次的哲理,即鬼谷子是告訴我們,阻礙我們的,許多時候不是什么客觀困難,更多是我們“主觀上的雜念”。
“主觀上的雜念”指的是什么呢?
觀察周邊生活來看,大多數“被蒙住眼睛的人”,都被自己的“物欲”所困擾,因為內心有太過旺盛“利己排他”的物欲。
說得通俗一些,因為“物欲”過剩,看到好的就想要,也生怕他人比自己優秀、比自己過得好。但是這個世界總是一山更比一山高的,當出現一個明顯比自己優秀的人的時候,害怕優秀的人讓自己不得不讓出“利益”,于此,在觀察事物和作出選擇時,就會出現短視而片面的“利己排他”之舉,繼而出現“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這樣的局面,更有甚者,甚至萌生害人想法。
上述這類情況應該在實際生活中比比皆是,各位可以回憶一下。
三、寫在最后
最后,顏小二這里簡單做一個總結。
鬼谷子告訴我們,想要以小見大、從細節著手,并且能夠對未來進行較為準確的預判,以此趨利避害,我們就必須要擁有一顆客觀、安靜的內心。而讓我們內心不得安寧、難以安靜的,往往是我們無處安放的“物欲”。
“物欲”讓我們的視野染上了“情緒”,我們因為恐慌、嫉妒、狹隘、危機感等等情緒,總是難以全面觀察事物發展,又因為對利益的渴望,急功近利之下,就會出現“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情形。一葉障目之下的短視之舉,可能可以一時獲利,但是短視之下,人更趨于選擇性看自己想看的,以便說服自己做自己想做的,這樣就容易在最開始選錯了路、錯過了對的人,繼而錯失大好時機,造成自斷后路的結局。各位思考一下,是不是這個道理。
【本文為顏小二述哲文原創且獨家發布,搬運、抄襲等任何侵權行為,發現必究】
注:文中圖片來自網絡,部分素材來自網絡,侵刪(兩周內),喜歡請點贊收藏哦。想持續了解更多蘊含哲理的國學知識,想持續從各類文化,如影視、文學作品、歷史中體察更多人性的高尚與悲俗,可關注@顏小二述哲文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