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說相聲的外教。圖左為西班牙籍教師墨麒麟,右為委內瑞拉籍教師吳瑞龍。 通訊員 宗琪琪 本報記者 姜寶成 攝
一方舞臺,一張方桌,一襲長衫,一把折扇,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西班牙語系委內瑞拉籍教師吳瑞龍和西班牙籍教師墨麒麟,近日依托學校學院平臺,以西班牙語表演相聲的方式,對外介紹天津風土人情,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為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發揮積極作用。
“天津就是我的第二故鄉。”2015年來到天津學習、已在天津生活8年的吳瑞龍說,他最初對中文產生興趣源于其高中時的華人朋友。“每每聽到這位朋友和家人用漢語交流時,都讓我對這種聽不懂又很好聽的語言非常感興趣。”墨麒麟雖然來南開大學才幾個月,但他之前已在中國完成了對外漢語專業的博士學業,中文說得很熟練。墨麒麟是在西班牙的孔子學院接觸到西班牙語翻譯的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從而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并通過努力如愿來到天津進行交流學習。
吳瑞龍和墨麒麟開始接觸相聲,源于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面向西班牙語世界的天津相聲文化推廣”,該項目旨在用西班牙語介紹、傳播天津文化。本著精益求精的治學態度,他們悉心鉆研相聲臺本的挑選、打磨及演繹呈現,注重幽默感的挖掘以及融合中式幽默和西式幽默。
在一次次劇本打磨、表演排練和實際演繹中,還加入了他們的一些創新想法,使表演收到更好效果。從傳統中把握根脈,于潮流中挖掘素材,這兩名外籍教師把他們對天津城市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與欣賞注入每一個相聲劇本中。“我們希望讓更多觀眾在相聲的歡聲笑語中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向世界傳播中國式幽默。”
他們表示,將以這一頗具特色的中國傳統曲藝為載體,繼續深入挖掘中華傳統文化底蘊,探尋戲曲文化的語言符號和國際傳播優勢,拓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外語類人才培養的模式。(記者 姜凝 通訊員 宗琪琪 記者 姜寶成 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