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12月3日),2023丘成桐中學科學獎總決賽在清華大學落下帷幕。來自海內外的89支中學生團隊共決出61項大獎,包括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經濟金融建模六個學科的金、銀、銅、優勝獎,以及跨學科的最高獎項——科學金獎。
在各個獎項中,北京的7所學校獲得1金4銀6銅,在獲獎數量上排名第一。
在北京的各獲獎學校中,人大附中成為獲得獎項最多的學校。而此次民辦學校也大放異彩,一所民辦學校和一所外籍人員子女學校都獲得了獎項。
今天,51上私立就帶您一起看一下,都有哪些學校進入到了這項頂級賽事當中。
丘獎決出61項大獎
昨晚,2023丘成桐中學科學獎總決賽在清華大學落下帷幕。來自海內外的89支中學生團隊共決出61項大獎,包括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經濟金融建模六個學科的金、銀、銅、優勝獎,以及跨學科的最高獎項——科學金獎。
丘成桐(左一)、清華大學副教務長劉毅(右一)為科學金獎得主郁含章(左二)、晁楚言(左三)頒獎
2023年科學金獎,由數學金獎得主、新加坡萊佛士書院(Raffles Institution)的郁含章與生物金獎得主、上海中學的晁楚言共同獲得。
此外,來自上海宋慶齡學校、上海市民辦平和學校和北京市十一學校的3支參賽團隊分別獲得化學、計算機和經濟金融建模金獎。
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最終的獲獎結果。
點擊查看清晰大圖
北京7校獲金銀銅獎
今年的丘獎共評出5個金獎、7個銀獎和18個銅獎。其中,上海的學校獲得其中3金5銅,為獲得金獎最多的地區。而北京的學校共獲得1金4銀6銅,為獲獎最多的地區。
北京共有7所學校在此次丘獎中獲獎。其中,中國人民大學附中獲獎最多,共獲得3銀2銅;北京市十一學校獲得1金1銅;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獲得1銀;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學、北京順義國際學校和北京王府學校各獲得1銅。
民辦學校隊伍分外亮眼
在今年的入圍名單中,最令人矚目的是來自民辦學校和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的隊伍。他們在競賽大戶——公辦學校中顯得分外亮眼。
其中,來自上海的上海市民辦平和學校獲得了1枚金獎。來自北京的北京順義國際學校和北京王府學校,以及來自上海的上海美國學校和上海市世外中學各獲得1枚銅獎。
這也充分顯示了,隨著國內民辦學校辦學實力的提升,他們不僅在美國藤校、英國牛劍等國外名校的錄取上開始展露頭角,在公辦學校最擅長的競賽項目上也開始大展拳腳。
其實,論資歷,這些民辦校很多都成立的時間并不長,有些甚至剛有了幾屆高中畢業生;論名氣,這些學校更是沒有那些“牛校”的閃光歷史;論生源,他們也沒有辦法招到傳統意義上的優秀學生。但就是在這樣所謂“一窮二白”的情況下,這些學校卻在很短的時間內,用如此精彩的成績,超過了大部分的公辦學校,和那些最牛的那些頂尖學校站在了一起,給了家長和外界一個實實在在的驚喜。
丘獎到底什么來歷?
此次公布半決賽名單的丘成桐科學獎,素有“中國青年諾貝爾獎”之稱,由國際著名華人數學大師丘成桐教授與陳東升先生于2008年聯合發起。從某種程度來說,丘獎可以說是除五大學科競賽外,中國最具含金量的中學生科技競賽。
歷經十余年,丘成桐中學科學獎累計超2000余所學校,12000余支隊伍參加比賽,覆蓋國內30個省市自治區和北美、新加坡等多個海外地區,共461余個學生團隊的近850余人受到獎勵。450余位來自全球的科學家擔任評委或顧問。超過1/2的獲獎中學生經推薦分別進入清華、北大、哈佛、MIT、耶魯和普林斯頓等中外知名大學就讀。
丘成桐是國際知名數學家,菲爾茲獎首位華人得主,證明了卡拉比猜想、正質量猜想等,是幾何分析學科的奠基人。他培養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建立數學研究所與研究中心,組織各種層次的會議,發起各種人才培養計劃,并募集大量資金。
2008 年,丘成桐為全球華人中學生設立“丘成桐中學數學獎”。2013年首次評選“丘成桐中學物理獎”,此后二者合并為“丘成桐中學科學獎”,以此搭建起以丘科學獎為總體框架,以數學獎和物理獎為基礎的中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模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