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歲杜牧愛上13歲少女,寫下一首千古名篇,很多男子追女子時會用
曾幾何時,“春風十里不如你”這一句非常有名,幾乎成了男子追求女子時的慣用語,那么你知道他的出處嗎?
這一句,是從杜牧一首名為《贈別》的詩中化用而來的。詩中著重寫了揚州一位歌妓的美麗,語言揮灑自如,情感真摯明朗。
今天的“詩詞漫游記”,就帶著大家走進杜牧,了解他在揚州的那一段風流歲月。
杜牧是西晉名臣杜預的后人,他的祖父杜佑曾做過三朝宰相。在當時,杜家是高門大族。
因為有良好的家世,杜牧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他20歲時,就已經博通經史,26歲進土及第,接著又通過殿試制策登科,從此名振京邑。
入仕及第后,杜牧除了有一年的時間在長安為官之外,其他時間都是在宣州、揚州等地度過的。
杜牧對自己這段生活經歷的描述是:“十年幕府吏,促束簿書宴游間。”
從這段自敘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杜牧在這段時間的生活可以說是無拘無束的,他在處理公務之外,大多數的時間都是流連徜徉于歌樓酒肆之間。
說一段大家感興趣的故事。
來到揚州這個花花世界之后,杜牧幾乎每夜都到青樓去盡情享樂。
他以圍墻為通道,天亮時爬出去,天亮后爬回來,自以為做得天衣無縫,神不知鬼不覺。
出于關心,牛僧孺常派人跟蹤保護他,并要求跟蹤者每天記錄杜牧的行蹤。
后來,杜牧調任回京,即將要離開揚州的時候,牛僧孺讓他總結一下自己在揚州的情況,勸他切莫“風情不節”,杜牧還好一番表揚與自我表揚呢,說:
“幸虧我還能經常檢點自己,不至于讓你為我擔心。”
牛僧孺看他臉皮實在夠厚,笑了笑,讓侍童取來一個小書箱,當著杜牧的面打開,原來里邊都是那些跟在杜牧后邊保護他的便衣士兵寫的秘密報告,有好幾十份。
寫的是某天晚上杜牧在某家飲宴,某天晚上又在某家飲宴,平安無事等。
杜牧看后羞愧難當,流著眼淚向牛僧孺表示感謝。
公元835年春,32歲的杜牧重新回到了故土長安。
臨行前,杜牧依依惜別友人,作了《贈別二首》,在這兩首詩歌里,杜牧將美麗的歌女描摹的宛若天仙,并言揚州佳麗極多,唯她獨俏。
語言優美、情感真摯,作者對女性的贊美蕩然肺腑。
其一
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首句是說歌妓秀美的身姿和十三四歲的少女年華。
緊接著以花喻人,描述這位少女就如同豆蔻含苞待放,這樣的比喻生動貼切,成為流傳后世的經典之句。豆蔻年華因為成為后世少女的代稱。
第三、四句意思是,十里揚州路的春風駘蕩,珠簾翠幕中的佳人姝麗沒人比得上她。
一句“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在今天被化用為“春風十里不如你”,頻頻刷屏。
其二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這是從惜別的角度,大膽地剖露了詩人自己對一位年少貌美的妓女所產生的鐘愛。
在情人的眼里,這位女子可愛得像含苞初放的春花,整個揚州城找不到第二個可以同她媲美的人。
正是出于這樣強烈的愛,在不得不離別分手時,雙方共同存在的那種依依不舍、纏綿惆悵的離情,就躍然紙上。
但是字里行間,并沒有褻瀆輕佻的描寫,詩人像是對待自己的心上人一樣,熱愛和尊重這個年輕的妓女,雙方感情都比較真摯。
這兩首詩流傳都相當廣,雖然不是思想性很強的詩,但又不能說它宣揚了什么頹放糜爛的生活。
也許,正是因為這些聲色犬馬的詩句,杜牧被安上了風流才子的名頭。
但杜牧真的心甘情愿這樣嗎?
當時的大唐,整個都在搞牛李黨爭,按理說,杜牧無論去哪邊,都能混上好日子,但是偏偏杜李兩家是世交,杜牧本人又與牛僧孺私交不錯,還去他手下辦了幾年事。這就導致兩邊的人都不把他看作自己人。
杜牧在揚州一直沒有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或許他創作的《遣懷》一詩,便已經有了這樣的認知。詩云: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在揚州的這段日子,對于杜牧來說,不就是沒干成什么事兒的落魄江湖行?
我認為,對杜牧最合適的評價,莫過于《新唐書》那句:
牧才高于位,郁郁不樂。言之才學不為當世所識,而能流芳千古者,蓋如此也夫。
風流才子的稱號,只不過是他的偽裝罷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