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覺得哲學這門學問應該挺深奧的,那從哲學史入門算是不錯的途徑。但實際就會發(fā)現實在是好長一段歷史啊,還未必能琢磨透。
當然也花錢買過課程,學是學明白了。只不過等到翻開手里的這本書,就覺得我何必花學費買課?大傻子是我嗎?!
行吧,這本《做哲學,88個思想實驗中的哲學導論》能讓人省去大五千的學費,想想ROI還是很高的。
這本書最大的亮點是:避免自助式學習的碎片化問題,能聚焦在一個問題上,把各個不同理論的觀點做總和。
做哲學是什么意思
哲學為什么做的?
這大概是書名給我最大的疑問。后來發(fā)現哲學確實是做出來,做思想實驗做出來的學問。
每個人對世界都有預設,這種預設形成了我們的信念,構成了自己的哲學觀,也可以說是價值觀。
哲學就需要我們去審視自己的這些預設,判斷它們到底是否正確。這是一個探尋真理的過程。通過做哲學,去區(qū)分好的理由和壞的理由、強論證、弱論證,可信的理論和不可信的理論。
通俗來說,讓人長腦子,思考問題更清晰一些。
畢竟觀點不可能全都是對的。
就像盧克文嘲諷“剩女”相親提條件是認不清現實,他的基本假設前提其實不堪一擊,也因此他的觀點錯誤,沒有普遍性。只能成為跳梁小丑。
做哲學就要通過思想實驗。
思想實驗差不多就像個腦內小劇場,把一個概念應該滿足的條件統(tǒng)統(tǒng)列出來,然后去判斷這個概念到底有什么問題。
比如我們說怎么樣才能算一個人呢?是像柏拉圖說的兩腿無毛的動物就算,還是需要有人格、思想、推理能力、活動的能力?
如果都滿足了,是不是就算是人了?沒有其他也滿足這些條件的人或事物了?
重要的第一章
整本書討論的問題都是哲學的大問題,身心問題、人格同一性問題、自由意志、道德問題、惡的問題、上帝的問題、怎么算知識、懷疑論的問題。
第一章不僅簡要介紹了這些問題,同時也把哲學工具教給讀者。從最簡單的充要條件開始,必要條件、充分條件、充要條件都是怎么回事,到識別論證。
識別論證是判斷別人的論證是不是有效與可靠。
第一步是判斷結論,第二步是識別它的前提,第三步就是識別它沒有說出的前提。一個沒有說出的前提或結論的論證是省略三段論(這種形式的論證在生活中很常見。)
就像盧克文對相親的言論,結論就是“剩女”標準太高,邏輯錯誤,前提是婚戀中男性壓根不看這些標準,只看顏值身材。隱藏的前提是婚戀市場里,只有女性去匹配男性價值,這是一個男性主導的市場。
判斷一個論證是否可靠,就要判斷這些前提是否為真。
就盧克文的兩個前提來說,都不為真。婚戀中的男性所有人都看顏值身材?應該不是吧,難道高等教育沒能提高中國男性的精神層面嗎?而婚戀市場是男性主導的市場?這個斷言是哪里得出來的?
只要有一個反例就能打敗他。
論證到底是演繹論證還是歸納論證,這個應該大家都知道。可能不知道的是演繹論證里的一些有效論證形式,比如肯定前件、否定后件、假言三段論、析取三段論。
大致只要看過這一章,即便后面所有內容都不看,也足夠讀者去判斷網上那些大V的觀點到底合理不合理。
結語
這是一本大部頭的書。一節(jié)的內容相當于其他書的一章,而每章有三到四節(jié),換算一下,總共七章內容,大約是一本二十八章的普通書籍。
認真讀的話,最快半個月,慢點一個月。用一個月時間長腦子,這事應該不虧吧,何況還剩了五千的學費,挺合算。
最后,豆瓣9.3分真不是吹的。
【文/云玖弋】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即刪】
【聲明:玖弋閣 已加入“維權騎士”版權保護計劃】
玖弋閣,一周一書評,更多新書更好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