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春曉,南京藝術學院工業設計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霍春曉,南京藝術學院工業設計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的產品設計教學和研究。江蘇省科普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高校金屬工藝教學研究會理事、文化部文化產業創業創意重點人才庫成員、江蘇省“青藍工程” 優秀青年骨干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適老化設計。主持并完成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項,江蘇省社科應用研究精品工程1項,主持江蘇高校文化創意協同創新中心項目1項,主持江蘇省產教融合型一流課程1項,參與并完成國家藝術基金課題1項,參與并完成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項。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出版教材一本,并在多項設計競賽中獲獎,指導學生設計作品獲國際級、國家級、省級獎項二十余項。主持、參與并完成多項校企合作項目,服務企業包括中船重工、海爾、高露潔、三星、上海三陽南貨、康尼機電等知名企業。
《設計》:南京藝術學院工業設計學院產品設計系的教學特點有哪些?在適老化設計方面是否有所側重?您個人專注于適老化設計中的哪個方向?
霍春曉:南京藝術學院工業設計專業建立于1993年,于2008年成為獨立建制的工業設計學院,產品設計專業目前是本學院三個專業方向之一,于2019年被遴選為首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南京藝術學院是一所綜合類藝術院校,目前擁有藝術學門類下五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和交叉學科門類下設計學博士學位授予權,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產品設計系在教學上總體強調設計的高藝術品質,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轉譯和創新性發展,同時重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將新理念、新技術和新方法應用于解決現實問題和對未來的構想中。
在我們的本科高年級和研究生教學過程中,會將一些適老化設計的課題融入工作坊課程中,針對老齡化背景下的社會熱點問題展開調查研究,并提出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的創新解決方案。近年來,這些設計作品在一些重大賽事中取得了優良的成績,也是對我們教學的檢驗和肯定。
我本人從2013年開始關注人口老齡化問題,并在科研和教學方面有所偏重。最初研究的重點在老齡化產品的易用性問題方面,近些年來隨著產業的發展逐漸轉向老齡化產品的開發流程與方法、適老化設計的倫理,以及老齡化產品的體驗與服務等方面。
《設計》:在談適老化設計的時候,“有溫度”一詞經常被提到,您會選哪個詞作為適老化設計的關鍵詞?
霍春曉:人口老齡化既是一個在宏觀層面具有重大社會意義的研究課題,也是在微觀層面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的生活問題。從我個人近些年來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和研究來說,我更傾向于用“愛的思考”來詮釋適老化設計。因為如果沒有一顆對老年群體的愛心,就很容易忽視存在于現實生活中一個個真實而具體的人,忽視他們所遇到的窘迫,那么所有的研究就都只是完美的形式邏輯,缺乏對實際問題的切實解決方案。
《設計》:適老化設計和無障礙設計、通用設計是怎樣的關系?
霍春曉:適老化設計和無障礙設計、通用設計既有共同之處,也有相互差異。
無障礙設計是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設計主張,強調在現代社會中一切與人類生活工作相關的環境、設施、產品都應當充分考慮生理傷殘、缺陷以及機能衰退人士的使用需求,并為其提供滿足相關需求的功能和服務,以確保殘障人士享有與健康人士同等便利的社會服務。
通用設計這一概念于20世紀80年代被正式提出,但其思想演進可追溯至上世紀50年代。通用設計強調無論是產品還是環境,都應當在最大程度上為所有人所適用,為所有人提供同等水平的功能和服務。
適老化設計是近些年來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被頻繁提及的概念,主要強調在各種環境中充分考慮老年人的身體機能特點及行為特點,并在環境、產品等領域中進行合理設計,以滿足老年人群體的生活需求。
從本質上來說,適老化設計和無障礙設計都是站在人文關懷的角度上來看待設計問題,承認人與人之間存在某種程度的不平等,強調其關注的群體應當與其他群體享有平等的社會服務和權利,認為在現代社會中不應存在由于身體缺陷或機能退化等原因導致的窘迫,不能忽視特殊群體的正常需求。而通用設計的思想內核則是建立在人人平等基礎之上的,設計應當是非歧視性的。從其關注的群體來說,通用設計的關注面最廣,包含了人類社會中的所有人,強調所有人享有的產品功能、社會服務都應當是平等的,不應當將一般用戶與特定人群區別對待;無障礙設計則是從人的身體機能角度出發對用戶進行劃分,更加強調殘障人士和身體機能衰退人士的需求和權利;而適老化設計則是從年齡角度對用戶進行劃分,強調從老年人的視角出發,對環境、產品、服務等進行合理的設計。需要注意的是,通用設計雖然關注所有人的需求,但從實踐的角度來看,不得不以解決特定人群的問題為起點,否則就很難達成通用設計的初衷。
《市井.青雀》智能老年座椅 設計者:孫嘉霖 指導教師:霍春曉
《市井.青雀》智能老年座椅 設計者:孫嘉霖 指導教師:霍春曉
《市井.青雀》智能老年座椅 設計者:孫嘉霖 指導教師:霍春曉
《設計》:在我國,養老是一個龐大的系統性問題,涉及政策法規、經濟發展、社會結構、人口分布等諸多因素,其中養老資源的合理配置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關鍵措施。您曾提出,“如何積極介入養老資源公平合理配置,將是值得設計研究者深思的重要課題”。何為“資源倫理”?在“資源倫理”視角下,設計師應該如何做?
霍春曉:談及倫理,一般會涉及是非觀念、道德標準、價值判斷、秩序體系、行為規范等問題。具體到資源倫理,實際上是指人類與資源的倫理關系,主要研究人類活動中資源歸屬、分配、使用的價值觀、道德觀、是非標準、秩序體系等問題。資源倫理看似是個形而上的問題,實際上卻決定了我們是否認可某種資源分配原則和方式,是我們看待和執行某種資源分配方式的底層邏輯。例如:在當下的老齡化背景下,低收入老人、欠發達地區的老人以及低自理能力的老人難以公平合理地獲得和享有養老設施、服務等資源,這種狀況是否合理?應當建立何種體系和方法來改善這一情況?
對于設計師而言,大家似乎對生活條件優渥的老人更為偏愛,熱衷于通過新理念、新技術、新方法為養老資源充裕的老年人“錦上添花”,而忽視對養老資源不足的弱勢老人的關注。從謀生的層面來說,這一現象無可厚非,畢竟每個人都生活在現實的世界中。但是,當一個設計師具備了一定的基礎,社會責任感就應當成為其視野中不可缺少的內容。關注低收入老人、欠發達地區老人、失能老人等難以獲得養老資源的群體,摒棄一些華麗的時尚,切實從生活出發,以設計為工具,為他們解決一些問題,才是更加具有意義的事情。當然,企業和社會在這方面也負有更大的責任。
《設計》:在可見的未來,中國的老齡群體在生活中將面臨哪些實際問題?哪些需求是容易或經常被忽視的?
霍春曉:從我個人的觀察和研究而言,養老既是社會問題,也是個人問題;既是經濟問題,也是文化問題;既是老年人的問題,也是年輕人的問題。我們國家是典型的大政府模式,政府對社會生活負有全面的責任,因此人們有“有問題找政府”的習慣,這在養老問題上也有體現,因此也就會引發“養老的主體責任人到底是誰”這一問題。養老需要一定的經濟支持,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養老觀念和養老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影響到養老過程中的經濟行為,因此也就會引發“怎樣養老才有尊嚴”這一問題。養老是直接關乎老年人生活質量的大事,但是養老的壓力無論在宏觀層面還是微觀層面都指向年輕人,因此就會引發“養老的代際需求”這一問題。所以,在養老過程的具體操作層面,低收入老人如何養老、如何便捷地獲取養老服務、如何滿足空巢老人的照護需求、認知能力低的老人如何在高技術環境中自如地生活、老漂族如何快速融入當地生活等,都將是未來中國老齡群體所要面臨的問題。
相比“哪些需求容易被忽視”,我更傾向于研究“哪些群體的需求容易被忽視”。例如:高收入階層的養老幾乎不成其為問題,而對于低收入階層而言,養老過程中問題層出不窮。很多容易被忽視的問題出現在某些特定的人群和場景中,如:獨居老年人的情感與社交問題、公共設施對老年人的友好度問題、老年人在娛樂過程中的健康問題等。在我們課題組的一個項目中,通過調研發現,棋牌室是很多老年人日常生活的核心場景,在久坐的棋牌娛樂過程中,很多相關的疾病,如靜脈血栓等易被誘發或加重。因此,我們以該問題為出發點,通過對目標用戶的身體狀態、行為模式、場景特征等因素進行調研分析,通過人機測量和實驗設計了一款智能按摩坐具,能夠幫助長時間進行棋牌游戲的老年人避免久坐帶來的健康問題。
《設計》:進行適老化設計的設計師還需要掌握哪些學科/領域的專業知識?
霍春曉:進行適老化設計要求設計師既要能夠從宏觀層面了解本國養老體系的運轉方式,又要能夠貼近老年人的生活場景,真實地了解老年人的需求,還要在中觀層面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能,才能通過專業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滿足需求。因此,設計師要具備經濟、政策、公共服務體系、設計方法、人機工程、心理學、社會學等諸多方面的知識,才能系統地進行適老化設計。
《設計》:當70后開始成為老年群體的主體,會對適老化設計提出哪些新的要求?
霍春曉:我個人認為目前將70后作為老年群體是不太合適的,因為按照國際通行的老年人年齡劃分標準,65歲以上才開始進入老年,我國人社部目前的標準是60歲,但隨著延遲退休成為必然的現狀,65歲也將成為我國老年人口的年齡劃分標準。當然,如果從未雨綢繆的角度看,70后將是快要步入老年人的群體,相對于當下的老年人群體,70后可能更樂于接受高科技帶來的便利,更渴望積極的養老生活,因此對適老化設計會有更多的體驗性的需求,遠遠超越當下以滿足易用性為主的設計現狀。
《智艾》智能艾灸儀 設計者:孫浩 指導教師:霍春曉
《智艾》智能艾灸儀 設計者:孫浩 指導教師:霍春曉
《智艾》智能艾灸儀 設計者:孫浩 指導教師:霍春曉
《智艾》智能艾灸儀 設計者:孫浩 指導教師:霍春曉
《設計》:近期的新聞報道稱,調查顯示90%的老人選擇居家養老,這種趨勢會給適老化設計帶來怎樣的啟示和影響?
霍春曉:我國老年人大部分選擇居家養老這一現象有著深刻的文化根源和社會原因。在漫長的農業社會歷史過程中,家庭不僅僅是一個血緣關系的組合形式,更是一個家庭成員相互依存、相互扶持的生活共同體。父母在失去或部分失去勞動能力后,由子女履行贍養義務,實現了一種代際間的支持,這也是我國“養兒防老”這一傳統的來源,并形成了獨特的“孝”文化。進入工業化社會以來,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和養老功能社會化使“養兒防老”這一功能得以弱化,但是“孝”文化在我國社會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很多家庭會本能地認為在家奉養老人是“孝”的直接表現;同時由于目前我國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尚未完善,許多機構在服務上缺少統一的標準、社會養老資源不足、服務費用昂貴等問題依然存在,因此居家養老成為當前首選的養老方式也就理所當然。這對適老化設計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適老化產品和服務的應用場景重心轉向家庭。不同于機構養老,居家養老方式要求相應的產品和服務以家庭生活為中心,針對家庭場景中的養老需求展開研究,解決非專業養老條件下的養老問題。
2. 適老化產品和服務的形式由整體化轉向碎片化。與養老機構整體性、系統性的設施不同的是,居家養老環境的適老化改造是漸進性的,即在家庭成員衰老過程中,家居環境中的產品和設施是逐步替換的,因此呈現出碎片化的特征。
3. 適老化產品和服務的內容由同質化轉向個性化。居家養老的基礎是家庭,各個家庭的物質基礎、成員狀況不盡相同,因此老年人的需求痛點各不相同,所需要的產品和服務也就更加要求個性化。
4. 適老化產品和服務需要更多考慮代際差異和需求。居家養老在很多情況下是多代人混居,不同年齡的用戶對家居環境的要求也有很大差異,因此居家養老模式下的適老化設計必須充分考慮共居環境下的代際差異,達到一種和諧的狀態。
5. 適老化設計需要更多地關注在地文化。不同地區、不同文化環境下的養老觀念和生活方式存在很大的差異,在進行適老化設計實踐的過程中,需要充分尊重項目所在地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避免用模式化思維和方法看待和解決問題。
《設計》:從您的設計實踐經驗出發,在開展適老化設計之前,設計師應提前做好哪些工作?
霍春曉:首先,設計師需要掌握科學的工具和方法。任何問題的有效解決都依賴于一定的方法和路徑,老齡化是非?,F實的問題,作為設計師除了要能夠熟練地運用本專業外,還要借鑒跨專業的工具及方法,如:統計學方法、測量方法、概念模型的搭建工具等,先把“套路”學會,用科學規范的方法發掘問題、研究問題,最終才能有效地提出創意,解決問題。
其次,設計師應當做好調研工作,對項目或課題形成正確的認知。深入到項目所在的環境,真切地了解和感受目標用戶和相關用戶的切身需求,了解產品和服務的實現基礎,梳理現有產品和服務并找出不足之處,發現項目中可能存在的突破點和障礙。
第三,設計師需要拓寬自己的視野。適老化設計并不僅僅是一個設計問題,同時也涉及政策、文化、經濟、法規、產業等多方面因素,當設計師能夠主動改變視角看待設計問題時,往往會產生更具效果和意義的創新解決方案。
《設計》:在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各種智能和技術高速發展的這些年,適老化設計經歷了哪些發展變化?這些聽起來跟老年人似乎不相干的科技力量在實踐中能為老年人帶來怎樣的便利?適老化設計未來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霍春曉:技術發展歷來對驅動設計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技術不僅僅是設計的工具,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給設計行業帶來全新的視角和挑戰。以大數據、物聯網、5G、人工智能為代表的一系列科技變革給適老化設計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從以設計師主觀經驗為設計依據到通過大數據精準挖掘用戶需求,從以產品服務于單一場景到通過萬物互聯為用戶提供全場景服務,從用戶游離于產品到通過網絡技術使用戶沉浸在產品和服務中,從大量繁復的重復性勞動到通過人工智能使生產力得到進一步釋放,以上種種進展都已經出現在適老化設計中,并仍在快速地發展。
在數字化技術伴隨下的未來老年群體擁有更好的學習能力,他們會更樂于沉浸在由新技術搭建的環境中,無論是生活基本需求,還是醫療、健康、社交、旅行等特殊場景都會隨之發生變化,技術依賴很可能會成為常態。在這一趨勢下,適老化設計會向以下幾個方向發展:
1. 智能化。人工智能的進一步發展會促使自然交互成為主流的人機交互方式,老年人不需要進行復雜的學習就能快速掌握如何使用智能產品。同時,傳感器在家居環境中的廣泛應用,也使智能產品能夠更加便捷地掌握老年人的生活狀態,及時發現并滿足其需求。
2. 個性化。消費能力、認知能力、家庭環境等因素的差異會使老年用戶市場得到進一步的細分,老年人的個性化需求被進一步放大,小批量、定制化的適老化產品和服務將會越來越得到重視。
3. 本土化。不同文化背景下生活的老年人不會在技術的包圍下失去對在地文化的興趣,反而會依托技術賦予本土化文化新的形式。例如:艾灸是中國老人所鐘愛的保健方式,但傳統的艾灸存在操作繁復、易燙傷、不衛生、功能單一等問題,我們的設計團隊針對這些問題,利用無煙明火加熱技術結合打包式清理、智能記錄等功能,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安全、健康和愉悅的產品使用體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