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述工作室
按語
塞爾維亞騷亂——沖擊政府機構
當地時間24日,數千名塞爾維亞反對派支持者聲稱因不滿議會選舉結果,在首都貝爾格萊德舉行抗議,隨后集會演變為騷亂,貝爾格萊德市議會大樓遭到沖擊。當晚,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在全國緊急事態講話中表示,這是一場由外國勢力策劃的未遂“顏色革命”,旨在破壞塞爾維亞主權和獨立。
這一次到底是不是西方背后支持、暗中策劃的“顏色革命”?還需要更多的證據和時間去證明。但可以確定的是,美國之前曾策劃支持過對塞爾維亞進行“顏色革命”。
筆者這么肯定,是因為那一次對塞爾維亞進行顏色革命是美國自己承認的,美軍特種作戰大學還于2019年專門出臺了解密報告《如何利用對手國家內部的“反對派”來搞亂(垮)對方》(收入了47個案例,對塞爾維亞進行“顏色革命”是其中之一),披露了諸多細節,如今讀來,與當前塞爾維亞的“騷亂”頗有幾分相似之處……
封面
下面是該報告關于對塞爾維亞進行“顏色革命”的案例——
如果一個政權與美國敵對或以其他方式威脅美國的安全利益,美國政府可以選擇支持抵抗運動或叛亂組織以推翻執政當局,美國也可以選擇支持被占領國家受壓迫的人民。顯而易見,無論哪種選擇,如果反抗成功,都會產生新的統治機構,而且至少會延續到妥善選舉之前。成功推翻原有政權后,可能需要美國軍隊維持穩定,甚至啟動長期的外國內部防衛(FID)行動。
美國國防部負責政策的前副部長道格拉斯·費斯曾說:支持恐怖主義的政權傾向于“對內具有壓迫性和對外具有侵略性”,這樣就可能出現反對組織,甚至武裝組織,這些組織可能出于強制目的或為了實現政權更替而得到支持。911事件后,美國決策者們討論了各種應對措施,費斯提出了一個戰略構想,即“幫助當地人消滅恐怖分子,推翻支持恐怖主義的政權”。
然而,決定實施顛覆行動是一個風險非常高的選擇。一旦行動開始,很難完全控制反抗勢力的走向,也難以影響最終結果。前國防部長和中情局局長羅伯特·蓋茨在書中寫道:歷史上被推翻的政權最后被溫和改革派所取代的例子非常少見。
第三章 概覽
一、通過“推回”行動實現政權更替
阿爾巴尼亞(1949-1954)
古巴(1960-1965)
二、先發制人干預政權更替
印度尼西亞(1955-1958)
三、通過報復性或防御性行動實現政權更替
阿富汗(2001)
四、支持民主運動促進政權更替
阿富汗:第三階段(1989-1991)
伊拉克(1991-2002)
塞爾維亞(1999-2000)
2000年秋,美國在推翻塞爾維亞獨裁者斯洛博丹·米洛舍維奇(Slobodan Milo?evi?)的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這包括,在塞爾維亞政權更替過程中對北約的支持,以及美國國務院領導旨在促進該國民主的行動。美國參與了北約盟軍行動,即科索沃戰爭期間對塞爾維亞的大規模空襲行動(見本報告“脅迫”一節中的“科索沃,1999年”案例)。空襲的結果是,米洛舍維奇從科索沃撤軍,盡管他仍然蔑視國際社會并繼續壓迫塞爾維亞人民。
北約支持塞爾維亞政權更迭的計劃,包括一項鮮為人知的、代號為“環塞爾維亞”的心理戰(PSYOP)。該行動在與塞爾維亞接壤的國家部署了一圈強大的調頻發射機,目的是“削弱公眾對米洛舍維奇的支持”。其設想是,通過廣播,讓塞爾維亞和廣大南斯拉夫人民了解米洛舍維奇的部隊在科索沃犯下的暴行,以此對抗塞爾維亞官方媒體。這些電臺于1999年4月7日開始,從波斯尼亞向塞爾維亞發射信號,加強了Worldnet、美國之音和自由塞爾維亞電臺等廣播節目的滲透。該項目于1999年10月全面實施,并“在推翻塞爾維亞獨裁者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顛覆米洛舍維奇政權的過程中,美國單獨實施了有效的行動。1999年4月30日,美國政府啟動了矩陣計劃,旨在影響米洛舍維奇最親密的支持者和顧問。很快,報告顯示米洛舍維奇內部出現分歧,許多領導人的親信在一個月內出逃。到9月底,美國向塞爾維亞民主反對黨派、非政府組織(NGO)、工會、學生團體、公民團體及獨立媒體提供了近1200萬美元的援助。繼續對米洛舍維奇進行嚴厲制裁,同時加強“環塞爾維亞”廣播,以鼓勵政治反對派團結起來爭取民主轉型。
北約空襲結束后,總統與國務卿的特別顧問詹姆斯·多賓斯(James Dobbins)建議國務卿馬德琳·奧爾布賴特解除對塞爾維亞的部分制裁。然而,國務卿奧爾布賴特(Madeleine Albright)堅信,只要米洛舍維奇繼續執政,巴爾干地區的穩定就不可能實現。她認為,塞爾維亞領導人“十分脆弱,我們不應放松壓力,而要加倍努力,促使他早日下臺”。
國務卿奧爾布賴特關于推翻米洛舍維奇的政策,早在兩年前就獲得了白宮的支持。2000年春,美國國務院率先推動在前南斯拉夫,特別是塞爾維亞實現政權更替,鼓勵塞族反對派領導人聯合起來,建立一個有效的政治聯盟,迫使米洛舍維奇下臺,最終目標是解除其職務,以戰爭罪之名將他送上法庭。
美國還支持充滿活力的青年運動。1998年,一群大學生成立了一個叫“奧托波”(Otpor,塞爾維亞語里意思為“抵抗”)的組織。到2000年夏秋之時,奧托波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全國性的草根抵抗運動,其影響力和知名度正在突飛猛進地增長。實際上,據詹姆斯·多賓斯的說法,該組織已經成為“最有效的反對派”。該組織遭到警方越來越多的暴力鎮壓,但也表現出了非凡的韌性。其生存的秘訣在于分散的領導,嚴格遵守非暴力抵抗策略,以及通過一系列行動所獲得的動力。非暴力手段剝奪了塞爾維亞當局以武力回應的正當理由,確保了國內外的廣泛支持。“奧托波”開展的行動包括組織“越來越大規模的集會,通常以搖滾音樂會的形式,并有一個明確的戰略來迫使政權更迭”。隨著2000年的選舉臨近,該開始組織黨員投票,鼓勵幾個小的反對黨合并。當出現選舉舞弊時,該組織又呼吁罷工以示抗議。美國政府決定支持該組織,提供資金和計算機援助。根據多賓斯大使的說法:“我們把奧托波的一名青年領袖帶到了華盛頓,安排了他與美國政府各級官員的會議,讓他帶著足夠的資金回去培訓3萬名選舉監督員。”
一些非政府組織也以特殊方式參與了對“奧托波”的支持。在非政府組織工作的美國陸軍退役上校羅伯特·L·海爾維(Robert L. Helvey),在布達佩斯為奧托波的領導人舉辦了一個周末講習班,著重講了非暴力運動的紀律和戰爭原則應用于非暴力運動的重要性。
由于塞爾維亞的政治環境,對奧托波的支持是可行的。當時,塞爾維亞不是一個封閉的集權統治社會,而是多賓斯大使描述的“一個不自由的民主社會,各反對派的代表機構不是裝飾品,只是他們還不能對當權者實施有效監督”,人們可以自由旅行,反對黨“受到騷擾,但沒有被禁止”。
2000年9月24日舉行的大選中,反共候選人沃伊斯拉夫·科斯圖尼察(Vojislav Ko?tunica)擊敗了米洛舍維奇。米洛舍維奇計劃像過去那樣操縱選舉,但選舉監督員都接受過美國出資的培訓,他們嚴格驗證票數,有效阻止了對選舉的操縱。米洛舍維奇對反對派的勝利表示異議,呼吁進行決選。在奧托波和其他政治反對派的組織和鼓勵下,數萬名反米洛舍維奇的示威者從全國各地涌入貝爾格萊德。與此同時,美國國務院和英國、法國和德國政府持續對米洛舍維奇施加外交壓力,迫使他承認失敗。
2000年10月5日,示威者占領了議會大樓和官方的媒體設施。警方和其他安全部隊拒絕使用武力驅散抗議人群,并通過備份通信系統,將他們的決定通知反對派領導人。沒有安全部隊的支持,米洛舍維奇的權威一下就崩潰了。很快,他被拘禁于海牙,等待對其所犯戰爭罪行的審判。
美國支持反對勢力成功推翻米洛舍維奇,并讓塞爾維亞實現民主過渡之后,國務卿奧爾布賴特認識到了留在幕后的重要性。她后來寫道:“科斯圖尼察勝利之后”,“美國周到地給予這個反對派足夠的信任。給了新總統他需要的空間,給了新總理佐蘭·金吉奇(Zoran Djindji?)足夠的時間去鞏固政府,確保安全部隊的支持。”
米洛舍維奇
“許述工作室”創始人簡介
許述,軍事學博士,出版《這才是美軍》和《兵道》,從軍約20年,現成立工作室專門研究美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