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至,樓市分化還在加劇,地產人和買房人同樣迷茫。
一方面,2023年被稱為改善元年,豪宅延續了熱度,改善樓盤表現搶眼。
另一方面,剛需客戶或離場或觀望,大量剛需盤陷入滯銷,售樓處門可羅雀。
早期地產行業有句老話,“得剛需者得天下”,剛需是樓市的絕對主力。
隨著改善時代的加速來臨,曾經炙手可熱的剛需樓盤們,如今卻紛紛陷入了困境。
不止一位營銷人給總爺吐槽:一夜之間,樓市剛需集體消失。
年輕人難道都不買房了嗎?今天總爺就和大家聊聊,剛需消失的殘酷真相。
01
分化加劇,改善崛起
樓市在加速分化,而改善市場的崛起,從政策、新房、二手都能看出端倪。
1. 政策端傾向改善,尤其是二套群體。
上海在去年12月推出新政,調整了普宅標準,二套房首付比例也大幅下調,極大刺激了“有余糧”家庭的改善需求。
與此同時降低二套房貸的利率、調整公積金貸款政策,從政策端鼓勵改善客戶入場。
上海2023年刺激政策,來自中原地產
對大部分老百姓來說,核心房產仍然是家庭資產配置重點,所以改善客群似乎也沒有更好的選擇。
2. 新房信號明確,大戶型更受歡迎。
這幾年的新房市場,高端樓盤的改善戶型,愈發得到市場的青睞。
無論是市區豪宅還是郊區改善,在選房時號碼靠前的購房者,大多都是沖著改善房源而去。
萬科海上映象認購現場,大戶型更受歡迎
以去年松江新城的萬科海上映象為例,作為區域型改善樓盤,最先售罄的竟然是千萬以上的185平大戶型。
一方面是房票珍貴,本地改善客戶追求一步到位;另一方面市場步入改善階段,大戶型也更加保值安全。
3. 二手市場慘淡,但高品質項目抗跌。
根據中原地產的數據,雖然300萬以下仍然是主力,但成交結構出現了明顯上移,改善和豪宅成交占比明顯提升。
2023年上海各面積段總價段成交占比,來源中原地產
老破小、學區房“暴跌”屢次沖上熱搜,與此同時,部分高品質的次新房抗住了這波危機。
以競爭激烈的嘉定新城為例,大量5萬+新房海量供應,但西郊金茂府仍可以7萬+成交。
西郊金茂府最新成交案例,來源貝殼
中介朋友告訴總爺:無可置疑的品質+不可復制的區位,決定了這個項目的價格走勢。
在這個分化加劇的市場,改善產品得到青睞,同時也帶來了一個問題:
那些首次置業的剛需年輕人,都去哪里了呢?
02
樓市下行,剛需躺平
剛需市場的主要群體,并沒有憑空消失,而是更多選擇了觀望和躺平。
隨著對房子預期的下降,總爺觀察到,剛需客群也分為了觀望派和躺平派。
1. 觀望派:只是剛需,但不是韭菜。
行情的震蕩,讓樓市形成了一個共識:投資和持有核心地段優質資產。
但對絕大部分剛需客戶來說,動輒上千萬的品質住宅,早已成為可望而不可即的幻影。
中國主要城市千萬豪宅成交對比,來自百廷豪宅
有位粉絲曾經和總爺說:“我只是剛需,但不是韭菜。”
“既然遠郊盤不方便,市區老破小又沒價值,那么為什么不等等看呢?”
剛需并沒有完全消失,只是大多變得更加謹慎,觀望成為剛需市場的主旋律。
2. 躺平派:躍遷渺茫,租房也很香。
當今社會階級躍遷愈發艱難, “躺平主義”在年輕人中盛行。
年輕人結婚和生娃意愿走低,所以更別提買房了,適齡剛需購房者進一步縮減。
手握現金不負債,成為躺平派認定的人間清醒。而且與此同時,租賃市場正在變得友好。
保障性住房成為頂層戰略,以上海為例,十四五期間規劃了40萬套保租房。
總爺參觀過上海國企做的保租房項目,完全不輸新房居住環境,關鍵是價格還很實惠。
地產城方·耀華國際社區實景圖
年輕人選擇這些保租房,可以享受民水民電,而且不用與各色房東打交道。
有了長期穩定的租房渠道,對躺平派來說,買房似乎已經不那么重要。
03
預期不逆,剛需不來
無論是觀望派還是躺平派,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特點:不愿承擔高負債了。
總爺走訪了上海多個剛需盤,發現無論是降利率還是降首付,已經很難刺激剛需客入場了。
1. 不是房子買不起,而是貸款沒有性價比。
這句話來自總爺粉絲小A,小A和總爺探討了半年樓盤選擇,最終還是放棄買房。
小A的理由很簡單:感覺負債壓力太大,已經超出了能力范圍。
對于很多新上海人來說,六個錢包或許能湊齊剛需房首付,但負債會帶來生活品質的降低。
2014-2023年上海新房走勢,來源中原地產
小A告訴總爺:新房還在漲價,但工資卻沒有漲,而且形勢越來越嚴峻。
如果選擇了現在負債,意味著消費的進一步降級,這是小A無法接受的。
然而總爺在交流過程中,卻發現了真正的問題所在:房價上行的預期沒有了。
2. 房價預期一日不漲,剛需一日不回。
小A在言語中透露出這樣的心態:“如果買房不賺錢,為何要舉債買房呢?”
“從來沒有真正的剛需”,這是一位資深營銷人告訴總爺的。
剛需是不管漲不漲都必須買,而這些糾結賺不賺錢的,都不是真正的剛需。
瑞仕·半島項目客戶連夜排隊認購
兩年前的上海,市場情緒高漲,仿佛隨便買套房就是百萬利潤,“剛需”都在借錢買房。
如今市場步入平穩期,大家都發現剛需房不會暴漲,于是“剛需”又集體消失。
無論如何,我們都面對一個殘酷的真相:真正的剛需從來都是“賺錢”。
目前樓市極為脆弱,信心遠比黃金珍貴,逆轉剛需預期真的已經刻不容緩。
剛需客戶的消失,大家怎么看?歡迎點贊、留言一起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