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育和寫文章一樣,最難能可貴的是做到深入淺出。針對兒童年齡層的文化教育,就更加需要深入淺出。不做到深入,兒童只能學個皮毛,也無法學以致用,未來要么忘個一干二凈,要么亂用錯用地鬧笑話。不做到淺出,以兒童薄弱的認知能力,不僅看不懂學不到,更有可能變成一種負擔。
前不久,在卡酷少兒衛視和中國教育電視臺一頻道18:05時段,播出了《中華美德——成語教育動畫》。這便是一部在成語文化傳播上,做到了深入淺出的動畫片。
該片由北京浩昊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制作,首都師范大學影視文學系主任、首都師大中國兒童文學藝術研究發展中心主任、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冉紅老師擔任編劇,曾參與過西班牙《三劍客》、日本《銀河英雄傳說》、加拿大《玩具屋》、美國《007》等系列動畫片制作的何冉昊擔任導演。
全片以十二歲小男孩樂樂對抗黑風怪,拯救家園為故事主線,共分為“勵志”“智慧”“思辨”“情操”四大篇章,共48集。
本片在文化教育上是淺出的。主創設定了一個兒童觀眾非常易于接受的世界觀:樂樂要想戰勝黑風怪,就必須學會并掌握48個成語。每學會一個成語,他的智慧、力量、本領就會增強。為此,樂樂跟隨成語爺爺來到融合中華文化精髓的成語博物館,進行了這樣一場別開生面的成語學習之旅。
動畫的視覺效果,已經很貼合兒童觀眾的欣賞門檻,主創還進一步將成語故事和寓意,做成了48首簡短明快的兒歌。每一集的成語講述,都是以兒歌MV的形式呈現的。這就更進一步活躍了學習的氛圍,實現了寓教于樂。
別看形式上非常“淺出”,本片對成語文化的挖掘卻非常“深入”。48個成語,既有我們常見常用的愚公移山、草木皆兵、守株待兔、海市蜃樓等,也有人們不那么常見常用的囊螢映雪、跛鱉千里等,以及一些非4字的成語,比如九牛二虎之力、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等。
冉紅老師不僅在編劇領域成名已久,曾憑借《會唱歌的土豆》獲中國電影華表獎,她在學術上的成就更高,曾主編過《現代漢語句典》《現代成句句典》《形近字字典》等書。她對成語故事和寓意的挖局,夠深也夠準。讓孩子跟著這樣的國家隊專家學,絕對能讓家長們放心。
片中對成語的挖掘確實是有深度的,兼顧了其起源故事、現代寓意,以及使用方法。別看孩子們的學習過程只是聽了一首兒歌,卻能把如上三個層面的學習一網打盡。他們可以去學校給同學復述故事,也可以用成語的寓意激勵自己,更可以在未來寫作時靈活準確地加以運用,豐富文采。
兒童教育,就該如《中華美德——成語教育動畫》這般深入淺出。中華文化是個寶庫,足夠支持這樣的動畫片多多益善啊!
文/滿囤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