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油路在初春的早晨越發顯得干凈整潔,輪廓清晰,在綠樹、花草擁簇下,一座座富有關中平原農村特色的白墻瓦頂民居如星星般點綴在田野里,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托管小麥大田里工人正在忙碌地操縱無人機噴灑農藥,在金蘭飯店里吃早餐的高齡老人談笑風生,在陽光的沐浴下如詩如畫……
近年來,閻良區關山街道長山村黨支部以抓黨建促基層治理為抓手,聚焦基層戰斗堡壘建設,將全體黨員干部凝聚在鄉村振興這條主線上,發揮好調動好主動性積極性,狠抓人居環境整治,努力壯大村集體經濟,打造出鄉村振興“長山模式”,先后被授予“陜西省鄉村振興示范村”“全國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村”“西安市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村”“西安市幸福新農村示范村和人居環境試點村”等榮譽。
黨建引領 基層治理增活力
“沒有路燈,晚上出行不方便。”“出村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送孫子上學操心得很!”“灌溉渠廢舊、生產路未硬化直接影響著農業生產。”“急需解決冬天取暖問題。”……這是在最近一次黨員大會上群眾反應的問題,他們各抒己見,熱情高漲。
群眾的訴求就是努力的方向。為切實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長山村黨支部探索建立每周六為黨員大會日,按照“學習理論—征求意見—收集意見—分類研判—分工到人—限期辦結—回訪督導”7步工作法模式,抓牢抓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閉環處理。在會上組織黨員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習總書記歷次來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和“三農”政策,從思想上統一工作步調。收集群眾意見建議,分類篩選研判,夯實任務到人,限期辦理,閉環辦結,村黨支部定期“回訪”確保工作有實效。在村黨支部書記李明華帶領下,黨員干部主動認領工作任務,自加壓力,及時對接區、街兩級部門單位,積極咨詢相關政策,發動身邊黨員干部群眾出謀劃策,拉贊助、跑項目,先后建設高標準農田約3700畝,修建村級道路約17公里,安裝路燈251盞,實施150家天然氣入戶項目,通過全體黨員干部努力,村里硬件設施強起來了,環境美起來了,群眾的生活越來越好,先后吸引云南、新疆、寧夏、咸陽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單位觀摩學習,中國網等中省市級媒體多次宣傳報道。從人居環境華麗蝶變到天然氣入戶,從70歲以上老年人免費用餐到開通免費公交,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進一步提升。
“在黨員大會上,我提出甜瓜銷路不暢的問題,沒想到村干部還真放在心上了,主動聯系客商,幫助促銷,賣完了所有甜瓜”李大爺高興地說。
黨群共治 人居環境美如畫
曾經的長山村群眾環境意識差,垃圾隨地可見,臟亂差已成為常態,嚴重影響著群眾的生產生活。為了改變現狀,在兩屆村黨支部共同努力下,總結探索出“支部引領+黨員先行+村規民約+群眾共治”的環境衛生整治模式,并建立“誰產生、誰付費”的長效機制,推進人居環境整治走深走實。
村黨支部建立人居環境整治機制,實行黨員干部包戶制度,明確目標任務,夯實工作責任,定期督導,全力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建立每周星期六為固定環境衛生整治日,主要針對村民房前屋后“三堆五亂”、白色垃圾、生活廢水傾倒等問題,組織全村黨員干部主動入戶宣傳政策、帶頭清理、以身示范,確保人人維護環境、人人愛護環境。充分調動入黨積極分子、村級后備干部、年輕黨員等主動承擔人居環境整治任務重、任務艱巨的村民小組和區域擔當作為,激發他們勇挑重擔、主動服務、甘于奉獻的精神。同時,在當時村集體經濟收入非常拮據的情況下,村黨支部籌資13萬元用于人居環境衛生整治,確保持續開展、常態整治、永保整潔。
“家家戶戶門前的道路都硬化了,路兩邊栽種了各種花草樹木,村子環境越來越美。”說起村里的變化,村民邱叔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刀刃向內 產權改革出成效
“如果黨員干部存在侵占村集體‘三資’的問題,要主動上繳,包括我在內,任何個人在村集體面前都要矮三分。”李明華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2017年長山村被市、區確定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示范村,這對長山村人來說是1次難得的發展機遇,為摸清村里“三資”底數,理清權屬歸晰提供了政策依據,同時,也給長山村出了一道最難的答卷,要從村民手中收回被長期侵占的村集體資產資源是一件棘手的事情。
“打鐵需要自身硬,只要黨員干部帶頭清退,我相信被群眾侵占的集體資產資源就能收回來。”李明華在黨員大會上堅定地說。長山村黨支部確定了規整集體資產從黨員干部自身做起的工作方針,在黨支部動員下,個別黨員干部紛紛清退侵占的集體資產資源,并且還動員身邊的親戚、朋友、鄰居及時清退。同時,長山村創造性地探索出“土地延包15步工作法”,規范村集體資產管理程序和過程,取締非法保障合法,通過大大小小100多次會議,收回不合理合同耕地60余畝,明晰合法合同耕地100余畝,依法依規收回了被侵占的集體資產,在西安市率先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通過“三資清查”,規范了農村“三資”管理,摸清了資產資源底數,為集體經濟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
深挖特色 集體經濟上臺階
李明華帶領村干部積極調研,發現村里唯一能稱得上優勢資源的是4100畝農民承包地,這些土地被李明華視為發展村集體經濟的“命根子”,他決定要讓“沉睡的”4100畝村民承包地,“蘇醒”過來,實現增產增收。
在區街兩級部門單位幫扶下,長山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與閻良金豐公社建立合作共建機制,積極實施“大田托管”,開創村集體經濟發展新模式。為動員村民做好土地流轉,長山村黨支部制定了村“兩委”干部包抓制度,強化村黨支部書記包村,包抓“難纏戶”“難纏人”,村“兩委”干部包組,黨員包戶的包抓制度,夯實責任,限定期限,全力推進土地流轉。歷時4年,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先后流轉土地1400畝,從2019年開始分紅,依次從8.8萬元、10.2萬元、82萬元攀升至2022年的131.6萬元,累計分紅232.6萬元,村集體經濟近幾年收益達100余萬元,長山村成為遠近聞名的集體經濟示范村。在保障土地托管項目盈利的情況下,建成1000平方米倉儲庫房、金蘭飯店、聚心堂飯店等實體,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發展。
“目前,在全區實施土地全托服務1.57萬畝,半托管28000余畝,與全區5個街道已達成土地托管意向。通過土地托管服務解決了農民耕種土地勞動力不足、機械化使用率低、耕地利用率不高的問題,從根本上提升了農民多打糧食、村集體增收益、市場保供應能力,是切切實實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生動實踐。”閻良區金豐公社總經理張宏權說。
“長山村堅持一元做大,多元發展”的思路,在做強做大“土地托管”主業,讓糧食生產增效益,種糧農民多賺錢,全體村民共致富的前提下,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支持農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大力發展閻良甜瓜等特色產業”李明華說。
一名鄰村黨支部書記羨慕地說:“長山村面對無區位優勢、無主導產業、資源匱乏的困境,黨員干部并沒有灰心放棄,而是憑借堅強的毅力,以基層治理、環境衛生整治、產權制度改革為抓手,撬動村容村貌、人居環境、集體經濟大改觀大發展,長山村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近年來,閻良區委深刻學習領會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強化黨建引領核心作用,抓牢抓實三級書記抓鄉村振興制度機制,創新建立閻良區黨建引領鄉村治理“N+1+N”包聯機制,全區上下一心,攻克發展難關,聚焦本土特色資源,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推進村企聯建、黨建聯盟、產業聯盟等多業態、多模式合作共建,共謀鄉村振興藍圖,先后打造出閻良甜瓜、老寨村議事、譚家村山東移民文化、李橋村梨花節、康橋村油酥饃等多個鄉村振興品牌,被國家省市授予“陜西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中國甜瓜之鄉”“世界羊乳之都”等榮譽,為全區鄉村振興提供了可借鑒、可學習的新典范。
(唐文輝 蔡文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