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克街探案官
作者:車行運
技術推動下,全球市場占有率穩步提升
今年3月,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頻繁吸引市場注目。
首先是3月10日摩根士丹利上調寧德時代評級至超配,3月11日-3月13日,北上資金連續三天凈買入,分別為16.20億元、15.87億元、12.41億元。
達到4009億元,歷史首次突破4000億整數關口,同比增長22.01%;歸母凈利潤為441億元,同比增長43.58%。
2023年,公司實現電池銷量為390GWh,同比+35.0%,其中,動力電池系統銷量321GWh,同比+32.6%;儲能電池系統銷量69GWh,同比+46.8%,已然成為公司業績第二增長引擎。
強勁業績表現下,寧德時代將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50.28元(含稅),合計派發現金分紅220.6億元,占歸母凈利潤50%,股息率達2.8%;是公司未分配利潤的20%,分紅比例空前。
上市公司大額分紅的背后,通常意味著企業對未來經營產生的現金流穩定性信心十足,從經營數據上來看,寧德時代具備這個實力,同時也從側面證明,我國新能源車產業鏈遠沒有到產能過剩階段,且有較為寬裕的增量空間。
01 出海,穩步提升全球市占率
寧德時代海外布局之初,市場充斥著質疑的聲音,認為海外建廠周期是國內的兩倍,需要3-4年才能落地,產能還不保證滿產,對于習慣“中國速度”的中國企業而言,這不僅是時間的變化,企業經營策略更要隨之變化。
以寧德時代2018年在德國建設的首座海外電池廠為例,14GWh的年產能只能算作中等規模,但直到去年年底才實現滿負荷生產,這也導致其他廠商海外布局時,大多選擇直接收購現有廠房,再進行出產線改造升級適配。
即便如此,生產設備依舊需要從國內運輸至海外工廠組裝調試,需要國內員工入場工作,就涉及簽證和時限等問題,如果實在無法解決上述問題,廠商出海就只能采取“技術出海”的策略,即為海外合作廠商提供技術支持,不涉及直接投資,寧德時代和福特汽車的合作就是如此。
只收技術授權費和服務費,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2023年9月,美國就有3個議員致信福特汽車,認為福特汽車與寧德時代的合作,可能導致美國政府針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補貼資金回流到寧德時代。迫于壓力,福特汽車不得不暫停項目兩個月,并在復工后降低產能規劃至原定目標的6成。
雖然困難重重,但海外廠商已經越來越離不開中國電池企業,尤其是技術實力較強的寧德時代。相比其他競爭企業,中國電池企業提供的磷酸鐵鋰電池及其技術,比日韓競爭企業提供的三元鋰電池安全,正在獲得歐美車企的青睞。
根據SNE Research,2023年全球新能源車動力電池裝機量達705.5GWh,同比增加38.6%,公司市占率為36.8%,較去年增加0.6個百分點,寧德時代海外動力電池裝機量市占率為27.5%,較去年增加4.7個百分點。
分地區來看,寧德時代境外營收1309.9億元,同比增加70.3%,占總營收比重32.7%,同比增加9.3個百分點;儲能電池方面,2023年公司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市占率為40%,連續3年位列全球第一。
02 儲能電池帶來新增量
在全球儲能市場,寧德時代具有非常明顯的先發優勢。
2011年,寧德時代參與當時全球規模最大的風光儲輸示范工程——張北儲能項目,2018年設立儲能事業部并重點發展該業務,2019年與星云、科士達成立合資公司,與美國PowinEnergy簽訂1.85GWh磷酸鐵鋰儲能電芯供貨合同。
2022年,寧德時代獨資1.2億元成立了儲能公司,還與陽光電源、協鑫集團達成重磅戰略合作,攜手開拓全球光儲一體化市場,并成功獲得FlexGen(10GWh)、Primergy(1.416GWh)訂單。
自2018年重點發展儲能業務起,公司儲能業務實現跨越式發展,2022年實現儲能電池系統業務收入449.8億元,同比增長230.15%,五年復合增長率高達390%,2023年該業務營收再創新高,盈利能力也繼續穩步提升,2023年毛利率已經高于動力電池產品1.5個百分點,而且在政策面推動下,未來儲能業務出貨量有望進一步提升,拉動收入增長。
寧德時代儲能業務具備從電芯至整體系統集成的完備供應能力,電力儲能方面,公司提供新能源發電側儲能集裝箱系統、電網及微電網儲能電池簇,工商業儲能產品包括家用或工商業小型儲能電柜及光儲一體化系統,通信儲能方面有數據中心配套電池、5G及常規基站備電電池。除電芯、電池系統外,公司業務還涉足儲能整體集成領域。
目前,寧德時代多個大儲項目已投運,包括張北風光儲示范項目、魯能海西州多能互補示范工程儲能電站等。
由于使用場景為固定地點且空間較為寬裕,相較于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對對循環壽命要求更高,通常要求電芯循環次數達5000次以上,系統日歷壽命在10年以上,遠遠高于動力電池。寧德時代生產的儲能電芯,循環次數最高可達15000次,長循環帶來高經濟性。
公開資料顯示,當儲能電池循環壽命提升到10000次,儲能成本將降至1000元/kWh以下,扣除充放電損耗和折舊,度電成本將低于0.16元。電池使用壽命的增加,可以帶來儲能系統在全生命周期度電成本的降低。若實現長循環18000次,一天兩次循環的情況下可用25年,與光伏同壽命。
這種使用場景下,大儲系統對于電池一致性要求更高。集中式儲能單元由大量單體電芯串并聯而成,由于短板效應存在,單元內電芯數量越多,對于電池組集成的技術要求越高,簇內電池的一致性和簇間環流會影響儲能系統壽命與安全性,因此產品安全性構筑高技術壁壘。
寧德時代為順應市場要求,公司研制的EnterC儲能柜共有4160顆電芯(10P52S*8),由10顆電芯為一組并聯,52組串聯,一共有8組,液冷系統可將單簇電芯溫差控制在 3℃以內,高一致性提升使用壽命。
2023年5月,寧德時代在SNEC 光伏大會暨(上海)展覽會發布全球首個零輔源光儲融合解決方案,一舉實現多項技術突破。
首先是實現光與儲實時聯動,實現毫秒級功率控制,保障電力平滑輸出,同時充放電效率提升10%;另外在儲能電柜模塊,寧德時代配備了業內首款長壽命高溫電芯,系統循環壽命可達15000次,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同時首創本地能量管理系統(Local EMS),搭載于每一個組串式光儲變流器中,一方面可實時與上層管理系統通訊,另一方面可實時識別儲能電池能量分配需求,實現毫秒級響應,輸出功率“零”偏差;最后使用高溫石墨負極材料和特制電解液,擺脫了傳統儲能系統對于冷卻系統(特別是液冷)及其輔助電源的依賴,優化系統運行性能及效率,實現免維護。
在此技術保障下,公司儲能產品已通過歐盟 CE、聯合國 UN38.3 以及多個美國UL的安全認證,可在歐美市場直接開拓客戶。
03 動力電池市場遠沒有觸及天花板
寧德時代儲能電池在技術保障下一路開疆拓土,而最初起家的業務,動力電池板塊卻屢屢遭受市場質疑。
其中聲浪最大的莫過于動力電池市場已經遇到了天花板,尤其是寶馬副總裁在汽車百人會上表示聚焦氫能電池后,這種聲音更是甚囂塵上。實際上,動力電池觸及不到的地方,氫能電池更無法觸達。
首先是以寶馬為例,姑且當做其氫燃料電池已經量產,且聚焦動力電池無法觸達的市場,可在充電樁愈發普及的今天,無法支撐鋰電池車型的地區,當地消費水平是否能支撐“寶馬”品牌帶來的高溢價,或者寶馬能否主動降價至可與使用動力電池車型一戰的低價。
目前市場上使用鋰電池的主流車型,起跳價格已經來到2萬元了,從品牌建設角度來看,而寶馬一旦降價至該區間內,無異于飲鴆止渴,其整個品牌體系和用戶口碑將蕩然無存。
從氫燃料電池系統發展來看,2024年1月,燃料電池系統裝機量35.08MW,同比增加120.2%,全部為商用車裝機,本月裝機多為輕型貨車和重型貨車,國際證券預計在FCV放量加速階段,全年上險量也只在12000-18000輛,同比增長60%-140%。
反觀使用動力電池系統的車型,根據Marklines,2023年新能源車銷量中,中國、西歐、北美、亞太(除中國)分別占比59.8%、23.3%、11.3%、4.1%;從滲透率來看,23年,全球主要新能源市場中的中國、美國、西歐滲透率分別為32.9%、11.5%、27.4%,分別增長6.8個百分點、3.7個百分點、2.3個百分點。
目前低滲透率地區中,亞太(除中國)、東歐、中歐、非洲、中東、南美的合計汽車銷量在23年達2541.7萬輛,但新能源車滲透率均低于5%,據swsresearch預測,2024年全球動力電池需求量有望達到1076GWh,同比增長32%。
通過對比不難發現,當前市場環境下,氫燃料電池無論是增速還是增量,都無法和動力電池系統匹敵,即使寶馬量產了氫燃料電池車型,也無法撼動動力電池市場份額,且家用乘用車由于空間限制,很難大范圍使用氫燃料電池系統。
在此我們大膽預測,不久的未來,以寶馬為首的各家致力于研發氫燃料電池家用乘用車,很快會重回動力電池系統。畢竟這兩年市場對“A”頻繁打臉的情況,早就見怪不怪了。
BB
? THE END
本文僅作為分享學習使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本文由貝克街探案官原創,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