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衛的平行宇宙,歡迎關注!
同光二年(公元924年)。
唐滅梁,不久便遷都洛陽。這個姿態一出,全天下都清楚李存勖的小心思——統一天下,最起碼也是要對帝國西方用兵。 所以,我們能看到,強如楊吳、弱如荊南;遠如馬楚、近如岐國,都主動地調整自己的內政外交,以應對后唐這個新崛起中原霸權。
這種情況下,還有世外桃源嗎? 我覺得吧,只要不是故意,誰都不可能相信這種連傻子都騙不了的話。
不得不說,現實就是比藝術更加魔幻!就在所有人要么整軍備戰,要么準備投降的時候,偏偏就有那么一朵奇葩,堅信自己就是例外,無論后梁當權還是后唐稱霸,都不會對自己產生任何影響。 這個任誰也叫不醒的裝睡的人,就是旅游達人·五代喜劇人·美人收羅者·躺平小能手·后唐的西方鄰居前蜀皇帝王宗衍。
三月,己亥(初一)。今天是個好日子,宜宴樂!王宗衍請客,召集近臣在怡神亭小酌……喝到好多人已經顧不得皇家禮儀——摘下帽子,大聲喧嘩。
這么一鬧,連所謂的近臣都有看不下去的。知制誥京兆李龜禎勸老板適當收斂些,免得這副熊樣被后唐的細作打聽到,就能合理推斷出咱們前蜀文恬武嬉,是個好捏的軟柿子。
君臣沈湎,不憂國政,臣恐啟北敵(后唐在前蜀的東北)之謀。
好良言難勸該死的鬼!已經喝上頭王宗衍繼續我行我素【a1】!
【a1】 非要給王宗衍找個解釋得過去的理由,那……似乎只能是“蜀道難,難于上青天”了吧! 可是,鄧艾滅蜀也沒太費勁啊——哪怕其中有不少運氣成分。有這么個前車之鑒,王宗衍本應該把整頓國防、加強武備放在彼時的最高優先級。
如果說自己人的諫言多少還存在著猜測的可能,那……來自后唐使者的言辭總能真正代表李存勖的內心吧!
李存勖已經是公認的天下莫敵的當代戰神,但,如果能統一之路可以不動武,他也是可見其成的。 考慮到前蜀擁有地利,李存勖并不打算貿然發動戰爭。既為了深入了解前蜀真實狀況,也嘗試能通過外交手段和平搞掂對手,后唐正式派客省使李嚴作為使者訪問前蜀。
一到前蜀,李嚴就全力展示自己的強硬姿態,詳述李存勖有多神武且志向遠大。
翻譯過來,就是:統一天下這種小事兒,我們皇帝辦起來易如反掌!
同時,李嚴還不停強調,當初朱溫篡唐,除了我們老板,全天下的盛唐子民就沒有誰勤過王,真是人心不古啊!我相信,我那皇帝陛下一定會勸人向善滴!
面對如此直白的威脅,前蜀宗室王宗儔不得不站出來表達自己的強硬:你們李存勖是皇帝,難道我們王宗衍就不是皇帝了?你如此大放厥詞,已經嚴重冒犯了我們前蜀國格!
隨后建議王宗衍處斬這個不講禮儀的家伙。
唐強蜀弱,不打算開戰的王宗衍自然不可能同意這種建議。既然王宗儔唱白臉找回了面子,王宗衍順勢唱起了紅臉,表示“兩個交戰,不斬來使”,保住了里子。
但,李嚴的言行已經直白地將后唐的戰略意圖展現給前蜀君臣,再假裝兩國能夠和平共處就屬于自欺欺人了。 前蜀宣徽北院使宋光葆上表,切諫整頓武備,以御后唐:
晉王攻滅朱梁,紹唐稱制,冒李氏之苗裔,以鄭王為遠祖。遣使西來,侮慢尤甚,輕蔑我國,必將交惡。宜勵兵選將,執戈待寇。請於秦州屯兵萬人,鳳州三千人,控扼要害;命大將帥兵萬人戍武威城,應援秦鳳;萬人戍興元,應援金州及駱谷;萬人屯利州,應援文州及安遠城;二千戍扶州,為秦鳳犄角。命渠果州管下蠻酋,各聚兵裹糧,專聽師期。昔成汭據山陵,養兵五萬,皆仰給云安。請擇安州刺史充峽路招討副使,改榷鹽法,以廣財用。嘉、眉二州增治戰艦,募舟師五千下峽出江陵,步騎出襄陽,大兵急攻秦雍。東據河潼,北以厚利啖湖廣,利則進師,退則分據峽口及散關,以固吾國,可以伐敵之心。 ——【上蜀主表】
見識過李嚴所代表的后唐的態度,王宗衍總算有點清醒的意思,任命宋光葆為梓州【b1】觀察使,兼任駐防梓州的武德軍鎮的留后。
八月,戊辰(初二),前蜀任命右定遠軍使王宗鍔為招討馬步使,率領二十一軍進駐洋州。乙亥(初九),任命長直馬軍使林思鍔為昭武節度使,率兵戍守在利州,防備后唐軍。
九月,乙卯(十九日),任命前鎮江軍節度使張武為峽路應援招討使。
【b1】
從地圖上看,這算是任命主戰派宋光葆為前蜀中央軍區的一把手了。
王宗衍終于有了危機意識,開始調兵遣將,準備跟后唐剛正面了? 這種事兒勞心費力,怎么可能是我們小王同學的菜?
盡管只是匆匆出使前蜀,但王宗衍的這點兒小心思,李嚴可是拿捏的穩穩的! 五月,李嚴回到洛陽,向老板提報的結論是:
以臣觀之,大兵一臨,(前蜀)瓦解土崩,可翹足而待也。
之所以如此鐵口直斷,李嚴是有依據的:
- 王宗衍驕奢荒唐,心思壓根就沒在治國之上。
- 前蜀有能力的大臣不得重用,反而是王宗弼、宋光嗣這樣的小人佞臣極為得寵。
- 奢淫貪墨,賢愚易位,刑賞紊亂,前蜀朝堂到處都充斥著這些亡國之相。
這話可就實實在在地對上李存勖吞并前蜀的心思了。 可是,前蜀的軍力部署絕對不是虛的,再有蜀道地利的BUFF加持,怎么就敢說滅蜀“翹足而待”呢?
世間事物都是動態發展的!盡管一開始,前蜀的確在重要關隘部署重兵;但隨著唐蜀之間互派使者,外交層面日益融洽,王宗衍故態復萌,認為既然兩國脩好,實在沒有必要繼續在軍事上投入成本【c1】。
(十一月)丙午(十二日)罷威武城戍,召關宏業等二十四軍還成都。 戊申(十四日),又罷武定、武興招討劉潛等三十七軍。 辛酉(二十七日),蜀主罷天雄軍招討,命王承騫等二十九軍還成都。 (十二月)罷金州屯戍,命王承勛等七軍還成都。
面對磨刀霍霍的唐軍,前蜀毅然放棄邊防,將士卒都撤回了成都。 這……算是五代版的契約精神【c2】嗎?
【c1】 現在,可以將大預言家這個title頒發給李嚴了——不得不說,優秀的外交家真是國之珍寶啊!
【c2】要是條約真的有約束力的話,也就不至于毫無波蘭了!
之前,咱們說過,楊吳雖然實質上向后唐低頭,但具體到外交禮儀,還是堅持敵國禮,即兩國雖有強弱之分,但并無上下之別。 前蜀在外交層面,打的也是這個主意。 但,與楊吳修煉內功、加強武備不同,前蜀覺得自己完全由能力利用經濟優勢霸凌一下后唐。 嗯……這就是“漢孰與我大”的前蜀版本了!
李嚴出使前蜀時,帶去的是馬匹——這可是亂世難得的戰略物資。 按照李存勖的想法,是要換回些只有蜀地才能出產的奇珍異寶,以此來彰顯一下自己天朝大國的氣派。
哪知道王宗衍卻只肯與后唐交易中低端商品;至于“錦綺珍奇”等前蜀專有的高端貨物,干脆立法嚴禁出口。并且,還給這種貿易制裁單獨命名:入草物。
這可把霸道慣了的李存勖氣得發昏,可鑒于軍事行動的準備工作還沒完成,驕傲的李存勖選擇先忍下這口氣,等將來給王宗衍這個不長眼睛的蠢貨來個大活——這個大活兒將創造一個滅國速度的記錄。 值得強調一下,前蜀擁有的蜀道難,的確是所有人夢寐以求的地利。不但在冷兵器時代幾乎無法攻克,就算擁有飛機大炮的日軍,對重慶搞搞空襲還做得到,但地面部隊可就只能望山興嘆了。
敲黑板,劃重點了!作為皇帝,王宗衍要裝睡,當然沒人能叫醒他。 只是,一時裝睡一時爽,一直裝睡一直……衰!
參考資料:
- 司馬光【資治通鑒】
- 歐陽修【新五代史】
- 薛居正【舊五代史】
- 胡三省【通鑒音注】
特別聲明:事實上,當我閱讀歷史的時候,其實質就是開啟了一個平行宇宙;而當你閱讀本文的時候,其實質也是進入了一個平行宇宙。在這個平行宇宙中,如果你發現了錯誤,請及時指出、不吝賜教,那將是你我持續進步的原動力;如果你受到啟發,不妨關注、點贊、轉發,去激發更多的人。
文中部分圖片源自網絡,特別感謝辛苦制作、上傳的網友!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