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15日,
我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
乘坐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順利進入太空,
中華民族從此飛天夢圓。
此后,從首次太空飛行
到長期駐守空間站,
中國載人航天不斷刷新新高度,
從首位出艙女航天員
到平均年齡最小乘組......
中國航天員每一次出征都不辱使命,
每一次凱旋都不虛此行。
今天,第九個“中國航天日”,
讓我們一起看中國航天員是怎樣“煉”成的,
感受中國航天員
背后的智慧與汗水、艱辛與勇氣。
人類自古就有飛天的夢想,中國的“嫦娥奔月”、古希臘的“代達羅斯飛日”……各種膾炙人口、流傳至今的神話傳說,無一不寄托著人類認識和征服太空的美好憧憬。
1961年4月12日,蘇聯航天員尤里?加加林乘坐“東方一號”宇宙飛船成功地進入了地球軌道,在太空遨游108分鐘后安全返回,實現了人類進入太空飛行的夢想。這是載入人類史冊的壯舉,讓世界永遠記住了加加林!
1992年9月21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項啟動,代號“921工程”。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成功實現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目標,突破并掌握了載人天地往返運輸技術、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建立了具有一定應用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長期在軌自主飛行的空間實驗室,建成了長期有人照料的大型空間站。創建了具有中國特色完備的航天員選拔與訓練技術體系,具備選拔訓練航天駕駛員、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三個不同類別航天員的能力,以及選拔訓練滿足不同飛行任務需要的飛行乘組的能力。選拔培養了三批三類共計39名優秀的航天員。
2020年9月25日,神舟十二號乘組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進行返回艙著陸后自主出艙訓練。攝影 徐部
2021年4月22日,神舟十二號乘組指令長聶海勝、航天員劉伯明和湯洪波在節點艙模擬器內訓練。攝影 徐部
2023年6月30日,神舟十七號乘組航天員唐勝杰、江新林進行海上救生訓練。中國航天員中心供圖
2003年10月15日,中國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進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的飛天夢想,也讓世界了解了中國的載人航天和中國的航天員。
二十年后,中國空間站已建成并進入了應用與發展階段,中國已有20名航天員出征太空,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劉旺、劉洋、王亞平、張曉光、陳冬、湯洪波、葉光富、蔡旭哲、鄧清明、張陸、朱楊柱、桂海潮、唐勝杰、江新林……太空一次又一次迎來中國人的身影。
航天員們肩負國家使命,成功逐夢九天,圓滿完成了12次載人飛行任務、15次空間出艙活動、2次空間手控交會對接試驗、5次太空授課、大量復雜的航天器維護維修和運行管理、以及大量眾多學科專業的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國在載人航天技術領域取得的輝煌成就,充分展示了中國航天員的技術水平和風采以及中國航天員選拔與訓練的技術實力。
2022年9月1日,神舟十五號乘組航天員費俊龍、鄧清明、張陸在飛船模擬器訓練。攝影 徐部
2021年9月13日,神舟十四號乘組指令長陳冬、航天員劉洋和蔡旭哲在進行科學實驗操作訓練。攝影 徐部
航天員是人類開拓太空之路的先鋒,是世人敬仰的英雄。航天員是一個極具風險和挑戰的職業,具有工作環境特殊、職業技能復雜、飛行任務艱巨和危險性大等特點,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勝任的,必須在科學嚴格選拔的基礎上,通過系統全面的科學訓練培養出來。
航天員選拔就像是沙里淘金,必須千挑萬選;而航天員訓練過程則是一個漫長的征程,是航天員提高身心素質、磨練意志、獲得職業技能、豐富學識,職業素養得到全面培養和提高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經歷挑戰、考驗、選拔及千錘百煉的過程。
2023年9月27日,神舟十七號乘組指令長湯洪波、航天員唐勝杰和江新林進行設備操作訓練。攝影 徐部
2024年2月5日,航天員葉光富進行植物授粉。攝影 徐部
航天員訓練項目和內容,包括基礎理論培訓、體質訓練、航天環境適應性訓練、心理訓練、航天專業技術訓練、飛行程序與任務模擬訓練、救生與生存訓練、大型聯合演練等八大類數百科目數千個訓練單元。既有正常工況下的各種操作技能訓練和飛行程序訓練,也有異常工況下的各類應急程序與故障處置訓練。通過訓練,航天員們不僅具備超凡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而且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和過硬的技術,以應對太空探索中的各種挑戰。
2018年5月22日,航天員王亞平、葉光富、陳冬進行沙漠生存訓練。 攝影 黃思予
2023年6月30日,神舟十七號乘組航天員唐勝杰、江新林進行海上救生訓練。中國航天員中心供圖
2021年7月19日,神舟十五號乘組指令長費俊龍在進行力量訓練。中國航天員中心供圖
航天員訓練通常分階段實施,包括基礎訓練、航天專業技術訓練、航天飛行任務模擬訓練、強化訓練與任務準備四個階段。各階段所要達到的訓練目標不同、訓練項目和內容不同、重點和要求不同、訓練的組織形式也不盡相同。
基礎訓練階段,主要進行載人航天工程基礎、航天醫學基礎、航天心理學基礎等基礎理論培訓。航天專業技術訓練階段,主要進行載人航天器專業理論培訓和航天專業技能訓練,包括航天器姿態控制、手控交會對接、出艙活動、各種設備操作等各項操作技能。航天飛行任務模擬訓練階段,主要進行飛行程序與任務模擬訓練,包括正常飛行程序、應急飛行程序、逃逸救生程序、故障識別與處理程序訓練等,該階段訓練考核合格者,獲得飛行資格證書。第四個階段,選入飛行乘組的航天員主要針對飛行任務進行強化訓練、參加大型聯合演練、開展各項準備工作。未選入乘組的航天員持續進行各種訓練,以進一步維持和提升各種能力和綜合素質。體質訓練、心理訓練及航天環境適應性訓練貫穿航天員職業生涯的全過程。
2021年2月4日,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王亞平、葉光富進行低壓環境出艙活動訓練。 攝影 徐部
2021年2月9日,神舟十三號乘組指令長翟志剛進行低壓環境出艙活動訓練。攝影 徐部
不是每一個受訓者都能完成所有的訓練任務成為合格的航天員,也不是每名航天員都有機會參加航天飛行。航天員的訓練周期較長,訓練項目和內容很多、涉及的專業學科門類眾多,有些項目組織實施復雜、規模大、風險高、強度大、難度很大,如模擬失重水槽出艙活動訓練、低壓環境出艙活動訓練、海上救生訓練、沙漠生存訓練等等,對每一位受訓的航天員來講,都是一場嚴峻的考驗和挑戰。
2023年3月16日,神舟十六號乘組指令長景海鵬進行水下出艙活動訓練。 攝影 徐部
2021年3月23日,神舟十二號乘組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在進行人船聯試進艙前航天服氣密性檢查。 攝影 徐部
航天員不僅在飛行前要進行訓練,在飛行中也要進行復習性、維持性、臨時性、新增的、地面無法真實操作的任務等相關訓練。航天員在完成航天飛行之后還要繼續訓練,為參加下次飛行做好準備。除進行一些維持性和復習性的訓練外,訓練項目和內容主要是根據飛行任務的需要來安排。此外,航天員也會被安排做一些技術工作,但是不管做什么,對航天員來講都是另一種形式的訓練。只要不退役,訓練就不能中止!
2023年3月29日,神舟十六號乘組航天員朱楊柱、桂海潮進行水下出艙活動訓練,模擬完成艙外維修任務。攝影 徐部
2023年,中國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登月階段任務已啟動實施,計劃在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首次登陸月球。載人登月任務對航天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全新挑戰。對執行登月任務的航天員來講,不僅需要具有強烈的使命感和獻身精神,而且需要更好的體能、更強的心理素質、更過硬的專業技能、以及更強的自主工作能力、抗孤獨能力、應急決策與處置等能力。因此,航天員必須在八大類全面訓練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開展月球地質學、地質科考、登月服、月面著陸器、月面出艙、月球車駕駛、月面科考等相關訓練,從思想、身體、心理、知識儲備和技能等方面做好執行載人登月任務的充分準備,以應對登月任務的各種挑戰!
撰文 |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 黃偉芬
編輯 | 袁夢
校對 | 王伊奕
值班審校 | 喬振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