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德科
「4·30」政治局會議對于房地產的表述很有分量,但落地政策就有點輕悠悠了。
我們先來看京滬深的落地政策。政治局會議開完之后的第一個工作日(2024/5/6),深圳發文放松限購:非深籍在非核心區購房〔鹽田區、寶安區(不含新安街道、西鄉街道)、龍崗區、龍華區、坪山區、光明區、大鵬新區〕,社保年限由3年降至1年,限購一套;二孩及以上家庭可再購一套;放開滿足條件的企業購房限制。
政治局會議開完當日(2024/4/30),北京隨即發文放松五環外限購,即「五環外新購一套住房」,非京籍仍需5年社保。
上海只是弱弱地推出了「以舊換新」——不是那種國資出手收購二手房的實招,而僅僅只是政府搭臺提供服務的虛招。為什么幾乎沒有實招?大概是因為上海覺得現有政策已經夠了。春節前,上海已經陸續放松了青浦區和奉賢區(2024/1/13)、金山區(2023/10/24)的限購,非滬籍人才購房社保年限由5年降至3年,限購一套;非滬籍單身人士從「完全禁購」放松為「社保5年可在外環以外區域限購一套」(2024/1/30)。
綜合來看,京滬深還是在擠牙膏,還是不敢完全放開限購。
我們再來看中央部門的落地政策。截至目前,僅有自然資源部出臺新規:商品住宅去化周期超36個月的城市,暫停新增用地出讓。
截至目前,住建部、央行、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等中央部門均尚未有新政策。
「4·30」政治局會議提出的「統籌研究消化存量房產和優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很有分量。很可惜,這么有分量的指導方針,恐怕正在被輕悠悠地放下了。
這樣的問題,不是現在才有。去年的「7·24」政治局會議提出的「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同樣很有分量。但直到一個月之后(2023/8/25),中央部門層面的兩個落地政策才慢悠悠地出臺——「認房不認貸」與「換房稅收優惠延長兩年」。一直到9月份,省會城市或副省級城市才陸續放松甚至解除限購:沈陽(2023/9/4)、南京與大連(2023/9/7)、青島與濟南(2023/9/11)、鄭州(2023/9/12)、廣州(2023/9/20)、成都(2023/9/26)、杭州(2023/10/16)……
這一輪的房地產救市,仿佛陷入了「撥一撥,動一動,不撥不動」的僵化狀態,職能部門與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主動作為的勇氣與魄力。
我們當然理解地方城市的苦衷。畢竟他們手上能打的牌已經極其有限,無外乎就是這些微觀層面的措施:以舊換新、放松或取消限購、調整容積率計算規則讓戶型實得面積變得更大、調低容積率以便房企做出更多排屋別墅、不再強行要求房企建太多車位、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購房落戶、購房補貼……
現在,地方政府還能做的,就是繼續絞盡腦汁「發明」一些效果有限的微觀措施,比如昨天(2024/5/6)武漢又「發明」一項類似的招數:僅有一套房且正掛牌出售,辦理新購房商貸時可認定為首套房。
對于房地產來說,「4·30」政治局會議本是一道分水嶺;系統性的政策組合拳,本該在這道分水嶺之后集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