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格特約作者 念之
作為國內民航界的巨頭,南航和騰訊近期相約在了珠海,共同參加了一場發布會。這場發布會不是品牌合作,更不是賣票推廣,而是發布了雙方合作兩年來共同開發的視景圖像引擎系統。
據悉,研發該系統的目的是為民航飛行員的培養和復訓,提供1:1的真機模擬仿真駕駛體驗,和第一視角的世界場景圖像渲染,具備完整的天氣、物理和粒子系統,不僅擬真還原?、雪、冰雹、霧效可見性、閃電、云、火山灰等天?效果,還支持了“鳥擊”、爆炸等特情事件模擬。
目前,這套基于游戲科技與虛像顯示技術研發的全自研視景系統,已通過中國民用航空局CCAR-60部(飛行模擬訓練設備管理和運行規則)最高等級D級鑒定,也榮獲了中國航空學會科技進步獎2023年度一等獎,并在4月起正式開啟商業化征程,將為8萬民航飛行員提供更高效、更安全的飛行訓練。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這套系統一直未能實現國產化,被美國和加拿大的公司所壟斷,因為有打破前沿技術壟斷之功,所以民航局的領導也到場表示祝賀。
服務央國企,騰訊只是其中之一
對南航來說,騰訊是這個自研飛行模擬機的供應商,但又不是普通供應商,而是屬于核心技術供應商。這種關系有點類似蔡司公司之于光刻機制造商阿斯麥,沒有蔡司提供的高精度成像技術,阿斯麥就無法制造出精度更高的光刻機。所以,南航在召開發布會時,邀請提供核心技術支持的騰訊游戲團隊來共同發布,也在情理之中。
對騰訊來說,為南航提供技術支持,其主要目的在于給自己的數字技術提供更多的落地應用場景。有心人可能會注意到,這幾年騰訊不僅是南航的技術供應商,也是廣州地鐵、寧波-舟山港、鄂爾多斯煤礦、多家商業銀行背后的技術方案供應商。
這背后的基本邏輯是,騰訊在過去25年里積累了AI、數字孿生、5G遠控、音視頻、區塊鏈等海量數字技術,亟需在更豐富的生產性場景落地,從而持續提升技術能力。所以,深入地鐵、港口、高速公路、物流、金融、工業等領域尋求合作機會,從甲方變乙方,就是這個目的。
當然,騰訊只是數字技術服務商的代表之一,阿里、京東甚至美團也都在做類似的項目,更不要說歷來服務B端客戶的華為。只不過從口號上,可以看出各家略有一些區別,騰訊認為自己只是小助手和工具箱,阿里則認為自己可以對其他企業進行賦能,華為則出現了讓合作方遙遙領先的聲音。
海量場景與海量技術,雙方合作潛能巨大
企業基于自身利益訴求而提出不同口號,這些都在可理解范圍。但有一個至關重要的信息可能被很多人所忽略,那就是像航空、地鐵、高速、港口、銀行、煤礦等等領域,這都屬于央國企的地盤,而騰訊、阿里、京東等企業都是民營企業,這意味著大型民營企業紛紛為大型國有企業提供技術支持。
說得再正式一些,國企與民企正在進行協同創新。那么問題來了,雙方的協同為什么會發生?筆者認為,至少有以下三點原因:
第一、國企擁有超級豐富的應用場景。2023年國有企業總營收超過85.7萬億元,利潤4.36萬億元,覆蓋金融、電信、航空、交通、礦產、能源、糧食、文旅等幾十個關系國計民生的行業。對于任何一個技術供應商而言,能夠為國企服務,哪怕打開一個小小的口子,都可能獲得非凡的突破。
第二、民企積累了海量應用型技術。近20年來,民企規模逐漸增長,且由于民企必須在市場中摸爬滾打,所以必須在加大技術投入的同時,確保投入的有效性。根據歐盟委員會發布的《2022年歐盟產業研發投資記分牌》顯示,華為、阿里和騰訊是研發投入最高的三家中國企業,超過了中建、國鐵、上汽等央國企。
第三、壓力之下,國企和民企的技術合作開始增多。對國企來說,需要解決技術更新升級的問題,對民企來說,需要更多應用場景,也希望獲得更多的營收。所以,國企愿意開放合作機會,民企愿意提供最好的技術。
一種真正體現中國特色的創新現象
不僅民企為國企做技術支持,反過來,國企也在為民企提供技術支持。比如,山東和濟南國資旗下的濟南二機床集團,近20年來就為比亞迪8大基地提供了160余條大中型沖壓生產線。
但總體上,央國企居于主體地位是沒有疑問的。大型央國企的體量巨大,覆蓋面廣,是全球獨一無二的現象。2023年《財富》雜志公布的世界500強企業名單中,中國大陸企業(包含香港)占據135席,其中有超過65家都屬于央國企。這是全球最大的國企集群,也是極具中國特色的經濟現象。
由于國企承擔著提供社會運轉基礎設施和國家戰略發展的職能,導致國企在創新上會更加厭惡風險,國有資本很難成為真正的耐心資本。但正如前文提到的,國企承擔重任的同時,也掌握著大量的應用場景,這對于創新是必不可少的,也吸引著大量民企的目光。
回到開頭,騰訊之所以愿意向南航提供技術支持,一方面是技術創新本身的需求,騰訊在長期研發中積累了自研游戲引擎技術,希望突破游戲場景,走向更豐富復雜的現實場景,包括但不限于醫療、核電、應急救援等等;
另一方面,通過與國企的合作,實際上是一種技術商業化的掃描行為,目的是探索更多業務增長起點。
但客觀而言,民企和國企的技術合作,尤其是前沿領域的協調創新還處在一個初級階段,有一些亮點,但談不上階段性成果。
而這也催生出一個值得討論的議題,即現階段國企和民企的技術合作能否深入下去,一旦涉及到利益深處,雙方協同創新的路子還能越走越寬嗎?
最后,讓我們來看看國產飛行模擬機視景系統吧,一起感受這項創新的細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