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篇原創(chuàng)文章
來自全球疾病負擔研究數據顯示:全球范圍內,因“沒有吃對飯”而不幸告別美麗世界的人數,約1100萬例。
增加死亡率的不良飲食因素TOP3
高鈉,即吃得太咸
低全谷物,即雜糧太少,精米精面為主
低水果攝入量,即水果沒吃夠
不良飲食習慣增加這些疾病風險
高血壓
肥胖
心臟病
卒中
2型糖尿病
癌癥,特別是胃癌和結直腸癌
食物即良藥
伴隨著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飲食與疾病風險及死亡率之間高度關聯(lián),通過飲食干預來預防、管理和/或治療某些特定疾病——正在被全球各大醫(yī)學專業(yè)團體、組織和機構積極倡導和推廣。要想保持最佳的生理狀態(tài)及生命質量,合理飲食是基礎也是關鍵。
《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NEJM)在今年4月發(fā)表了《全生命周期能量和常量營養(yǎng)素指導建議》。在這份建議中,深入淺出分析了當代營養(yǎng)新概念,并對人類生長發(fā)育不同階段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需求量提出了具體建議。
這兩周的推文,將帶著大家一起了解這些建議。希望一部分已經迷失在所謂“網紅飲食”誤區(qū)中的朋友,能夠撥亂反正,回歸健康科學的飲食模式。
今天先帶大家了解怎樣的飲食模式算得上健康飲食模式。
健康成人維持能量平衡、體重穩(wěn)定和身體構成的膳食宏量營養(yǎng)素轉化途徑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
健康飲食模式的核心要素
所有類型的蔬菜、水果、谷類(其中至少一半為全谷類)、乳制品(如脫脂或低脂牛奶、酸奶和奶酪)、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瘦肉、蛋類、海鮮、豆類和堅果)、油脂(如植物油和魚油)。
與更低死亡率相關的飲食模式特點
紅肉、加工肉類、高脂乳制品、精致碳水化合物或果糖含量均較低。
幫助身體獲取能量的宏量營養(yǎng)素
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這三個家族,都能為我們的身體帶來能量。無論它們三個供能比例如何,只要加在一起帶來的能量超出我們身體消耗的能量,就能讓我們增重(也就是大家理解的廣義的“長胖”),反之則減重。
因此,“蛋白質不長胖”的說法并非事實。如果你曾經誤解過蛋白質長肉的“副業(yè)”,請趕緊修正。
不同年齡段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纖維和水的膳食攝入參考量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
供能宏量營養(yǎng)素的分配比例
要想預防疾病、保障生命質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這三大營養(yǎng)素在一日三餐中的分配是不能任性的。基于人類這么多年的研究,各國專業(yè)機構在三者提供能量配比方面的共識為:蛋白質提供10%~35%的能量、脂肪20%~35%、碳水化合物45%~65%。
而目前被網友謎之推崇的低碳水飲食(即碳水化合物攝入量低于常規(guī)范圍)在預防疾病方面是否有作用,現有證據尚不充足。用大白話解釋就是:別盲目低碳水,對健康的長期影響是好是壞,目前還真不好說。如果你執(zhí)意要堅持這種飲食,那就做好拆盲盒的準備。
可能有人會問:難不成還要每天計算自己吃了多少卡路里不成?其實并不需要。因為,不同個體的代謝情況是不同的,我們只需要知道不要盲目高蛋白低碳水飲食、或者幾乎不沾油脂、或者蛋白質攝入特別低就行。同時,定期監(jiān)測體重和腰臀比,輔助判斷自己的能量攝入與消耗是否平衡。
如果你就是希望知道自己的攝入量是否合理,除了通過一些在線計算公式估測自己每天需要的能量,還可以去大醫(yī)院的營養(yǎng)科做身體成分分析,了解自己肌肉和脂肪的比例及分配情況。更嚴格一些的,還可以通過代謝車來測定自己的代謝率(個別醫(yī)院有)。
另外, 愛心提示大家:不是只有肉蛋奶魚蝦類動物性食物可以提供蛋白質。我們日常蛋白質的攝入量是包括了植物性食物在內的。我們吃的糧谷類食物和豆類,都是植物蛋白質的重要來源,外加上蔬菜水果里的蛋白質(雖少,但不能忽略),約占我們一天飲食蛋白質需求量的1/3~1/2左右。如果以為占供能比10%~35%的蛋白質全都來自動物性食物,而沒有加上植物性食物來源的蛋白質,那么,一天下來的總蛋白質攝入量可能會超量。
上述比例,建議用于哪些人群
建議1歲以上人群
喝酒需要計入總能量嗎
答案是肯定的。攝入酒精飲料會給我們帶來能量,1克酒精提供7千卡。
包括中國的膳食指南在內的世界各國的膳食指南均提出:少喝酒比多喝酒更有益于健康,達到法定飲酒年齡的成年人如果飲酒需限量。我國2022版膳食指南建議的限量為成年人每次酒精攝入量不超過15克。特殊人群不應飲酒,包括未成年人及孕期女性。
今天先跟大家分享這么多。下一期的推文,具體說說《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針對膳食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的建議分別是什么。我們下期見~
—— 全文終 ——
(文中用圖來自網絡)
記得給公號加 ??星標哦
否則可能隨時找不到我
遂謙碎碎念
吃對,才能健康~
作者簡介
劉遂謙:澳洲DAA認證注冊執(zhí)業(yè)營養(yǎng)師(APD),中國營養(yǎng)學會認證注冊營養(yǎng)師,澳洲DAA及中國營養(yǎng)學會會員,悉尼大學臨床營養(yǎng)學碩士研究生(MND),同時持有美國波士頓大學醫(yī)學院兒科營養(yǎng)研究生課程證書,臨床營養(yǎng)師,科普工作者,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關愛孕產婦健康公益活動專家團成員,北京健康管理協(xié)會營養(yǎng)管理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營養(yǎng)保健食品協(xié)會嬰幼兒輔食專業(yè)委員會專家委員?!禟rause營養(yǎng)診療學》等譯著的翻譯委員,眾多雜志及媒體營養(yǎng)專欄作者,曾主編過五套母嬰類圖書,著有《寶寶喂養(yǎng)7堂課 告別焦慮從食育開始》一書。18年面對臨床老幼孕產病患,認定未病防治和心理支持,是醫(yī)者幫助和療愈的方向——科普之路,我們一起努力。
個人微信公眾號平臺:Liu_suiqian
參考文獻:
Heymsfield SB, Shapses SA. Guidance on Energy and Macronutrients across the Life Span. N Engl J Med. 2024 Apr 11;390(14):1299-1310. doi: 10.1056/NEJMra2214275. PMID: 3859879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