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快到一年置辦數碼的日子,我也如約而至的帶來了新的好物推薦。希望這篇內容能給各位帶來一些選購靈感,挑選到自己心儀的產品,少走彎路減輕錢包的“壓力”。
我是尼古拉斯lalala,為您帶來更多有趣的物件。喜歡內容的請關注我,你們的關注是我更新的最大動力。
性價比還是得看驍龍8 Gen2
現在3K價位內什么手機性價比高?當然是第二代驍龍8的機型啦。
作為Ace系列的當前旗艦,一加Ace 3搭載著第二代驍龍8移動平臺、索尼IMX890+OIS防抖主攝、峰值亮度4500nit的6.78英寸1.5K東方護眼屏、長壽版100W閃存+5500mAh電池、金屬中框、紅外遙控、雨水觸控、立體聲揚聲器和X軸線性馬達、NFC、雙頻GPS/三頻北斗導航……無論你是否用不用得上,該給的他都給了。
而且現在一加Ace 3的價格也來到了一個不錯的區間,即便是驍龍8S Gen3吹得再響亮,依舊不如驍龍8 Gen2實在。
在安兔兔的跑分中,一加Ace 3位于所有同處理器機型的榜首,能夠輕松獲得1660837的總成績(CPU:388741,GPU:606654,MEN:353166,UX:312276),在性能調教這塊,一加Ace 3還是很生猛的。
從PerfDog性能狗的檢查結果可以看到,即便是60幀最高畫質的《原神》中,依舊能壓在60幀的線在跑,用驍龍8 Gen2的配置游玩還是毫無壓力的。
后置影像這塊,一加Ace 3搭載著5000萬像素索尼IMX890主攝,支持OIS光學防抖,影像調校上繼承了旗艦一加12的同款超光影圖像引擎算法。
實拍樣張上的明暗層次清晰,細節豐富,暗部沒有明顯的涂抹。畫質解析力上可圈可點,整體的成像質量優秀,白平衡也準確。如地磚的紋路,城墻青苔的細節,均能很好地保留,無需后期就能發到朋友圈。
夜景環境下,一加Ace 3的光影控制力相當優秀,高光壓制效果也不錯,能把眩光控制到一個舒適的區間。畫面能保持通透與純凈感,成片率很高。
作為大內存配置領導者,一加Ace 3完全不必同往常一樣清后臺,可以做到34個常用應用72小時保活,應用打開速度更快。什么某音、某極速音、某手、某多多、某小說……全打開都不帶卡頓的。
一加Ace 3共有星辰黑、鳴沙金、月海藍等3款配色。三者均為玻璃背板,搭配膜片工藝,紋理呈現各具特色。例如星辰黑這個配色看似全黑,實則在光影下會折射出星光斑點。
在屏幕方面,一加Ace 3搭載著6.78英寸1.5K東方屏,分辨率為2780 x1264,像素密度450PPI,擁有2160Hz高頻PWM調光,3pusle/1pusle類DC調光,支持LTPO自適應刷新率技術,可實現1到120Hz隨動變幀。
同時,屏幕的峰值亮度達到4500nit,在這個價位區間確實很難得。往后在戶外拍照時,不必再遮掩著找角度就能看清屏幕,便于查看相冊回放。
一加Ace 3配備了5500mAh超大容量電池,SUPERVOOC S電源管理芯片。在分別游玩高畫質的《原神》,王者榮耀》與《和平精英》各1小時,觀看在線直播2小時,共計深度使用5小時后,依舊還能余有26%電量。粗略計算,如果只刷在線直播的話可達11小時之久。
充電方面,一加Ace 3配備了100W SUPERVOOC有線閃充。實測從1%電量開始,僅8分鐘就提升到了38%的電量,最終在27分鐘時擁有100%滿格電量。超快的閃充體驗,也讓我們幾乎可以告別電量焦慮,輕松滿足外出需求。
另外,最近618期間一加Ace3平臺限時補貼400,最低到手只需2199元起,簡直是無敵了。
果味十足的mini主機
當初入手零刻SEi14迷你主機是完全是奔著顏值去。
在實際上手后發現,酷睿Ultra 5-125H處理器的性能確實足夠強大。該CPU集成了神經網絡處理單元NPU,支持多種AI框架及應用,可釋放強勁AI性能。
從日常辦公到娛樂體驗,甚至中度視頻剪輯也能勝任。還有全新的NPU人工智能加速引擎,具備本地化的AI應用能力。
調用魯大師硬件跑分評測,綜合性能得分127W分(處理器620361分,顯卡160853分,內存246121分,硬盤249759分)。這次核顯的分值也并不太差,已能滿足多數娛樂所需。
PCMark10生產力場景評估中,零刻SEi14獲得了6877的總成績,整體表現比較均衡。其中單項最高分是“常用基本功能”,可見其強項是在日常辦公,以及中度負載的設計創作。
I/O接口配置上,零刻SEi14迷你主機不僅提供了USB 3.2插口、2.5G網口、DP 1.4a和HDMI 2.1視頻輸出端,同時還提供了雷電4接口,讓其擁有更多的可玩性。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
得益于多接口的支持,我們可以在零刻SEi14上接入多臺顯示設備,從而提升工作效率。例如在修圖時,可以查看前一份樣張,也可以直觀對比前后效果。
不選擇準系統的好處在于,零刻SEi14迷你主機已預裝了Windows 11專業版系統。上手即可使用,省去了許多部署步驟。
零刻SEi14的散熱做得很不錯,搭載了MSC 2.0散熱系統,采用VC均熱板和全新風道設計。有些類似MAC Studio那一套散熱,不過零刻SEi14讓整機的尺寸變得更小。
實測在滿載情況下,零刻SEi14的熱源主要是位于后部,也就是散熱鰭片處,峰值溫度約54℃,其余部分的溫度均不太高,正面外殼僅32℃左右。
在高負載狀態下,將性能徹底釋放出來的同時,貼耳狀態下的噪音大概是47.6dBA,常規距離約37.4dBA,實際上鍵盤敲擊聲都會比Mini主機更要鬧騰,這點確實讓我有點意外。
重度模式2.5天續航
從初代OPPO Watch到現今的OPPO Watch X,四年的時光累積讓OPPO Watch X變得非常成熟。
圓形表盤在手表上被賦予了經典的含義,會更偏商務與裝飾價值。想要將智能、運動和造型設計三者,做個平衡輸出,這是個不小的挑戰。
外觀方面,OPPO Watch X的表身采用了一體精鋼不銹鋼殼體,表盤外層則使用了藍寶石玻璃作為表鏡,其莫氏硬度達到了8級+,意味著我們在日常使用過程中,根本無需擔心表鏡會被刮花與磨損。
OPPO Watch X搭載著一塊1.43英寸的AMOLED顯示屏幕,分辨率466x466,屏幕326 PPI,屬于視網膜屏水準,擁有著相當細膩的觀感和屏幕色彩。
8通道心率傳感器和16通道血氧傳感器,可以全天實時精準監測體征,當心率、血氧出現變化和異常時,手表會及時提醒,全方位保護我們的健康。
豐富的功能體驗,讓OPPO Watch X在安卓手表領域成為了頂級的存在。不僅能覆蓋100+運動模式,還有24項跑步數據,再配以專業跑姿分析,領跑模式,教練指導解讀和定制課程,讓跑步變得更科學,越跑越高效。
當結束運動狀態后,OPPO Watch X會在屏幕上顯示此次跑步的詳細數據。從運動軌跡、配速波動圖、心率圖表、心率區間,再到左右觸地平衡百分比、觸地時間分析、垂直振幅評估、步頻數值、跑步功率和海拔數據,一應俱全。
能兼顧外觀與體驗的智能手表不多,而OPPO Watch X在UDDE雙擎混動技術的加持下,實現了長續航和功能上的平衡。單說重度體驗下還能保持2.5天的續航,這已領先行業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OPPO Watch X不僅擁有IP68+5ATM防水防塵,還通過了16項高強度軍規認證測試,足以從容應對各種嚴苛環境的挑戰。
窩在沙發里,享受大屏觀感
作為一款AR產品,雷鳥Air2眼鏡的優勢不僅在于擁有超清晰的畫質,優秀的色彩表現,其佩戴體驗也非常優異。
整體76g重量,相較我所佩戴的眼鏡來說,稍許重了50g,但與同類產品相比是屬于相當輕量化的設計。
從實際佩戴體驗來說,雷鳥Air2眼鏡沒有帶給我明顯的夾頭感,屬于前輕后重結構。鏡腿和鼻托部分均支持調節,能夠適配各種臉型。
在同JoyDock組合后,可以與Switch完美契合,解決我們沒有“場地”時又想體驗大屏幕的痛點。最主要的是,雷鳥Air2具有優秀的便攜性,主打碎片化掌控游戲時間。
雷鳥Air2眼鏡采用了Sony 0.55英寸Micro OLED低功耗顯示屏,像素密度達4032 PPI,角分辨率(PPD)值49。再加上已經過Gamma2.2色準校正,色彩效果和畫面細膩程度均屬于同類拔尖的存在。
而最高600nit的入眼亮度,無論是強光還是弱光環境,雷鳥Air2眼鏡均可以輕松hold住。此外,我們也可以用雷鳥Air2眼鏡來直連手機、平板和電腦等設備,從另一個視角感受“數字生活”的不同面。當然,多檔亮度調節也很加分,我就喜歡看動漫時畫面亮一些。
雷鳥Air2眼鏡的刷新率支持60Hz/120Hz調節,已能滿足絕大部分游戲的需求。即便是現在的PS5主機,也就最多120幀,而Switch在主機模式下是60幀。躺在沙發里,享受比投影儀更大的巨幕觀感,是一件多么愜意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雷鳥Air2眼鏡提供了免費配鏡服務,并且鏡片是采用磁吸設計,安裝和拆卸都很便捷。
桌面控制中心
為了提升Premiere Pro、Lightroom Classic、Photoshop等各種軟件的工作效率,我會用上Stream Deck+控制臺,通過“壓縮”重復化操作,從而節省大量的時間。
例如在剪輯時,需要將速度加快到200%,那么設個多項操作,然后只需在Stream Deck+上按一下就能完成編輯。假如運用上“SuperMacro”插件,后續即便是更復雜的操作,也不在話下。
當然,最常用的還是簡單的操作。比如在使用Premiere Pro進行剪輯時,會頻繁用到放大與縮小時間軸。換到Stream Deck+控制臺時,我轉動旋鈕就能調節時間軸,遠比鼠標操作順手,細節幀的調節精確度也比滾輪要高,比鍵盤更舒服。
將一些播放控制、編輯等功能都放在Stream Deck+按鍵上。按一下就可以預覽播放,打開音頻聲道,效果控件窗口切換、入點出點等等。將常用功能都放進來,可以極大地節省剪輯時間。
值得注意的是,Stream Deck+控制臺是直接通過驅動和軟件的底層API接口進行通信,并不是簡單的快捷按鍵那么簡單。也正是如此,在使用Stream Deck+時不會有熱鍵沖突問題。
Stream Deck+控制臺是否好用,完全要看你的腦洞有多大。我現在已將所有Adobe軟件都整合到LCD屏幕上,把Stream、EPIC、NVIDIA Broadcast直播這些也都打包。后面一鍵就可以同步打開,游戲直播變得更便捷。
或許你要說Photoshop的操作這么多,才8個LCD按鍵怎么夠用呢?這點完全不必擔心,我們只需將Stream Deck+按鍵設置成嵌套文件夾,按一下才進入到下級功能菜單中即可。而且在嵌套設置后,底部旋鈕的設置也是每層獨立的。理論上在多層嵌套后,幾乎能完整覆蓋軟件的所有操作。
此外,也可以直接用觸摸屏翻頁,雖然物理按鍵只有8個,但觸摸屏可以延伸出十幾頁的使用空間。雖然Stream Deck+在商品頁面寫的是智能導播臺,可實際的應用場景要遠大于此。
末尾求贊
以上就是我的個人好物推薦,全是實物體驗,希望能對各位小伙伴的選購有所幫助。喜歡內容的請關注我,您的關注是我更新的最大動力。我是尼古拉斯lalala,為您帶來更多有趣的物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