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開發商把采 購中心與成本管理中心合并,更名為招標采購中心,或者成本管理中心、合約管理中心。
請注意,在有的部門的名稱中,甚至取消了“成本”二字。
但要提醒的是,這并不代表成本不重要。
相反,這個舉動,突顯了成本工作的重要性。只不過,成本的工作思路可能要變了。
01、成本工作讓人詬病的原因
成本部門在許多房企內部,長時間都讓人詬病。
內部主要抱怨如下:
1 、 不根據項目實際情況設置成本指標;
2 、 太多繁瑣的表格,讓基層成本崗疲于奔命;
3 、 不能為客戶創造價值;
4 、 以控制為主,不了解項目實情,官僚主義嚴重;
5 、 死守固定成本數據,不知經營為何物。
為什么成本部門會給人這樣一種感覺?這主要與房地產的經營模式有關。
長期以來,開發商靠高杠桿拿地擴張賺錢,而不是靠自身的資本積累賺錢。
02、成本管理的兩種方式:集權控制型和精益生產型
兩種賺錢模式,會有不同的內部管理方式。可以把它們分為:集權控制型和精益生產型。
前一種方式,會讓管理團隊忽視客戶開展工作。因為拿地貸款,比客戶重要得多。
與權力接觸太多,就會感染官僚主義作風。
在這種管理過程中,成本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能把所有發生的費用,盡可能都框在某個目標數值內。
所有的管理動作,都顯得相對粗暴和官僚。
集團叫你怎么辦就怎么辦,通過各種考試、巡檢,確保各項目、區域在集團設定的框框內玩。
由于分工不同、每個人的時間偏好不同、價值觀不同、知識不同、信息不對稱,就會產生不同的看法。
加上未來是不確定的,預算的數據,不可能在未來能夠完全準確無誤,總會有差異。
我為此寫了一篇文章《成本工作為什么難做?》,分析了利益分配不合理、目標不同、主觀認知不同等等導致的成本難題。
在這樣的成本管理過程中,就容易形成各職能部門的拉鋸戰。
集團的成本管理中心,為了平息爭議,就不得不制定若干制度和表單,對項目進行控制。
這就需要一個集中的權力。
這實際上加大了項目推進的難度,增加了許多不能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工作。
許多開發商一線的成本崗,變成了“表哥表姐”。
經過對比發現,繁雜的成本表單,其實并不會對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帶來什么切實的幫助。
就拿投資拿地來說,集團若規定了各項目指標參數,投資拿地時,就必須參考這些數據去做。
如果成本指標做高了,很多本來可以拿的項目,就拿不了。因為按集團的指標,測算通不過。
由于此時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集團成本管理部門為了保證項目盡可能實現盈利,通常規定的指標都會偏高。
這是一種成本決定售價的思路,與市場經濟法則相違背。成本應該是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而不是事先確定好的數據。
繁雜的表單,看似科學,實際上只是增加了無效的成本(對客戶來說)。
許多成本人員本來可以把時間,投入到如何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工作中,但是不得不填報這些表單,日以繼夜地忙碌。
這些工作,實際上都對客戶沒有什么作用。
后一種方式,即精益生產型。
它需要學習豐田生產方式,以客戶價值為導向,消滅每個生產加工環節的消費,并時刻關注為客戶創造價值。
如果以客戶為導向的成本管理,工作方式就會變。所有不為客戶增值的工作,原則上都必須削減。
如果沒那么好貸款,就必須要從客戶需求上下功夫。不圍繞客戶轉,做其它事情都顯得多余。
03、精益生產方式:關注消除浪費與價值創造,成本自然降低。
豐田的精益生產方式,就是以為客戶創造價值的管理方式。他們沒有專屬的成本管理中心,但是,其創造的利潤,在制造業首屈一指。
豐田的管理方式,說明了沒有必要專門設置成本管理中心。因為,每個部門,其實都是一個成本管理部門。
成本管理其實包含在每個部門的每項工作中。單獨設置一個成本部門,實際上反倒讓人覺得,成本管理就只是成本部的事情。
成本失控,就是你成本部的責任!
成本由價格決定,而不是相反。
精益生產方式,是以市場價格反推內部成本,這符合現實世界的法則。
如果售價只能賣到 10000 元,想賺錢,成本就必然控制在這個范圍之內。
因為,消費者從來不會管你用了多少成本,他只購買他能接受的產品,哪家的產品對他來說物美價廉,他就選誰。
這種方法會迫使內部管理人員,在每個環節消除浪費,并盡可能提高產品溢價。
精益生產方式的成本管理原則非常簡單。
他們所有的核心工作,都是圍繞著如何減少浪費、如何創造價值來做。
所有工作做到這一點上,成本降低就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
如果這樣做事,對一個為客戶創造價值的企業來說,什么是浪費,什么是價值,就相對比較好衡量。
他們的衡量標準只有一個:是否從客戶角度考慮?
如果一項工作沒有為客戶增值,嚴格上來說,它就屬于浪費。
通過站在客戶的視角,梳理內部真正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動作,盡可能去除那些對客戶來說不必要的動作、制度、流程、表單。
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為客戶創造價值上面,成本將會自然而然地降低。
這不會像前面那種管理過程一樣,造成許多內耗。
在嚴苛的調控要求之下,開發商必須縮小負債比例。如果想繼續擴張,就必須每個項目能“做一成一”,必須要有利潤。
因為,只有利潤得到積累,長期發展才能成為可能。
靠負債促發展,對企業發展有太多的不利。
利潤積累的前提條件,在不能多負債的情況下,只有唯一的一條路可走:為客戶創造價值。
只有取得客戶的認可,讓他們心甘情愿為產品和服務買單,才能得到利潤積累。
這也是萬科強調房地產要回歸制造業本質,碧桂園開展“強基行動”、“工程師文化節”的根本原因。
由于外部環境、供需關系、國家政策、科學技術、客戶偏好等等都處于無時無刻的變化當中。
所以,這個改善過程是永無止境的。今天合適的做法,明天可能就得改掉。
在“三條紅線”政策之前,很少有開發商的成本管理從顧客角度思考價值創造、減少浪費。
大家都是基于對事物的不同理解,各職能部門通常各執一詞,意見難以統一。
合并或者取消成本管理中心這個職能部門,可以迫使所有內部人員轉變觀念。
從原來的集權控制型思維,改變為減少浪費、創造價值的精益生產思維。
兩種思維方式的工作會有顯著不同,以客戶創造價值為導向的成本管理,會讓成本管理工作變得更簡單、清晰,更關鍵是更加有趣和有效。
成本人在轉型期,如果想跟上節奏,就必須學習精益生產方式 。挖掘自己為客戶創造價值的能力 !
否則,淘汰就是遲早的 事情。
最近幾年,房地產及施工行業的現狀都在提醒成本人,一定要盡快轉變思想,以全新的角度思考成本管理問題。
今日互動
《黃太陽供應鏈筆記》面向全國房地產、建筑業、上下游優質供應鏈企業提供服務,致力于讓每個人、每家企業的價值被看見。業務咨詢/申請入群/專業交流,請添加主編微信: taisam618 (添加時,備注公司、崗位、姓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