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至今,科技圈話題不斷,車企紛紛降價的“大戲”還未落幕,國產大模型又卷起了價格戰。隨著AR逆勢上漲和近期AR眼鏡品牌頻頻上新的動作,XR也再度成為關注焦點。
有業內人士曾略帶幽默的提到,每隔四年,VR就會經歷“萌芽、沸騰、巔峰、寒冬”的周期。而反過來看,“不會涼也不會火”反而讓產業有時間蓄積能量,著眼技術創新和生態建造。
幾經沉浮,這場從“個人計算”到“移動計算”再到“空間計算”的變革,總是隨著新概念、新模式、新產品的出現而潮起潮落。而對用戶而言,XR世界所描繪的跨越空間、現實、想象的“身臨其境”般的科幻體驗,究竟還有多遠?
01 變幻莫測的XR風口
自上世紀60年代首臺頭顯設備問世,到谷歌Glass AR眼鏡的推出,以及后來Facebook改名為Meta,掀起一波全球范圍的“元宇宙”浪潮后,XR再度遇冷;盡管年初蘋果Vision Pro發布帶來反彈跡象,但行業熱議后再次進入“真空期”。
從市場反饋來看,據IDC數據顯示,中國2023年XR設備出貨量僅72.5萬臺,較2022年下降約40%。與同是終端設備的智能手機相比,XR始終未能走進大眾視野。
一直以來,行業專家紛紛預測擴展現實(XR)設備可能會取代智能手機,成為我們首選的移動設備,加之AI驅動與5G通信的完備,這一愿景絕非空中樓閣。但在長線看好和短線潰敗之間,XR行業的風口究竟在哪里?
縱觀XR每一次熱潮,都來自某個爆款硬件或應用的誕生。但缺乏生態系統作為支撐,靠明星產品無法照亮VR行業的整片天空。科技的發展不是單兵突破,而在于整體生態的營造。
在XR演進過程中,從硬件到連接,從操作系統到應用商店,每個環節都至關重要,要求包括運營商、公有云服務商、應用開發商、芯片組供應商、設備制造商在內的系統參與者,建立聯系并展開協作。
不久前,由愛立信牽頭舉辦的“XR創新研討會”召開,包括愛立信、國家虛擬現實創新中心、中國移動VR中心、咪咕、高通、Unity、 創維集團、泰豪虛擬現實科技公司、浙江大學南昌研究院等合作伙伴匯聚一堂,旨在探討XR技術的最新進展。
圖片來自(愛立信官網)
研討會上,愛立信的多位技術專家分享了對于XR發展前景以及技術挑戰與商業模式的深入思考。據介紹,愛立信將整個XR的趨勢定義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我們現在所處的VR到AR階段,以局域靜態應用為主;
第二個階段是AR占主導地位的階段,基于5G的云化計算能力將能夠滿足越來越多的動態交互式應用;
第三個階段是是XR普及的階段,屆時全球XR設備的出貨量將大幅度增長,且會更多地以支持獨立5G連接的形態出現。
愛立信東北亞區副總裁吳立東在研討會上指出:“中國已經建成世界上最好的5G網絡,在最好的5G網絡上,就應該跑最好的5G應用。”,并希望未來的網絡是高性能、差異化、可編程、開放式的網絡,XR是能夠非常好地利用增強的5G網絡能力與特性的典型應用。
許多專家也認為,XR技術可能會引發電信行業的下一次重大范式轉變。時至今日,全球5G部署已歷經六年。中國作為5G網絡的全球領跑者,已將工作重心由網絡部署,轉向網絡服務創新與差異化的客戶服務體驗提升,而XR在企業和消費市場的無限潛力正在被激發。
02 波瀾下的靜水流深
業內流行一句話,“如果哪天Meta/Oculus不做VR了,那VR行業就真的完了;如果哪天蘋果推出VR了,行業的春天就來了。”但現在看來,蘋果進場沒有帶來飛躍式的變化,巨頭們撤離也并未消減行業對XR的熱情。
2024年,Xreal、雷鳥、Rokid、影目等先后發布自家AR眼鏡新品,創維攜三款XR產品亮相廣交會……,無論是硬件輕量化還是用軟件重新定義交互方法,AR企業都紛紛進行價值升級,并尋找產品差異化。
另一面,all in AI 的手機廠商們也對XR保持著行業敏感,小米一直通過其先鋒探索版“匯報”自己的研發進展,vivo在其創新研究院內部不斷迭代其頭顯和AR眼鏡產品……
平靜的水面下,科技玩家都在緊鑼密鼓地籌備著技術“彈藥庫”。從產業鏈發展來看,XR的演進離不開關鍵技術的持續突破和創新。在數字化的基座上,建構一個打破次元壁的虛擬三維世界,5G與XR的組合給行業帶來無限想象。
隨著5G技術不斷演進,更大帶寬、更低時延的5G網絡可以確保XR內容實時流暢傳輸,擺脫線纜的束縛,隨時隨地沉浸式體驗數字空間;其次,隨著5G網絡與云深度融合,后續端側的編解碼、渲染等工作可上移到云端或邊緣,從而大大降低XR終端的復雜度,使之更輕便、更實惠、更易于佩戴,更易走向大眾化、普及化。
作為全球通信領域的技術領先者,愛立信近幾年聯合多家生態伙伴積極嘗試 XR 應用,以此為消費者及各行各業帶來前所未有的價值體驗,讓XR逐漸走入到大眾視野中去。
今年巴展期間,愛立信提供的 5G 獨立組網配置的5G 專網與西班牙電信的 100MHz 中頻段頻譜的完美結合,讓觀眾欣賞到了郎朗的現場全息音樂會。5G帶來的持續大容量數據上傳能力,將多臺攝像機拍攝的多角度細節以 4K 格式傳輸圖像,實時生成高質量的全息圖像。演奏過程中,保持了小于10毫秒的超低時延連接和零抖動。
此外,愛立信還攜手兩大生態陣營,一是AT&T,高通、英偉達和愛立信的技術陣營;另一個是娛樂領域的Wevr,Dreamscape Immersive和華納兄弟,共同打造了哈利波特片段基于位置的定制VR體驗。其中AT&T毫米波段的5G 結合愛立信的專網設備,將算力從背包式計算機轉移到5G網絡邊緣,為遠程渲染提供更多算例,并實現超低時延的回傳;同時,5G網絡消除了頭盔與計算源之間的線纜連接,讓參與者能夠進行不受限制的活動,而且實現了多個用戶高清實時交互的沉浸式體驗。
此外,為了擴展XR應用,需簡化它在邊緣計算和5G方面的開發,建立通用的標準,讓內容可以集成和擴展到各種市場和用例中。為實現這一目標,愛立信正在創建5G方面的標準,并開發5G API,這些API讓不同的應用能夠根據自身需求以特定的方式利用5G。
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從XR設備到產業智能化升級,網絡被譽為一切數字化創造的先鋒。作為多年來植根中國市場的全球領先通信企業,愛立信提出以打造“價值驅動的卓越網絡”為目標,以“卓越性能、綠色低碳、賦能增長、高度自智”為四大支柱,引領5G下一波演進。
03 下一個爆發時刻
行業演進在持續,消費需求和潛力也在不斷被挖掘。從近日愛立信發布的全球AR調研報告《明日之境:打開手機和濾鏡之外的AR新世界》中來看,產業發展趨勢逐漸明朗,也給XR產業指出新方向:
該報告顯示,未來五年,結合智能手機和AR設備的消費者將增加一倍,四分之三的消費者希望能夠隨時隨地使用AR\MR耳機。
這一趨勢從近年來手機市場的出貨量中也可看出端倪: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正在萎縮,但對高端智能機的需求仍在增長。側面表明,消費者對更具創新和更好體驗的產品熱情不減。
其次,隨著AR技術在適應地理空間環境方面不斷進步,XR體驗的范圍將變得更加多樣化,對5G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從消費層面來看,消費者渴望移動AR設備,并愿意為便攜性多付出20%的費用;同時,該報告指出,AR用例預計將多樣化,對5G網絡產生新的需求,十分之六的人愿意將AR\MR設備連接到智能手機以獲得更好的體驗。
對此,愛立信東北亞區咨詢服務部總經理莫文莉也在研討會上也談到,在面向全球5G用戶進行的消費者行為調研顯示,“5G用戶在新業務的行為方式發生了一些變化。以視頻業務為例,過去兩年用戶對標清視頻的使用和每天觀看的時間呈現同比略降態勢,但對于高清4K視頻、多角度轉播、360度視頻以及各類AR應用內容的觀看比例,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目前主流VR設備專注于游戲、視頻、健身等娛樂場景,移動性受限,無法與外界有效交流,需要劃定區域內運動,因此可實現的場景受限。面對不斷激發的消費需求,這一局限勢必將被打破。正如愛立信專家所言,未來5G將拓展XR的應用場景,助力XR應用從室內走向室外,從娛樂走向工作領域,最終實現輕量化、全天候和無縫連接。
圖片來自(愛立信官網)
今年以來,可以看到越多越多的VR眼鏡廠商都在其最新產品里推出了透視(See Through)功能,可見XR最終也將從室內走向戶外,而這將為產業生態帶來更為廣闊的空間。
硬幣的另一面,這一趨勢對空間計算、環境感知、上行傳輸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網絡能力的廣域覆蓋也顯得尤為重要。莫文莉曾指出,這些大流量的視頻業務將會對電信網絡產生顯著影響。因此,5G網絡必須做好準備,應對高流量地點上行鏈路容量不斷增長的需求。
據介紹,愛立信此前已發起Startup 5G計劃,由愛立信研究中心下屬的消費者研究室創立,旨在建立和促進運營商(CSP)與創業社區之間的合作。XR作為該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愛立信已為之做好全面準備;并致力于通過對市場的深入洞察以及先進技術研發,幫助運營商提高5G網絡性能,從而更好地抓住未來XR市場機遇。
在筆者看來,去除追逐風口的慣性思維,才能沖破束縛VR行業的枷鎖。正如在5G環境下的網絡新基建層面,愛立信通過長期網絡技術上的部署,實現了品牌價值的兌付,以生態鏈接者和技術支撐者賦能產業,引領XR邁向下一個發展階段。
結語:
不管是蘋果發布Vision Pro,還是Meta推出Quest 3獲得市場積極反響,亦或是國內產品不斷推陳出新,都讓人們看到了XR的發展跡象。據IDC預估,2024年AR / VR頭顯出貨量將會迎來明顯的增長,同比增長 46.4%。其中,AR頭顯的總出貨量將達到84.5萬臺,同比2023年增長85.6%。
作為行業先行者,愛立信致力于發展未來高性能、差異化、可編程、開放式的網絡,并以此為基礎,通過跨界融合與協作促進XR應用蓬勃發展,推動未來新產業格局,為消費者及各行各業帶來前所未有的價值體驗。
“XR預計將成為智能手機之后的下一個范式創新。”愛立信中國區網絡產品方案總經理吳日平在此前媒體溝通會上提出。隨著技術和網絡的演進,以及AI大模型的加持,XR勢必將在智能化變革和沉浸式體驗上,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無限可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