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農村大姐,有顏值也就算了,還有一身才華,人稱她“臺上表演一 支花,出口成章有才華“,她編段子說故事,她用舞蹈講故事,她,就是被人們稱為”“故事三媽”的代天會。
1956年11月23日,代天會出生于湖北宜昌地區宜都縣紅花套區紅華大隊(現宜都市紅花套鎮楊家畈村8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
她聰明伶俐,漂亮可人,大眼睛,鵝蛋臉,櫻桃嘴、尖下巴,從小愛唱愛跳,人見人愛,花見花開。1972年,已出脫成大美女的代天會,被吸收到紅華大隊毛澤東思想文化宣傳隊,她的表演才能和舞臺形象,深受觀眾喜愛,很快成為文藝宣傳隊的臺柱子。
代天會講故事
是人才,都會被人惦記。不久,代天會便讓宜都縣歌舞團的領導發現,并準備將招入歌舞團,但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年代里,招干,是要講階級成份的,代天會因家庭出身是富農,從此,與專業劇團無緣。
代天會雖覺得有些遺憾,但她沒有沉淪,在農耕之余,仍然一如繼往地參加業余文藝活動,用自己的才華,把歡笑帶到城市鄉村的各個角落。
代天會的努力沒有白費。1977年,宜昌地區舉行九縣一市農村業余文藝調演,代天會被選入宜都縣代表隊,前往宜昌參加比賽,并取得了好成績。
1977年湖北農村文藝匯演宜昌代表隊合影
文藝匯演載譽歸來途中合影
接著,是湖北省農村文藝匯演。宜都縣有4人被宜昌地區文化局選中,參加了宜昌地區農村文藝代表隊,代天會就是其中之一(另三人為:徐榮耀、姜英、胡加強)。湖北省文藝匯演中,代天會等4人都為宜昌地區代表隊在湖北奪得優異成績立下了汗馬功勞。
當年,參加湖北省農村文藝匯演的共30多人,絕大多數都參加了工作,成為吃皇糧的國家干部,代天會則成為一個散落在鄉村的文藝明星。
湖北農村文藝匯演結束不久,代天會便與宣傳隊的另一文藝骨干段丙武結為夫妻,他們劃彩蓮船、表演唱、妻唱夫隨,配合默契,甜蜜幸福,成為宜都紅花套鎮農村”文藝雙星“。
代天會、段丙武夫妻在枝城表演黃梅戲《夫妻觀燈》
代天會除表演歌舞外,她還是一個能說會道的故事家。有一次,宜昌地區文藝匯演地選在當陽縣,宜都縣文化局領導找到代天會家,邀請代天會表演一個故事參賽。代天會當即應允,她要表演的是小品故事《打麻將》。
在前往當陽的途中,同行的文化局干部徐榮耀、紅花套區干部朱澤權、宣傳委員候家喜都為代天會捏一把汗,因為,這個任務是臨時決定的,光背內容都費勁,何況還有表演的肢體動作、面部表情和舞臺形象展現呢?
然而,代天會不急不忙,她決定憑自的感悟,臨時修改小品內容,為故事添加段子笑料,讓小品更加豐滿生動。
代天會率隊到青林迷鎮表演劃彩蓮船
當天下午,比賽正式進行。由于表演技強,臺風好形象正,一亮相,便吸引了臺下所有觀眾的目光,她的聲音如銅鈴,吐詞清晰如泉水,舞肢伸張如云飛,她不僅很順暢將新改編的小品故事表演完成,小品的精彩內容,加上代天會的清亮聲音、夸張表情和優美的肢體語言,更是讓小品故事熤熤生輝。
隨著代天會小品故事內容的深入,臺下的笑聲和掌聲不絕于耳。經評委評定,主持人宣布,代天會的小品故事《打麻將》,獲得大賽表演特等獎、劇本創作特等獎、綜合演出特等獎。
在返回路上,紅花套帶隊領導除了表揚代天會出色的表演外,還加倍給了獎金。
改革開放來臨,中國進入了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代天會、段丙武夫妻開起了商店,生活富裕了,但他們骨子里的文藝情結始終凝結在心,有時,他們把農村平時所見所聞,經過加工整理,形成有自己風格的文藝節目;有時,他們把外地的經典歌曲節目,改編成舞蹈、表演唱形式傳播;有時,根據有關部門的要求,新創作文藝節目,應對各類比賽和節慶活動。
民間藝人舞龍燈
記得宜都市舉辦第一屆(新農杯)文藝比賽,代天會參賽的節目是“三句半”,內容是贊美農村翻天覆地變化大,因“三句半”的內容是反映農村變化的,她感同身受,表演非常成功,從而獲得了全場最高分,榮獲這次大賽一等獎。
獎品是一臺價值萬元的電腦,在改革開放初期,萬元戶都是稀有品種,能得到獎品一萬多元的電腦,代天會做夢都沒想到。
1985年,宜都市舉辦首屆故事大賽,那年,代天會28歲,她在窯坡垴下開有小商店,還要打理責任田,喂了幾頭豬,還有個3歲小孩,每天忙得團團轉。這天,紅花套鎮宣傳委員劉傳忠和文化站站長汪正坤來到代天會商店,邀請她到宜都縣里去參賽。
代天會姐妹將快樂帶到四方
劉傳忠說:“找你去,就是要你為紅花套拿到名次,明天就要參賽,想來想去,也只有你能完成這個任務。”
突如其來的任務,家庭的繁忙,讓代天會左右為難。代天會問:“你們把劇本給我,爭取今晚背熟悉,明天上臺。”
當汪正坤站長說沒有劇本時,代天會的腦子一下懵了。宣傳委員劉傳忠說:“憑你的能力,你自編一個,這還不是分分鐘的事啊!”
代天會哈哈大笑,說:“您在高看我了,我哪有這個能力啊,就是專業人士,也沒有一個夜工就能完成的啊。”
劉傳忠、汪正坤異口同音:“你就別謙虛了,相信你一定能為紅花套鎮拿到獎,為紅花文化爭光。”看著鎮領導們的期待,代天會只得答應下來。
代天會年近七旬 劃彩蓮船
當天晚上,把一切家務都交給了丈夫段丙武,關了店門,提筆編寫了一個農村老人信迷信,不講科學的故事,因丈夫在一家企業上班,第二天,代天會請娘家父親來幫助照看店子,自己帶3歲的女兒,隨著文化站負責人來到縣文化館報到,參加了晚上的故事比賽。
比賽按抽簽順次進行,代天會抽簽序號是2號,于是,她第二個登臺演講。代天會年輕,記憶力強,加上故事是自己根據農村故事原型創作的,上臺后,她娓娓道來,講得臺下笑聲和巴巴掌聲不斷,故事講完,臺下觀眾馬上有人幺喝“再來一個”。
比賽結束,主持人宣布比賽結果:紅花套鎮代天會參賽故事表演《不信科學信迷信》獲得創作表演一等獎,獎品是一臺康巴斯電子鐘。
1985年,農村家里很少有康巴斯牌電子擺鐘。當代天會捧到這臺電子鐘,流下了興奮的眼淚。當年講故事已揚名遠近的宜都縣文化局干部徐榮耀,走上前握著代天會的手,說:“你講的太好了,表演很到位,為我們紅花套人民爭了光啊!”
民間藝人在山城水都留戲
代天會還創作了許多故事,有些故事還有創新,如她創作的男女對白故事:《紅花套改革開放新舊對比故事多》,就是由兩夫妻倆表演的,這個節目,隨眾多民間文藝團隊表演了無數場次。
表演中有這樣的問答對白:
“男,漁洋溪,先日(過去)窮到了底,住的是打墻屋,吃的是菜糊涂,一床帳子薰得象臘肉,伢兒老少瘦的是皮包骨。
女,現在的漁洋溪大變樣,一坐鐵橋達三江,帶來財富一筐筐,家家戶戶住樓房,再不是舊模樣,如今把名揚!”
講故事,只是代天會的小插曲,她的主要才藝,是舞蹈表演唱。然而,就是這些小插曲,她的收獲也讓人刮目相看,她除上述故事獲獎外,她在2009年宜昌市第二屆故事大賽上,演講的故事《觀親家》,榮獲了二等獎。
妻唱夫隨的代天會、段丙武夫妻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農村富裕了,家里有紅白喜事,都會找民間文藝團隊來助興。于是,民間文藝團隊,便成為農村商演的中介,深入到城市鄉村的千家萬戶和各個角落。
代天會、段丙武夫妻的表演和才藝,為大家所熟悉,不少團隊把代天會、段丙武納入自己團隊,以增加團隊實力。從此,代天會、段丙武夫妻頻繁參加鄉村巡演,這些演出活動,也成為他們家庭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
即使是在農村農家演出,不管錢多錢少,代天會夫妻都對自己要求十分嚴格,他們精心化妝、添制舞臺服裝,演出前認真排練,表演時更是一絲茍,很受農村客戶歡迎。鄉親們都認為這對夫妻演技好、人靠譜,不像有些串鄉的歌手,見錢多就穿戲裝演出,見錢少就著便裝應付。
數十年來,代天會夫妻共參加各種演出活動萬余場(戶)次。2020年至2023年,三年疫情期間,鄉村民間文藝團隊生意受了影響,生意下滑,代天會便在家里表演抗疫節目,錄成視頻或拍成圖片傳播。
民間文藝在宜都放異彩
2023年初,代天會發起組織了一個民間吹打樂隊,取名“女子打土家業(樂器)”團隊。這是一個融民間文藝展示,民俗表演,非物質文化傳承于一體的民間文藝團隊,通過成員們刻苦努力學習,出場率很高。
代天會還針對農村喪葬事宜,有針對性編排了一些悼念節目,把對親人的思念,鄉村孝道、死者仙逝,生者化悲痛為力量等,變成了生動的藝術表演形式,為農村辦喪事注入了新的文化內容,填補了民間文藝的一項空白。
轉眼間,當年能歌善舞的青春少女,已變成年近七旬的大姐,唯一沒有變化的,是代天會對民間文藝的熱愛和堅持。她的舞姿,還是那樣優美,她的妝容,還是那樣精致,她的表演,還是那樣富有青春活力。
2024年春節前,代天會、段丙武夫妻受邀來到枝城參加枝城鎮民協組織的文藝晚會,他們表演的是黃梅戲《夫妻觀燈》,留長辮子的代天會與留短發的段丙武,用舞蹈跳講“故事”,一個老漢自言自語道:”這個女孩,怕只有18歲吧!“引得附近人群一陣哄笑。
是的,藝術的歌,會永遠年輕!
(文圖:劉洪進 2024年6月4日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