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述工作室
執筆 許述
2017年4月初,筆者第一本關于美軍的專著《這才是美軍》出版。2024年4月,筆者第二本關于美軍的專著《這也是美軍:美軍的50個弱點》面世。彈指一揮間,整整7年過去了,如果后一本算是前一本的“續集”,相隔時間實在是長了些。《這才是美軍》出版后,反響不錯,有人向筆者建議——趕緊趁熱打鐵出續集,專門寫美軍的弱點。對這個建議,筆者接受了一半:這個題目應該寫,對美軍的認識才更加全面客觀,但不能為了速度而犧牲質量。因此,作為《這才是美軍》的“續集”或“姊妹篇”,《這也是美軍:美軍的50個弱點》寫作時間較長,加上其他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以至于7年后才和大家見面。
《這也是美軍:美軍的50個弱點》從體制-機制、作戰-訓練、管理-裝備、支援-文化四個方面,較為全面和系統地分析了美軍存在的50個弱點。與第一本書《這才是美軍》相比,續集《這也是美軍:美軍的50個弱點》延續了輕松、幽默、清新的風格,同時也有三大不同:首先,如書名所示,《這才是美軍》是介紹美軍的99個優點,《這也是美軍:美軍的50個弱點》是分析美軍的50個弱點,兩者形成對照和互補。其次,《這才是美軍》99篇文章每篇都是“千字文”,而《這也是美軍:美軍的50個弱點》每篇文章3000多字,更為深入。再次,《這才是美軍》主要靠作者的積累和國內的相關資料,而《這也是美軍:美軍的50個弱點》則參考引用了大量國外一手資料,全書腳注約800處。
以下是該書的有關數據和封面、目錄:
有關信息
書名
目錄1
目錄2
目錄3
為了讓大家對《這也是美軍:美軍的50個弱點》有進一步的了解,下面貼出該書的“自序”——
《這也是美軍:美軍的50個弱點》自序——
時間倒流回1951年的朝鮮半島。
最開始,蘇制米格-15戰斗機打不過美制F-86戰斗機,后來卻實現了反制。倒不是米格-15一夜之間功力大增,而是從F-86一個飛行員戰俘口中發現了對手的重大缺陷——飛行高度不如自己,特別是1萬米高空以上,其發動機推力和操縱性能會降低。
朝鮮戰爭的“熱戰”已終,如今,中美兩國進入敏感時期,如管控不當,仍有“熱戰”的風險——至少美國在積極備戰。據美媒報道,歐文堡的訓練方向已發生根本性改變,主要關注點在于如何與同級別的對手進行較量,如俄羅斯和中國,即使在新冠疫情下也沒有放松這方面的訓練。
面對強敵,何以敗之?
米格-15 和F-86 的典型戰例告訴我們,及時發現并充分利用對手的弱點,是最好的辦法。
美軍這么牛,會有弱點?
看看美國人自己怎么說。《頑敵:阻力重重的美軍轉型》一書坦言:“美軍依然存在基本職能任務定位不準確、應對非傳統威脅能力不足、部隊編制裝備及作戰理論與現實作戰需要脫節等諸多問題。”美國前參議員麥凱恩在2017 年召開的布魯塞爾論壇上曾表示,美軍現在慘不忍睹,海軍三分之二的F-18飛機不能飛,陸軍60個戰斗旅中只有2個處于高度戰備狀態,空軍、海軍、海軍陸戰隊飛行員每個月的飛行訓練時間不如我們的對手中國和俄羅斯,空軍還缺1000名飛行員。”
美國很擔心自己的弱點被發現,軟肋被攻擊:
美國前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
美國擁有世界上無可匹敵的陸海空軍,對潛在對手而言,試圖建立與美軍競爭的軍隊是沒有意義的。唯一能做的,是找到我們的弱點,并造就利用我們這些弱點的能力。
下個世紀,我們的潛在敵人將會認真思考如何攻擊我們的弱點。
——美國陸軍戰爭學院第44任院長斯格爾斯少將
美軍的弱點還有哪些?
互聯網上搜索一下,似乎到處都是答案:
“弱爆”的美國軍隊!中國軍隊早已看破你的“弱點”
解放軍精確打擊美國軍事弱點,可瞬間殲滅航母群
美國驚呼北京可怕:美軍弱點全被中國看穿
然而這類“標題黨”文章常常噱頭挺足,干貨太少。
毛澤東根據抗美援朝的經驗,曾將美國人的弱點總結為“四怕”——“怕近戰夜戰,怕拼手榴彈,怕拼刺刀,怕幾十米或者一百米這樣的射擊。”70多年過去了,對于美軍的弱點需要有新的總結,但國內目前似乎仍是空白。筆者曾出版專著,從99個細節介紹美軍的優勢,這部《這也是美軍》則通過50個更深入的案例、更詳細的文本,剖析美軍的弱點,以及可以利用的地方。
看完本書,有心的讀者可能會問:美軍存在的問題是個別現象還是普遍現象?
老實說,這問題筆者答不上來,不過就連美國人自己恐怕也難以回答。美國政府問責局針對美軍存在的問題做過不少調查,出過不少報告,但連問責局自己都說,調研所取樣本并不十分具有代表性,無法做到全面徹底。但有一點是確定的, 美軍存在的問題也許不是全軍性的普遍現象,但也絕不是某一個單位的個別現象。
矛盾的是,美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但問題似乎比誰都多,什么情況?
因為美軍一直在戰斗,暴露問題的機會更多,而且他們并不怕暴露問題。要知道,美軍的不少弱點是局部性的,甚至是故意為之。我們只有既知其優點,又曉其弱點,才能更加全面、立體、客觀、真實地認識美軍,避免妄自尊大和妄自菲薄兩種極端。
沒有完美的軍隊,誰都有弱點。如果弱點未被發現,那還不叫弱點;如果弱點被發現了卻不能利用,也不叫弱點。只有當這些弱點被發現并成功利用,那才叫弱點。
因此,我們面臨著兩個非常現實的問題:第一,怎樣發現美軍的弱點;第二,也是更重要的,如何利用美軍的弱點。
美軍的對手常常十分弱小,與之交戰好比孩童和大人打架,然而,當孩子逐漸長大,身體愈發強壯,就會發現大人身上的弱點正在不斷暴露。美國太空軍總部于2020年發布的頂層文件《太空力量》中有句話很有代表性:“太空曾是抵御攻擊的庇護所,但這樣的情形如今不復存在,潛在對手已經展示了大量的反太空武器。”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剛開始尋找美軍的弱點,美國人卻早已盯上我們的問題。2015年,美國著名智庫蘭德公司發布了一份報告題為《未完成的中國軍事改革:中國軍隊的弱點評估》。2021年初,美國著名智庫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又發布了一份122頁的報告,題目是《抓住中國的弱點——與中國進行全球軍事競爭的聯盟戰略》。2015年至今,美國等國至少已經公開發布了31篇分析解放軍弱點的材料(詳見本公眾號2024年5月27日文章《近十年美國等國對解放軍弱點的研究》,點擊標題可回看)。
CSBA報告封面
蘭德公司報告封面
西方“兵圣”克勞塞維茨說過:“關于那些不經流血而獲得勝利的統帥的一切,是我們不想聽的。如果說流血的屠殺是殘酷可怕的,那么這只能使我們更加嚴肅地對待戰爭,而不應該使我們出于人道讓佩劍逐漸變鈍,以致最后有人用利劍把我們的手臂砍掉。”中國一向與人為善,但無法阻止敵人來挑釁。對此,需牢記東方“兵圣”孫武的一句話:“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
美軍存在的問題,有的我們也有;有的現在不存在,以后可能會出現。在前進道路上,面對未知領域,出現失誤甚至錯誤在所難免,但如果知道美軍的錯誤還要再犯一次錯,就太不值當了。
關于美軍,有人認為它很強大,不可戰勝;有人認為它只是“紙老虎”而已。實際上,只看到(或只愿意看到)其中一個方面都是片面的。我們既要看到美軍的強大,學之超之;也要看到美軍的軟肋,乘隙搗虛。必須承認,美軍確實非常強大,放眼全球幾乎無一對手。換句話說,現在的美軍很強,得看到這是美軍的主要方面。同時,美軍在一定程度上被神化了,它也有弱點和破綻。只有不斷發現和研究對手的弱點,同時不斷精進自己的本領,才有打勝仗的可能。知道強敵的弱點是一方面,自己足夠強大到能夠利用對手的弱點,這是另一個方面,缺一不可。
孫武
克勞塞維茨
特別感謝本書的責任編輯、中國青年出版社的陸遙女士,作為《這才是美軍》和《這也是美軍:美軍的50個弱點》兩本書的編輯,她付出了很多精力和心血,是一個責任心和工作能力都非常強的編輯。
“許述工作室”創始人簡介
許述,軍事學博士,出版過《這才是美軍》《兵道》《這也是美軍:美軍的50個弱點》,現創辦工作室,聚焦研究美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