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時間回到十年前……不對,只要五年前,手握二十來萬的預算,我相信絕大多數人的購車清單里,途觀、漢蘭達、凱美瑞等合資車型一定占有一席之地。
畢竟彼時,在這個價位自主品牌尚且未能推出顛覆市場格局的產品,上述幾款依然是當之無愧的標桿車型。
但近幾年,自主品牌快速發展,新勢力相繼崛起,汽車市場更多地朝新能源方向轉型,越來越多優秀的新車型出現,電動化、智能化愈發受到消費者關注,競爭激烈程度也不可同日而語。
如此境遇,那些我們熟知的老牌合資車型會如何應對呢?
途觀L Pro:打不過就加入
或許初代途觀的設計師怎么也不會想到,有朝一日途觀也會和“彩電”扯上關系。
但事實就是,當下的汽車消費市場,“彩電冰箱大沙發”遠比機械素質更受關注。
秉承著打不過就加入的原則,此次煥新的途觀L Pro直接翻身搞智能化。
10.3英寸液晶儀表、大到夸張的15英寸懸浮中控屏、副駕前方11.6英寸的娛樂屏……途觀L Pro搭載了迄今為止大眾車系中尺寸最大、數量最多的屏幕,勢必要顛覆消費者心目中的“老舊”燃油車印象。
與大眾電動車相同的懷擋式換擋,沉浸式未來感智能座艙、專為中國消費者設計 的車機交互系統,此外還有IQ. Pilot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實現智能駕駛,單看這些,途觀L Pro確實對得起“超聰明的油車”這一名號。
但上汽大眾或許忽略了一個不起眼、卻極為重要的邏輯,就是如今新能源車型普遍優異的智能化用車體驗,其實是建立在電氣系統之上——畢竟車機系統、音響、空調等都得耗大量的電,而新能源尤其是純電車型因為本身擁有一塊大電池,供給座艙部分當屬“灑灑水啦”。
但途觀L Pro則不然,作為一臺純燃油車,其全部供電來源就是一臺12V小電瓶。是的,你沒看錯,它連48V輕混系統都沒配備。這就意味著途觀L Pro車內一切電器設備都要通過燃燒95號汽油帶動,所謂的智能化,幾乎就與駐車無緣,體驗自然要大打折扣。
而IQ.Pilot智能輔助駕駛功能,其實也只是與大疆車載聯合開發的一套L2+級輔助駕駛。不是說大疆車載不好,而是這套低成本的智駕方案,沒有激光雷達,全部感知硬件為9顆攝像頭+12顆超聲波雷達+5顆毫米波雷達,最智能的功能為撥桿變道……
不可否認,相較于前代產品,或者是同級別的合資燃油車,途觀L Pro在智能化水平上確實有著長足的進步。但如今的市場早已不是五年前,隨便挑出一臺十幾萬的電動車,其智能化體驗幾乎就可以秒殺途觀L Pro,更不要說各家車企都在瘋狂懟智能化配置的二十萬級市場。
途觀L Pro的上市指導價格為23.68萬元-26.68萬元,這個價格已經幾乎與理想L6相當,而后者“冰箱彩電大沙發”的競爭力想必我不用多提。
所以問題并不出在“超聰明的油車”,而是在這個普遍講電動化、智能化的時代,以機械素質見長的途觀L Pro被迫擠上了本不屬于它的賽道,更重要的是價格也不見得很有競爭力。
漢蘭達/凱美瑞:官降,直接官降!
面對新能源轉型浪潮下自主品牌的崛起,銷量逐漸呈現頹勢的漢蘭達與凱美瑞,選擇了更為直接的手段:增配+降價。
在配置上,漢蘭達2024新款將智慧空間軟硬件全面迭代升級、駕乘體驗全面升級——標配Toyota Pilot高階智駕、車機全面升級——搭載12.3英寸中控屏、高通驍龍8155芯片,從智能化方面全面領先合資。
當然最為吸睛的顯然不是配置升級,而是昔日“加價王”、神車漢蘭達,如今“揮淚降價”。
2023款漢蘭達雙擎版的售價為26.88~34.88萬元,而2024款漢蘭達,搭載智能電混雙擎車型全系官降4.3萬元,包含建議零售價下調2.3萬元,官方APP權益2萬元,起售門檻下探至22.98萬元。搭載2.0T發動機的380T車型全系官降5.3萬元,包含建議零售價下調3.3萬元,官方APP權益2萬元,起售價為26.48萬元。
要知道,時間往前推移個五年,彼時漢蘭達可謂一車難求,不加個幾萬你休想從4S店開走,三十大幾萬落地的大有人在。而那個時候的媒體圈,你也會看到在這個級別無論是國產還是合資車型幾乎都要和漢蘭達來對標一番,可見其標桿地位。
可惜時過境遷,現在二十出頭就能買的漢蘭達,在市場上也幾乎掀不起波瀾。
再說凱美瑞,今年年初才完成換代,作為家族車系的第九代產品,它可以說集結了廣汽豐田時下的最新科技。
高通驍龍8155芯片,12+128G 內存,支持自定義下載軟件,操作流暢度和功能應用的豐富性都得到保證,它甚至用上了和華為合作開發的語音交互功能,在互聯體驗上已經領先于同級車型太多。
動力系統方面,先期上市2.0L汽油版與2.0HEV電混雙擎兩個版本,2.0L汽油版售價17.18-19.68萬元,2.0HEV電混雙擎售價17.98-20.68萬元,這個價格不說多么驚艷,但作為雙擎混動車型確實門檻不高;而后續上市的2.5L電混雙擎車型,官方建議售價為21.98-25.98萬元,6月30日前下定并按期提車還可以享受5000元的上新見面禮和15000元的感恩回饋禮,相當于額外優惠了20000元,裸車價19.98萬元起。
除了漢蘭達和凱美瑞以外,廣汽豐田的另一款MPV賽那,也在北京車展期間“煥新”,綜合優惠后限時售價28.48萬元起。
短短三個月內,三款車型,全都以“全球最高標準”完成改款或換代,并實施“價格重塑”。可以說這是廣汽豐田面對自主品牌沖擊的一次突破與嘗試。
但,消費者只為價格買單嗎?
是,也不是。
眾所周知,合資品牌曾經成功席卷中國市場靠的是占據優勢的動力系統、底盤調校,以及穩定的質量與口碑,過去自主品牌在這些方面確實不見長。但新能源市場的快速發展,給了自主品牌彎道超車的機會。
在這場電動化與智能化浪潮下,車機系統、座艙體驗、輔助駕駛,這些當下汽車消費市場實實在在的消費需求,自主品牌已經大有領先之勢。而在質量與口碑方面,自主品牌也正迎頭趕上。
10萬級比亞迪秦L、20萬星紀元ET綜合續航里程破千、30萬級理想L8獨立6座,純電200公里,充電只要十八塊八,外加冰箱彩電大沙發...無論何級價位,自主品牌的車型可選擇的數不勝數。
所以,價格不是奪回市場的關鍵,產品力與價格匹配才是。如果還把消費者當“冤大頭”,合資車只能被動挨打。
廣汽豐田這一波操作可謂是走對了一步棋,不過火候還是差點。
AceDriver點評:
回歸標題,合資車真的窮途末路了?
不盡然...盡管新能源車現在聲勢浩大,但燃油車(含油電混動)仍然占據了整個市場近7成份額,而這正是合資車的大基盤。
并且在“價格屠夫”比亞迪市場占有率不斷擴大,一度猛上第一的壓力下,細觀近年來的銷量,豐田、大眾等合資車企仍然努力在中國市場大放光彩。
所以只要合資車企下定決心,是可以在成本上與中國品牌競爭的,因為其依托全球市場,在規模上更具優勢。
當然,能否拿回絕對優勢還是問號,不過至少這一局面將會讓國內汽車市場百花齊放,消費者也將有更多適合自己的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