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好久不見,我是Vicky。
最近也經歷了一些事,更加相信“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建筑師”。
所以也勸大家,除了真的是遭遇到了侵害,你需要采取法律手段來解決,否則千萬別把自己認定為受害者,因為這樣的話,你等于是放棄了主動掌握自己人生的命運。
我們面對的挑戰、機遇乃至最終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如何看待自己與周遭環境的關系。一個常見的陷阱是將自己置于“受害者”的角色中,這種心態看似能夠暫時緩解內心的挫敗感,實則是一條通往持續被動與無力的暗道。
首先,讓我們明確何為“受害者心態”。這是一種傾向于認為外界因素(如他人行為、社會環境等)是導致個人困境主要原因的心理傾向。持有這種心態的人,往往忽視了自我能動性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習慣性地歸咎于外部,從而逃避責任與改變的需要。短期內,這樣的心理防御機制或許能減輕心理負擔,但長期以往,它會成為成長與成功的重大阻礙。
而那些陷入受害者角色的人大多有以下一些情況:
第一,逃避責任。面對挑戰時,把責任推給別人似乎比直面困難、承擔失敗的風險要容易得多。
第二,尋求同情。受害者角色可以吸引他人的關注與同情,滿足一時的情感需求,在職場上頻頻甩鍋也是一種形式,在情感關系中也是如此。
第三是認知偏差。人們傾向于過度估計外部因素對自己生活的影響,而低估個人選擇的力量。
第四則是歷史影響。過往經歷中的創傷或失敗,若未得到恰當處理,可能會形成一種自我認同,即認為自己注定是不幸的。
到這里,很多人可能會說,“我就是這樣的性格,愛撒嬌的女人就是好命,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那我只能說你還沒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第一個結果就是個人發展受限,這個惡果會在幾年后顯現。如果你持續將自己視為受害者,會削弱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思維,限制個人潛能的發揮,難以實現真正的成長和突破。
第二個結果是人際關系緊張,一開始你撒撒嬌,別人可能會心疼你,但是長此以往,你就會發現,別人開始遠離你。這種撒嬌變成了長期的抱怨和指責,會逐漸疏遠你的朋友和同事,影響團隊合作與人際和諧,減少獲得支持與合作的機會。
此外,更重要的是財務上的影響。消極的心態會影響工作表現和創造力,進而影響收入增長和財富積累。同時,受害者心態還可能導致非理性消費,作為短期情緒調節手段,長遠來看不利于資產增值。
講到這里,那么我們該如何跳出受害者循環呢?
第一點就是復盤,意識到并承認自己可能存在“受害者心態”是第一步。通過日記、心理咨詢等方式,深入探索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和感受。
第二點是凡事主動承擔責任,不是說要你去攬活,而是要你主動承擔起改變現狀的責任,哪怕開始只是小步驟。認識到每個決定和行動,無論大小,都在塑造自己的未來。
第三就是培養成長思維。從現在開始,你需要擁抱挑戰,視之為成長的機會而非威脅。相信能力可以通過學習和實踐得到提升,而非固定不變。
當然,你還要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統,圍繞自己建立一個積極向上的社交圈,與那些鼓勵自我提升、擁有成功思維模式的人為伍。
最后就是設定目標與規劃,要賺錢,想要白手起家,你就要明確自己的財富與人生目標,制定實際可行的計劃,并持之以恒地執行。將注意力從過去的不幸轉向未來的可能性。
事實上,在追求過億資產的征途中,最大的對手往往不是市場波動,而是內心的局限。擺脫受害者心態,意味著擁抱變化,勇于擔當,用行動書寫自己的成功故事。記住,你并非生活的旁觀者,而是那個握有畫筆的藝術家,每一筆都決定了畫布上的風景。選擇不再做被動的受害者,你就已經邁出了成為自己命運主宰的關鍵一步。
特別通知:由財富破億局出品的《青年人生規劃指南》和《職場叢林的生存法則》系列有聲專輯和電子書都已經上架啦。如果你如今正處在迷茫的階段,遭遇了職場或人生的瓶頸期,不妨去聽聽我們精心制作的專輯,或許就能豁然開朗,成長致富快人一步,期待你們的反饋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