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前列腺癌發病特點是早期診斷率低。”6月12日,在助力健康中國·癌癥防治行動學術交流圓桌論壇上,北京醫院泌尿外科主任、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常委劉明介紹了我國前列腺癌的發病特點:中國初診的前列腺癌患者中,處于轉移性疾病階段的人數遠高于歐美的一些發達國家,這就導致了我國總體前列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相對偏低。
近十年來,中國前列腺癌的發病趨勢呈現出明顯的增長態勢。根據中國腫瘤登記中心發布的數據,2015年至2022年間,全國腫瘤登記地區前列腺癌的發病率由10.2/10萬上升至18.6/10萬。
在劉明看來,早診早篩是提升前列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重要手段,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前列腺癌篩查是PSA(前列腺特異性抗原)篩查,能顯著提高前列腺癌早期診斷率,而早期發現前列腺癌將使患者在很大程度上獲得治愈。但發病率上升了,篩查意識卻沒有跟上。
去年8月至今,劉明所在的北京醫院在北京東城區篩查了5000多人次60歲以上的老年男性,其中有10%的人表現為PSA異常。“我們建議這些患者做前列腺核磁檢查,但來做核磁的人不到1/3,在沒回來復查的70%的人當中,仍然一定會存在前列腺癌患者。”劉明說。
“早篩早診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提高癌癥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生存質量,要通過篩查,讓患者得到進一步治療。”劉明介紹,和很多腫瘤存在的篩查困境一樣,前列腺癌有時也面臨過度診斷的問題。
為避免過度診斷,我國的專家學者也在做一些新探索。“我們對PSA異常患者下一步不是穿刺活檢,而是前列腺核磁檢查,對于核磁正常,只有PSA處于灰區的患者,我們更多是建議患者隨診觀察,極大地避免了低危前列腺癌的過度診斷。”劉明表示。
“目前也有研究表明,核磁比PSA篩查更有效。目前,我們初步的經驗也認為相較于PSA異常但核磁正常的患者,核磁影像異常的患者,可能往往代表了那些真正致死性前列腺癌。這樣患者在更早的時段被發現,可能治療起來更有意義。”劉明希望,通過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去比較哪種篩查方式更符合我國患者,以及什么樣的患者需要做核磁篩查,是否每年都需要做篩查。
來源: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審校:宣傳處 孔競 賀鵬
主編:孔競 監制:黃貴平
編輯制作:宣傳處 李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