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共 2600 字,時長約 5 分鐘
· 本文來源:劉勝軍大局觀(劉勝軍微財經出品)
我是劉勝軍,關注我,擁抱“大歷史觀”和“政治經濟學”,走出“大變局抑郁癥”。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時隔9年,中央再次提出房地產“去庫存”。雖然當下房地產庫存量與2015年差不多,但由于內外部經濟環境已大不相同,眼下的去庫存挑戰更大。
消化庫存所需月數
美國財長耶倫在2024年4月初訪華后透露,中國將采取“重大舉措”解決房地產問題。一個半月后,這些“重大舉措”揭開面紗:降首付、取消利率下限、取消限購、政府收購商品房等一系列房地產松綁“組合拳推出……市場氣氛為之一變,看房的人明顯增多,交易量回升,甚至出現了“跳漲”現象。
市場最關心的問題是:房價還會暴漲嗎?市場不會忘記:從2015 年開始,深圳新房均價從2 萬直奔5 萬,2016 年5 月全市新房平均價格55871 元每平方米,同比增長96%。
不僅深圳,2015年以后全國房價都出現顯著上漲,再度出現全國性的購房熱潮,庫存去化速度很快。
歷史還會簡單重復嗎?
我們要敬畏市場。5月新政以來的市場表現依然撲朔迷離:
1、上海高端精品樓盤屢現日光:作為魔都的上海,可謂中國房地產的“制高點”。3月底,上海黃浦新天地板塊的中海·順昌玖里開盤當天售罄,銷售額達196.5億元,刷新全國開盤紀錄;4月18日,上海陸家嘴“濱江凱旋門”開盤售罄,單日收金70.27億元;4月21日,融創外灘壹號院二期開盤即罄,單日銷售額99.97億元;6月3日,長風板塊的上海宸嘉嘉佰道首開日光,開盤2小時售罄,總銷售額達61.78億元。除了嘉佰道均價10萬,其余均價高達16萬以上。
上海無愧魔都稱號
上海高端樓盤的火爆,有幾個原因:1)這證明中央對“改善性需求”的判斷是準確的,從有房住到住得有品質,這是現階段房地產市場的核心邏輯;2) 上海作為企業總部中心,吸引了大批民企入住,民營企業家的子女也很熱衷于在上海居住生活,提供了強大的購買力基礎。最典型的案例是:總部位于常州市溧陽市的江蘇水泥行業“龍頭老大”金峰集團掌門人徐貴生、徐云飛父子,2023年9月以16.43億競得了上海虹口北外灘的三至喜來登酒店,12月又以24.3億拿下高奢酒店寶格麗;3)解除限購,的確釋放出一批新的剛需。由于多年的限購,這批人積累了較強的購買力。
2、走遍全國,爛尾、空置的樓盤隨處可見,給人的直觀印象的確是中央定義的“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易居研究院5月27日的報告指出,截至4月份,其監測的全國100個城市中有42個城市去化周期超過36個月,37個城市的去化周期處于18至36個月區間,另有21個城市去化周期低于18個月。
西雙版納
3、房企依然苦逼。1至5月,百強房企拿地總額同比下降26.7%,降幅較1至4月大幅擴大17.2個百分點。5月單月的房企拿地總額驟降,由4月的633億元降至296億元;5月百強房企拿地金額同比下降74%,降幅環比擴大26%。以新政后杭州首場土拍為例,本次共推出星橋、下沙沿江、富陽銀湖和鹿山4宗宅地,容積率低,且有江景、地鐵等優勢加持,仍遭到冷遇,均由城投平臺或區域房企托底成交。近期地產指數持續走低,反映出投資者對房企的預期依然不樂觀。在萬科、碧桂園等“房企風險”未解除的情況下,買房者依然會心存顧慮,害怕買到爛尾樓。
新政出臺后地產指數一路下滑
4、三四線城市房地產依然不樂觀。中國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銷售平均而言占到全國銷售80%左右,其回暖受制于幾重因素:1)2016-2018年棚改貨幣化安置透支了部分需求,三四線供大于求現象更加突出;2)三四線城市大多屬于人口流出,缺乏一線城市的虹吸效應;3)疫情三年影響最大的是中低收入人群,三四線城市中低收入人群更為集中。
總結一下,當前的中國樓市與2015年的去庫存,有幾個關鍵不同:
1、不確定性顯著增加,預期不穩成為現實挑戰:從外部看,2018年以來,中美關系巨變,貿易戰、科技戰、大脫鉤延續至今。從內部看,中國企業經歷了2015年去產能、2018年去杠桿、治理污染、三年疫情、貿易戰、平臺經濟反壟斷、教培行業大整頓、房地產三條紅線等一波又一波沖擊,企業家預期發生重大轉變。由于金融環境的變化,“三角債”問題重現,對越來越多的企業而言,流動性成為剛需。這意味著,不少企業和企業主存在拋售房地產變現回收流動性的迫切需求。
2、收入制約明顯:疫情三年對中低收入階層帶來的沖擊最大,不少人是“手停口停”。因此,即使存在剛需,但很多人已經是“有心無力”了。由于疫情后的疤痕效應、就業壓力,居民防范心理加劇,定期存款激增。此外,2015年以后的房地產熱潮,導致居民負債率激增。目前,居民加杠桿的空間已經不大。
3、“三條紅線”所引發的劇烈調整,在房地產調控歷史上絕無僅有。在這一沖擊中,民眾體會到了爛尾樓的痛苦、斷供的無奈、被套牢的心痛,雖不能說“房地產信仰”已經幻滅,但不少人依然沒走出“心理陰影”。
4、最重要的是,在反復的博弈中可以看出:決策層對房價上漲的容忍度越來越低!當下房地產政策的目標更趨多元化:既要遏制房地產泡沫化,又要防止房地產失速沖擊經濟增速、金融穩定、就業和社會穩定,還要進行必要的結構性調整(從商品房的單軌制重回“商品房+保障房”的雙軌制)。多重目標之下,政策的不確定性更大、變化頻率會更高、搖擺幅度更大。
對房價趨勢的幾點判斷:
1、全民買房、全國房價普漲的時代結束了,K型分化將是重要特征;
2、一線城市和熱門城市(包括杭州、成都),核心地段房價仍有上漲動力;
杭州江景
3、三四線城市房價仍有調整壓力;
湖北天門
4、針對中低收入階層的郊區房,將面臨下調壓力;
5、政策依然是影響房價走勢的關鍵。切記,政策不是一成不變的,房價過熱時踩剎車、過冷時踩油門的政策周期依然是決定房價走勢的最重要變量。從中長期來看,中央關注的重點依然是房住不炒和“三大工程”。當下恰逢房地產“新舊模式”的切換期,開發商、買房者都需要與時俱進,切不可固守既往的經驗。
既要敬畏市場、敬畏規律,又要敬畏政策。以前可以閉著眼睛買房,現在必須睜大眼睛買房。?????????
劉勝軍@終南山
堅持講真話的經濟學家
政治經濟學+大歷史觀
2014 年參加總理經濟座談會
劉勝軍微財經創始人
致公黨上海市經濟委員會委員
山東省人力資源發展促進會首席專家
著有《下一個十年》
山東·菏澤·定陶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