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翻了下某汽車網站統計的銷量榜,發現斯柯達的銷量真的挺慘的。銷量最高的柯米克(參數丨圖片)5月才賣了400多輛,曾經多經典的斯柯達明銳,已經好多個月銷量不過百了。
其實斯柯達銷量的頹勢似乎是可以感覺到的。比如你環顧一圈停車場,可能會發現幾乎看不到斯柯達的車,即使偶爾有那么一兩輛,可能也是非常老款的車型。
而中國品牌新能源的崛起,曾經暢銷的日系車尚且有些招架無力,更別提本就品牌認可度一般的斯柯達了。
所以有時候大餅不禁也在想,斯柯達是不是也可能退出中國市場?或者說斯柯達是不是也到了說再見的時候?
馬太效應下,獨木難支?
各行各業馬太效應都在無形中顯現著威力,對于汽車市場來說似乎也不可避免。當一個品牌銷量不如意的時候,消費者似乎就很難會想起這個品牌,或者說也會對這個品牌抱有疑慮,畢竟銷量這么不如意。畢竟汽車和一般的商品不一樣,后期的維保還是很重要的。
當然斯柯達也有其他品牌沒有的優點,那就是和大眾零配件都通用,即使真的退市了,后期的維保還是有保障的。
但是既然如此,為什么又不直接考慮大眾呢?畢竟被國產新能源擠壓之下,無論是大眾的燃油車還是新能源汽車都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價格誠意。
斯柯達,似乎并不便宜
斯柯達速派指導價17.49-19.49萬,而大眾帕薩特18.19-24.33萬,不難發現,斯柯達車型和同級別大眾車型似乎并沒有形成足夠的價格差。和本田雅閣17.98-22.88萬的指導價對比起來也是如此。既然如此,何必不直接選擇大眾或者本田呢?
當然有的消費者可能會說,斯柯達的優惠大啊。但是這無疑又陷入了一個悖論,為了維持銷量只能在價格上做出更大的讓步,但是這樣就導致品牌運營更加的吃力,最后陷入惡性循環中。這似乎也是不少合資品牌多品牌運營目前面臨的最大困境。
何不從品牌蛻變為車型?
大餅覺得斯柯達或許真的可以考慮轉型了,首先是放棄獨立的品牌運營,合并到大眾品牌旗下。但是可以依舊可以保留斯柯達車型,品牌logo可以參考豐田皇冠,前后雙標,一個大眾標一個斯柯達標,這樣既使得斯柯達得以在國內汽車市場延續,同時又大大降低品牌運維成本,不至于像退市一樣徹底消失。
寫在最后:大餅覺得我們或許會逐漸習慣,曾經閉著眼睛在國內汽車市場也能賺錢的合資車企,開始日子越來越難過,甚至有些品牌逐漸遠離我們的視線。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除了改變了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更改變了整個汽車市場的格局和發展方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