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管管這事?
嗨,我是楊戲水,偶爾也灌水。
前幾天看財報方面的書籍,又想起一件讓人蛋疼的小事,就是財務表或賬單上的數字分隔符,它真的讓人很抓腦,尤其數字過大的時候,我就沒法一眼讀出來,總是要從屁股后面倒回去,個十百千萬這樣往前數一下,才鬧得干凈。
比如:¥17,132,300,246。別說這么長的,即使短一點,¥34,587,880,我也很難直接從前面就讀出來。
這還是沒有精確到分的,不然更容易混淆:¥34,587,880.59。
分隔符的作用本該是為了更方便地讀取,但三個數一分隔就很反直覺,因為我們從小學習的數字單位是:個十百千萬億兆京垓秭穰溝(我查的)……當然比較常用的最大的數字單位通常就是億,而百百為萬,萬萬為億……這是我們的數數習慣。
所以,要是變成四位一分隔(萬分位),不就更方便嗎?再長的數字,直接從前面就可以讀出來了。
比如:¥34,587,880。我要從屁股后面數一下才行。
如果變成:¥3458,7880。分隔符就是萬,直接讀“,”前面的數,讀完加個萬就完事兒了。
那:¥3458,7880。直接就能讀出來:
三千四百五十八(萬)七千八百八。
即使再長一點的也沒問題, 比如手機號碼,兩個分隔符就是億,直接讀“,”前面的數字加個億。
那:¥171,3230,0246。
就是:一百七十一(億)三千二百三十(萬)零二百四十六。
要是換成現在的分隔符:¥171,323,000,246。
除非是經常接觸的財務專業人或經過訓練,不然真的很難一下就讀出來,需要從屁股后面倒著數一下,才能鬧得干凈。
當然,我現在知道為什么會這樣標記了,原來這是西方制定的標準,因為英語里只有hundred(百)thousand(千),million(百萬),billion(十億)。沒有萬的單位,只有千,萬叫 10千(ten thousand)。只有10億,沒有億的單位,億是100個一百萬(one hundred million)。
所以三位一分隔(千分位),符合西方人的習慣,西方人能一下讀出來,但我們就不行了,我們只有蛋疼。要是誰能改一改,那真可以算是做功德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