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30日進行的U18女籃亞洲杯決賽中,中國隊以79:96不敵衛冕冠軍澳大利亞隊,獲得亞軍。備受關注的高中鋒張子宇此役獲得全場最高的42分并拿到14個籃板,但在澳大利亞隊的有效限制下,她本場比賽投籃命中率出現下滑。除張子宇外,中國隊無人得分上雙,反觀澳大利亞隊4人得分上雙,體現出中國隊與對方在整體進攻上的差距。
我是一個籃球愛好者,對這場比賽久久不能釋懷,反復看了一下比賽錄像,發現王教練對這場比賽的失敗負有很大責任。下面是我的一點分析,有不吐不快之感:
籃球是集體運動,個人太突出了并不是好事
打法單一,應變能力不強。中國隊就是圍繞張子宇布置戰術,如果張子宇被限制住,全隊就會崩潰,這是一種很懶惰的行為。反觀澳大利亞戰術靈活,個人能力較為平均。最主要是他們可能早就研究過中國隊的戰術和打法,并有可能進行了多次的演練。也就是早就為這場比賽進行了足夠的準備,找到了克制張子宇的打法。《孫子兵法》中說:“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于無算乎? ”在張子宇大放異彩的時候,素不知有多少雙眼睛都在盯著她。
教練該反醒,以后的路還長
拼搏的精神缺失。如果沒有張子宇這支隊伍連前三都進不去,張子宇的橫空出世讓全隊看到了希望,所以他們一路過關斬將進入決賽。可能到此為止,上級給他們的要求就是進入決賽,現在完成了上級布置的任務,可以交差了。又不是什么重大比賽,所以最后決賽沒有必要那么拼命。
主教練王桂芝賽后說了句耐人尋味的話:(第四節)換下張子宇是為了保護她。除了張子宇有四次犯規以外,也許教練早就想到了,像這種比賽并不重要,沒必要為一個不重要的結果導致年輕隊員受傷。
未來可期
也許主教練的初衷是好的,素不知用這種態度來培養年輕人,他們將喪失運動員寶貴的品質:拼搏。事后,其他隊員都無所謂,道是張子宇哭了起來,看來這孩子不但有能力,還有球品,或許這就是中國籃球的希望。各位網友對此有何看法,望留言不吝賜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