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客多(代表作有《曾國藩心學》《曾國藩為官絕學:升遷有道》《曾國藩馭人術:用最簡單的方法駕馭人心》《曾國藩權謀術:亂世可成梟雄,盛世可為富商》《曾國藩的社交謀略》《王陽明心學實戰》《王陽明心學:一切成功,從事上練開始》等等)
曾國藩的戰術,其實沒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就六個字:結硬寨、打呆仗!
這是一種笨拙的戰術,在很多人看來,毫無技術含量,就連曾國藩的得意門生李鴻章,對此也不屑一顧。
咸豐九年(公元1859年),李鴻章到了曾國藩大營不久,就到前線去學習如何指揮作戰,他見湘軍每天行軍如同蝸牛一般緩慢,還要挖溝、砌墻、站墻子后,不以為然,后來對人提及此事時,也是嗤之以鼻:
吾以為湘軍有異術也,今而知其術之無他,惟聞寇至而站墻子耳。
曾國藩這種笨拙的戰術,為何讓兵力比湘軍多,作戰比湘軍勇猛的太平軍無計可施,最終被湘軍消滅呢?
曾國藩的戰術雖然沒有什么新意,卻是專門針對太平軍的作戰習慣所制定,非常有用。
一、曾國藩的戰術能以靜制動。
曾國藩做事謹小慎微,同樣,他在與太平軍交戰的過程中,也十分謹慎。
在經歷了靖港之戰、湖口之戰的失敗后,曾國藩對太平軍有了新的認識,那就是絕不能低估太平軍的戰斗力。
太平軍雖然作戰勇猛,但他們的作戰特點也十分明顯,那就是擅長運動戰。
洪秀全帶領太平軍從廣西起事以來,一路攻城略地,很快就席卷整個南中國,并把金陵當成他們的都城。
在曾國藩看來,太平軍能所向披靡,都是因為他們擅長運動戰的原因。
清朝在與太平軍的交鋒中,往往是采取追擊的方式與太平軍周旋,其結果不僅不能把太平軍消滅,還讓自己精疲力盡,損兵折將。
太平軍能多次進入湖北,攻下武漢,就是運動戰的效果。
面對行動快速的太平軍,曾國藩決定通過“自固”的方式,先保護自己,再尋找戰機。
這就是“結硬寨、打呆仗”戰術,也是以靜制動的方法。
在具體的表現形式上,是湘軍扎營的方式,與太平軍截然不同。
太平軍每到一處,并不修筑自己的陣地,湘軍正好相反。
湘軍每天的行軍很短,只有三十里,剩下的時間,就是挖溝修壕,打造自己的營盤。
湘軍的營盤是如何建設的呢?有兩個明顯的特點:
一是環繞營地挖出兩道深溝,再沿著溝修筑兩道高墻。
曾國藩對挖溝、筑墻都有明確的規定:第一道溝深三米、寬兩米,墻高兩米,厚度為兩米,第二道溝、墻減半。
曾國藩的營地,就是一道堅不可摧的城墻,太平軍不僅難以攻破,即使攻破,第二道防線也難進入。
二是日夜有人巡邏。即使到了晚上,湘軍也是三班倒,輪流站崗,查看營地外的一切動靜,曾國藩稱其為“站墻子”。當有太平軍出現的時候,巡邏的湘軍立即發出警報,提醒熟睡的將士起來抵御敵人。
曾國藩這種戰術,雖然很笨,但很有哲理,那就是“以靜制動”。
太平軍行動迅速,曾國藩在兵力不如太平軍的情況下,固守自己的營地,等待援軍,讓太平軍在運動中逐漸露出破綻。
二、反客為主,給太平軍致命一擊。
盛極必衰,在曾國藩看來,無論太平軍如何強勢,他們作戰如何勇猛,但只要能避開他們的鋒芒,就一定能找到他們的弱點。
太平軍在長期的勝利中,養成了速戰速決,驕橫狂妄的心態,他們面對湘軍的營地,在久攻不下的情況下,其浮躁之氣就逐漸表現出來。
一旦太平軍出現破綻,湘軍就會反客為主,傾巢而出,發動猛烈進攻。此時的太平軍,早已筋疲力盡,加上失去士氣,士兵們無心戀戰,失敗也就順理成章了。
曾國藩這種“結硬寨”的方式,難道不怕太平軍圍攻嗎?
曾國藩自然也想到了這一點,他每次行軍,每個士兵都會帶足口糧、彈藥、藥品等,能堅持相當長一段時間。
另外,湘軍不會單獨出行作戰,往往都是數支軍隊遙相呼應,一旦有一支隊伍受到攻擊,周圍的軍隊就會前來相助。太平軍為了避免陷入湘軍的包圍中,往往會聞風而逃。
曾國藩的軍事思想,也來源于他的為官思想。
在官場上,曾國藩一向謹慎,追求善始善終,他認為,一個人無論地位有多顯赫,權勢有多大,但一旦不能善始善終,一切都是零,甚至殃及后人。
其核心是一個字:穩。
為官和打仗也是一樣,只有先讓自己立于不敗之地,才能做更多的事情,才有機會打敗敵人。
三、太平軍為何破解不了曾國藩“結硬寨”的戰術。
太平軍不能破解曾國藩的戰術,是由太平軍的戰術決定。
一是太平軍的領導人,大多沒有什么文化,無法摸透曾國藩的軍事思想。
太平軍的領導人,大多是武夫,空有一腔勇氣,卻缺乏指揮能力,更沒有形成自己的核心軍事思想。
太平軍從廣西起事后,面對的都是腐朽不堪的清朝八旗兵、綠營。清朝的這些正規軍早已失去戰斗力,他們貪生怕死,荒于操練,面對太平軍時,往往一潰千里。
在不斷占據上風的情況下,讓太平軍養成了速戰速決的習慣。這也讓太平軍的領導人變得十分狂妄,更無法體會“驕兵必敗”的軍事哲學思想。
當他們面對深諳人心的曾國藩時,大多太平軍領導人并沒有把他放在心上,依舊采取以前運動戰的方式對付湘軍,最終導致無計可施。
二是太平軍的后勤跟不上。
太平軍西征、北伐,其后勤運輸主要依靠長江。
曾國藩創建湘軍時,就已經看到太平軍的核心力量在水師,為此,他花費重金創建了湘軍水師,而且,其裝備比太平軍的要先進。
當兩支水師力量相遇的時候,湘軍所裝備的洋槍洋炮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從而阻礙太平軍在江面上前進的步伐。這也是太平軍在西征、北伐路上,無法突破的原因。
其實,太平軍完全可以好好裝備自己的水師力量,可惜的是,太平軍的領導人只顧享樂,彼此攀比,把大量金銀都用到享樂上了,在制造戰船、炮械上的投入很少。比如太平軍的戰船,很多是用民用漁船改裝,這自然無法和湘軍的水師戰船相提并論。
太平軍無法破解曾國藩的戰術,最終被湘軍消滅,武器是一方面的原因,更多是太平軍的領導層不學無術,其智慧無法與曾國藩相比導致。
一個有智慧的領導人,往往能絕處逢生。太平軍的領導層中,沒有曾國藩這樣的人。
參考資料:《曾國藩全集》《曾國藩年譜》《清史稿》《曾國藩傳》《曾國藩大傳》等。(圖片為配圖,圖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