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明說 | 科技熱點關注】
據近日工信部電子五所元器件與材料研究院高級副院長羅道軍表示,中國擁有最大的新能源車產能,芯片用量也是越來越多。但是芯片的自給率目前不到10%,是結構性的短缺。
中國擁有最大新能源車產能,但為什么芯片自給率不到10%?很多人可能百思不得其解。科技明說分析認為,芯片自給率不到10%,這是一個長期的調整,自給自足不可能一蹴而就。盡管中國正在努力提高自給率,但目前自給率仍然較低,之前有人預估目前自給率在20%左右了,但這個數字包括了在中國的外資廠的產品。
一是技術存在一定差距。芯片制造是一個高度技術密集型的產業,需要長期的技術積累,中國在芯片設計、制造工藝、設備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尤其在高端芯片方面,中國的自給能力較弱。
二是產業生態并不十分完善。芯片產業需要完善的產業鏈和生態系統支持,包括設計、制造、封裝測試、材料等多個環節。中國的芯片產業在一些環節上還存在短板,例如芯片制造設備、材料等方面依賴進口,這也制約了芯片自給率的提高。
三是,市場需求存在短板。盡管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制造國和消費國,但在一些高端芯片領域,國內市場需求相對不足,這也影響了企業的研發投入和生產積極性。
四是,國內芯片企業競爭力不足。中國的芯片企業在規模、技術水平、市場份額等方面與國際巨頭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缺乏核心競爭力,這也使得中國在芯片市場上的話語權較弱。
五是,追趕時間問題不可忽視。在芯片產業方面,雖然國家也在加大力度扶持,但相比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追趕成功,芯片產業的國產化進程仍需時間。
六是,國際環境與貿易限制也不可忽視。芯片產業是一個高度全球化的行業,但近年來的國際環境變化和貿易限制對中國芯片產業的發展構成了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在高端芯片領域。
當然,隨著國家對芯片產業的持續投入和支持,預計未來芯片自給率將逐步提升。對此,我們期待一下吧。(by Aming)
歡迎文末評論補充!
【科技明說|全球云觀察|全球存儲觀察 |阿明觀察】專注科技公司分析,用數據說話,帶你看懂科技。本文和作者回復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