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醫學人物周刊】原創,如需轉載請添加文末微信。
全文4394字,閱讀時長約12分鐘。
“ 2006年6月9日,這一天是我也是整個科室實施的第一臺介入手術,當時還是挺緊張的?!?br/>
如今的鄒平市人民醫院腫瘤科主任王淑世回憶他當時開展第一臺微創介入手術時的場景,當時手術的是位72歲的肝癌患者,是本院一位護士的母親。本來該患者已在山東省立醫院辦了住院,但最后老太太卻是死活不同意做開腹手術,家人實在沒辦法,只能將其帶回,在鄒平市人民醫院看下有無更好的方式。
針對這一情況,王淑世的建議是可以嘗試下微創手術。而當時科室各方面的軟硬件條件都遠沒有現在好,唯一讓他覺得心里有底的是他之前在大醫院進修時對于腫瘤介入治療技術的熟練掌握,這才讓王淑世勇敢接下了這一任務。手術很成功,除了術后短暫的高燒,患者很快康復了,一家人因此都對鄒平市人民醫院腫瘤科特別感激。
如今18年過去,現在老太太已經年過九十,身體依舊非常好。
“這樣的成就感,是什么東西也無法比擬的,也讓我覺得當年的選擇沒有錯?!?/p>
作者 | 人物君
短板與改變
王淑世是上世紀80年代的大學生,高中時出于對醫生職業的崇敬,選擇了學醫。大學畢業后的王淑世回到了老家,成了鄒平市人民醫院的一名醫生。最開始王淑世是在急診科工作,后來當他接觸到越來越多的腫瘤患者后,這樣的重癥帶給患者以及家庭巨大的痛苦,讓王淑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那時候我們當地對于腫瘤的治療水平很差,患者家里條件好些的,就跑去濟南或是北京、上??戳?。條件差的,就干脆回家放棄治療了?!?/p>
這對于當時的王淑世觸動很大,他不能看著百姓在得了腫瘤這樣的大病后在當地卻無處可看,更不愿眼睜睜地看著那些經濟困難的民眾無奈放棄治療……
王淑世想為之做點什么,于是決定去腫瘤科試試,或許自己真可以幫助到這些患者。于是,王淑世找到醫院領導講述了他的想法,對于當時正想補足腫瘤科這一短板的鄒平市人民醫院而言,這位有志青年讓他們看到了科室發展的希望,于是很快同意了他的轉科申請。
▲鄒平市人民醫院腫瘤科主任 王淑世
2004年,王淑世剛來到腫瘤科時,整個科室平日里收治的患者不過三五人,治療手段也只是以單一的化療為主,導致絕大多數患者都跑去外地了。為了改變這一境況,提升腫瘤科的技術水平,醫院領導決定派王淑世等醫生外出進修學習。這些年來,王淑世去過山東省腫瘤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等多家著名腫瘤醫院,從未間斷過學習。
“腫瘤學科的發展日新月異,你需要不斷去學習,不然很快就落伍了?!?/p>
也是從王淑世加入腫瘤科的那一年開始,科室加大了人才招引的力度,引進了一批本科生、研究生來充實腫瘤科的專業隊伍。通過兩年左右的人才引進,2006年,鄒平市人民醫院腫瘤科的專業人才隊伍已經得到了很好地擴充與提升,這為下一步各類腫瘤診療技術的開展打下了基礎。
于是,從2006年年中開始,腫瘤科各亞專業的技術開始逐漸開展起來。這便是有了開篇的一幕,王淑世成功開展了全科室首例微創介入治療手術。之后,在王淑世的帶領下,鄒平市人民醫院在腫瘤微創治療方面更是一路高歌猛進。從2006年開始,相繼開展了全身各部分腫瘤的穿刺活檢,并在整個濱州地區率先開展了射頻、微波、激光消融以及氬氦刀冷凍治療等技術。2017年,鄒平市人民醫院腫瘤科分別開展了濱州地區首例3D模板引導下的肺微小結節精準穿刺活檢以及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惡性腫瘤,成為目前整個濱州市縣域醫院中唯一具備放射性粒子植入技術資質的科室。
經過這些年的努力,如今的腫瘤微創治療已經成為鄒平市人民醫院的一大特色,每年腫瘤科開展的微創手術達400多臺。
目前,鄒平市人民醫院腫瘤科是濱州市抗癌協會腫瘤微創與介入專業委員會、濱州市醫師協會腫瘤放療分會的主委單位,在臨床技術水平以及規模方面得到了濱州地區同仁的普遍認可。未來,王淑世希望能進一步將鄒平市人民醫院腫瘤科打造成整個濱州地區腫瘤微創治療的高地,讓鄒平乃至整個濱州地區的患者,能夠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接近省級醫院專家水平的高水平治療。
對于腫瘤這類嚴重危害人民群眾健康的重大疾病,鄒平市人民醫院從上到下都非常重視學科的發展。在醫院領導的支持下,腫瘤科在人才、設備配置以及床位數方面均得到了顯著提升,以滿足大量腫瘤患者的診療需求。
學習與提升
人才梯隊的建設與培養是鄒平市人民醫院腫瘤科一貫最為重視的,因為這是所有工作開展的基礎。
如今科室基本上維持每年同時有兩名醫生在外進修學習的情況,目的就是希望他們能將最前沿的腫瘤診療學成帶回,實現腫瘤科在技術水平上的整體提升。除此之外,科室還會組織大家參加一些短期的培訓班、參與臨床研究、翻閱最新的學術論文等,以使得鄒平市人民醫院腫瘤科的臨床診療實力始終緊跟國內以及國際的前沿發展水平。
目前,鄒平市人民醫院腫瘤科的兩位優秀醫生孔凡鵬和李洋,已分別在北京301醫院和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進修學習近兩年時間。
“他們在外進修學習的時候,我會囑咐他們,每天晨會時把在這些大醫院學到的新的治療方式、理論以及科室管理等方面的知識作一個分享。爭取做到一人進修,全科提升?!?/p>
由于各方面條件的限制,在鄒平確實還很難實現完全跟北京以及省級大醫院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但他們會盡力而為地去培養人才,與上級醫院在腫瘤防治方面聯合開展一些項目,盡可能與他們保持一個同步,實現與大醫院間同質化的治療,這是對患者負責,也是百姓信任你的根本所在。
鄒平周邊交通網絡發達,離省城濟南又很近,當地患者在查出腫瘤后基本都還會去大醫院看下,這是很正常的心理。區別是之前由于鄒平當地腫瘤診治水平差,去了外地的患者就基本不會再回來治療了。而腫瘤又是一類需要長期治療的疾病,患者去外地,無論在經濟還是時間成本上,對于患者整個家庭都是一個巨大的負擔。
“現在老齡化、少子化的時代,子女工作壓力很大,如果讓他們陪著去北京、濟南看病幾個月甚至大半年的時間,根本不現實,所以腫瘤的本地化治療也是時代發展的需要。”
而現在鄒平的腫瘤診治水平已大幅提升,同樣的問題在當地就能得到很好解決,那就不用再跋山涉水地去外地了。
“患者在大醫院咨詢一圈后,發現與我們這里的診斷結果和治療方案是差不多的,也就放心留下來治療了?!?/p>
隨著近年來,鄒平市人民醫院腫瘤科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及在治療水平上的口碑傳播,如今鄒平地區外轉的腫瘤患者越來越少,在能同樣解決問題的情況下,在本地治療無論是在經濟成本還是便捷程度上都要好上很多。
這就實現了王淑世和他的腫瘤團隊這些年來所一直努力奮斗的目標,為當地百姓提供一個技術精湛且方便舒適的腫瘤治療環境。
如今的鄒平市人民醫院腫瘤科已經從原先的十幾張床位擴展至現在上百張,設有2個住院病區和1個放療中心,平均每日的門診量達到40多人次,年住院患者7000多人次,腫瘤科現已成為整個鄒平市人民醫院最大的一個專業,開展的各種腫瘤治療手段和水平位列周邊市縣第一梯隊。
科室新近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建立了合作,下一步將請那邊的專家過來指導查房,規范和提升科室的診療行為,同時也準備派出醫生去那進修學習,進一步提升科室的能力水平。
“通過這些互動,提升我們的技術力量,將我們的人才梯隊建設好。而最終目的只有一個,那便是為我們當地百姓做好診療服務。”
如今的鄒平市人民醫院腫瘤科為濱州市領先專科,山東省癌癥規范診療病房和培訓基地。而就在不久前,鄒平市人民醫院腫瘤科牽頭成了的鄒平市癌癥中心更是獲評山東省五個縣域重點癌癥中心之一,顯示了鄒平市人民醫院腫瘤科在腫瘤防治方面的能力了得到了省內的廣泛認可。
細分與協作
而為了診療的更為專業化,跟上腫瘤治療日益細分化的發展趨勢。鄒平市人民醫院推動了腫瘤亞專業的劃分,將腫瘤科細化為化療、放療、微創、核醫學以及血液病這5個亞專業學組。對腫瘤診療的各項技術進行全面布局、持續深耕,從而保證科室不同醫生都能有各自主攻的方向與發展空間,最終能更好地為當地患者提供服務。
經過多年的發展,有些亞專業組更是具備了獨立成科的能力。其中,血液病組隨著發展的不斷壯大,全組6名以上醫生全部為研究生以上學歷,已經成為鄒平當地一支實力強勁的血液病防治隊伍,于是在2020年從腫瘤科剝離出來,獨立建科,從而更好地為鄒平當地百姓提供血液病診療的服務。無獨有偶,王淑世對于核醫學組的規劃也是如是,他希望在腫瘤診斷與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核醫學,未來也能如血液科那樣獨立建科,成為獨當一面的存在。
雖然劃分了亞專業,但在科室管理上,大家則是“分工不分家”。各自在工作上雖有側重點,但在診療上還是通力合作。比如,微創組的幾位醫生雖是側重于微創治療,但同時在腫瘤的內科治療以及放射治療等方面也是積極參與。各有專長同時又能相互補充,這樣既有利于患者的治療,同時也能使年輕醫生們實現更好的成長。
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恰是縣域醫院在腫瘤診療上的優勢所在。由于“分工不分家”,更有利于科室內的所有醫生對于患者的病情從多角度進行分析,集思廣益,并在治療上通力配合。
就在我們訪談的當天,王淑世一早接到了一位他8年前治療的肝癌患者的電話。這位患者當年過來治療時的前兩個月剛動完肝癌手術,結果沒多久腫瘤又復發轉移,咨詢了多家醫院的專家,都覺得他可能活不過半年。而面對當時該患者特別懇切的表情,王淑世決定還是給他最后試一試。當時,科里所有亞專業組的醫生都聚在一起,并叫來了醫院影像科、病理科、外科、臨床藥學室的醫生們一起來討論。這有點類似于現在大家常說的MDT模式,在鄒平市人民醫院腫瘤科其實早在十多年前已經有了雛形。
仔細討論后,大家給出了一個當時認為比較完善的方案——介入+化療,并對患者肝左葉進行放療。通過這樣的聯合治療,該患者的病灶控制住了。在患者病情穩定10個多月后,腫瘤再次復發,這次科室采取了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手段,再次將患者病情控制下來。之后,該患者在8年內,腫瘤前后復發過3次,均得到了成功治療。如今該患者已68歲,依舊仍生活的很好,他對于鄒平市人民醫院腫瘤科更是感激之至。這么多年來的診療合作中,患者早已和科室的醫生們處成了朋友,時不時會送來一些他們自家種的蔬菜,就跟朋友串門一樣。
王淑世原以為該患者這次打電話是想來復查或是出現了什么癥狀來咨詢,結果卻是因為看到鄒平市人民醫院這次搬遷的新院區正好在他家附近,所以一定要請科室的醫生一起吃個飯,表示感謝。王淑世婉拒了他的邀請,但這份情誼卻是讓他們特別感動。
“有時候病人這種樸實的感激是最讓我們動容的,想到能幫助他們重拾生活的希望,便覺得這么多年,再多的辛苦和努力也是值得?!?/p>
王淑世希望未來他們的科室團隊能將奮進拼搏、一心為患者的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為整個鄒平、濱州地區的腫瘤學水平的持續提升作出應有的貢獻,這是他們的責任所在,也是催促腫瘤科團隊不斷向前的動力。
責編 | 趙 彤
攝影 | 馬 丁
校對 | 劉 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