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ng H, Zheng R, Sun K, et al. Cancer survival statistics in China 2019-2021: a multicenter, population-based study. J Natl Cancer Cent. 2024;4(3):page. DOI: 10.1016/j.jncc.2024.06.005
導 讀
以人群為基礎的癌癥生存率數據是評估國家癌癥防控政策和干預措施有效性的關鍵指標。《健康中國行動——癌癥防治實施方案(2019—2022年)》中提出我國總體癌癥5年生存率提高3個百分點(不低于43.3%)的量化目標。
國家癌癥中心基于全國人群腫瘤監測體系,對各腫瘤登記處數據從完整性、有效性、準確性和穩定性角度出發,開展嚴格質量控制,完成了2008—2021年我國總體癌癥和25種癌癥五年相對生存率最新現狀及趨勢測算。
本次測算合計納入我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建設兵團的281個腫瘤登記處數據。與既往發布的2012—2015年17個腫瘤登記處人群癌癥生存率測算結果相比,本研究人口覆蓋范圍較之前明顯擴大。因此,本研究提供的生存率統計數據能夠更為客觀、準確地揭示我國人群癌癥患者生存最新現狀和趨勢,客觀反映了我國癌癥防治策略實施的綜合效果。
基本情況
2019—2021 年,我國人群總體癌癥年齡標準化 5 年相對生存率為 43.7% ( 95% CI:43.6 ~ 43.7 )。
不同癌種五年生存率存在差異,甲狀腺癌五年生存率最高,為 92.9% ( 95% CI:92.4 ~ 93.3 );胰腺癌五年生存率最低,為 8.5% ( 95% CI:8.2 ~ 8.7 )。
八種癌癥 5 年生存率超過 60% ,包括甲狀腺癌( 92.9% )、乳腺癌( 80.9% )、睪丸癌( 80.7% )、膀胱癌( 71.5% )、前列腺癌( 71.1% )、腎癌( 65.2% )、子宮體癌( 68.1% )和宮頸癌( 66.9% )。
男性癌癥患者生存率普遍低于女性。
趨勢分析結果顯示我國總體癌癥和多數癌種在癌癥控制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效果。
2008—2021 年間,肺癌、前列腺癌、骨癌、子宮體癌、乳腺癌、子宮頸癌、鼻咽癌、喉癌和膀胱癌的生存率提高尤為顯著,其中肺癌生存率提升幅度最大。
總結與展望
我國總體癌癥5年生存率已上升至43.7%,如期實現國家癌癥防控階段性目標。研究結果反映了我國癌癥防治策略實施的積極影響,也進一步強調了癌癥綜合防控戰略設計與實施的重要性。
針對2008-2021年生存率數據,國家癌癥中心進一步對數據進行了解讀。
一、我國人群總體癌癥生存率上升的原因是什么?
人群總體癌癥生存率上升可歸因于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1 )近年來,我國政府在癌癥防控層面的投入持續增加,居民防癌健康意識提升。據國家癌癥中心調查統計,中國居民癌癥防治核心知識知曉率已達 70% ,人群主動防癌意識增強、主動健康體檢人次增多。
2 )國家級癌癥篩查項目覆蓋面的不斷擴大及隨之帶來的區域早診能力提升。癌癥篩查與早診早治覆蓋人口年均超過 8000 萬人次,婦女“兩癌”(乳腺癌、宮頸癌)篩查區縣覆蓋率達 98.7% 。重點地區重點癌種早診率達 82.0% 。為提高癌癥早期篩查和診斷水平,國家癌癥中心牽頭發布了系列癌癥篩查與早診早治標準指南,不斷強化提升區域癌癥早診能力和均質性。
3 ) 2019 年至今,我國已有序推進 125 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落地實施,基本覆蓋醫療資源薄弱省份,有效地推動了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內鏡、低劑量 CT 、超聲等篩查及診斷技術的不斷推廣和應用,有力地提高了我國癌癥的早期發現和診斷。
4 )近年來,各種腫瘤診療標準指南的制定和推廣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國癌癥總體診治水平。
5 )我國抗腫瘤藥物可及性不斷增加,多種腫瘤納入大病和慢病醫保救助范圍,報銷范圍和比例提升。 2023 年抗癌藥降價談判工作實現我國 17 種抗癌藥降價納入醫保,更好保障了病有所醫。
6 )我國已將全民醫保作為國家衛生政策的優先事項,在實現全民醫保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同時落實貧困患者幫扶救治,深入實施健康扶貧工程,開展貧困人口大病和慢性病專項救治工作,將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宮頸癌、乳腺癌、肺癌、肝癌等癌種納入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范圍,這有助于提高我國人口(尤其是農村人口)的癌癥生存率。
二、我國肺癌生存率上升顯著,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2008-2021年間,我國肺癌生存率上升最為顯著。肺癌生存率顯著提升的原因可能有:
1)我國政府在癌癥防控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層面投入持續增加。2019-2022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69元提升至84元,居民防癌健康意識提升,主動健康體檢增多。
2)篩查和體檢帶來肺癌早診率的大幅提高。國內外證據均顯示使用低劑量螺旋CT進行肺癌篩查,對肺癌早期發現和死亡率降低有顯著效果。
3)我國肺癌診療水平整體提升明顯。基于基因分型的肺癌精準治療、靶向藥物的規范使用、放療技術的進步等帶來肺癌生存率的顯著提升。
4)我國抗腫瘤藥物可及性增加,已有多種肺癌靶向藥物納入國家醫保目錄。肺癌已納入大病和慢病醫保救助范圍,報銷比例提升。
5)我國在實現全民醫保方面進展顯著,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的“三重醫療保障”策略全方位減輕群眾看病負擔,進一步提升癌癥患者治療率。
三、此次癌癥生存率測算結果與2018年我國發布的癌癥生存率測算結果有何不同?
2018年我國發布的癌癥生存率測算結果是基于17個腫瘤登記處2012—2015年數據開展了中國人群癌癥生存率匯總分析,其覆蓋人口比例有限(覆蓋人口<2%)。本次測算納入281個腫瘤登記處數據,研究人口覆蓋范圍較之前明顯擴大。因此,本研究提供的生存率統計數據能夠更為客觀、準確地揭示我國人群癌癥患者生存現狀和趨勢,客觀反映我國癌癥防治策略實施效果的綜合影響。
四、如何進一步提高我國癌癥生存率?
健康中國行動-癌癥防治行動實施方案(2023-2030)》提出,到2030年,我國總體癌癥5年生存率需達到46.6%。為進一步提高癌癥生存率,我國需從以下方面加大癌癥防控力度:
1 )提高中國居民防癌抗癌意識,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和常規體檢,針對重點癌種和技術方案成熟的癌種,積極推進高危人群主動體檢篩查。
2 )提高癌癥篩查覆蓋率和早診率,提高癌癥早期篩查和診斷水平,優化篩查與早診早治有效銜接。
3 )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大力推進國家醫學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通過國家級和區域級醫療中心,推動腫瘤規范化診療,促進腫瘤篩查、早期診斷和治療水平均質化。
4 )集中優勢資源重點攻關,針對我國高發癌種,制定并推廣適宜國人的癌癥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開發新型癌癥早期診斷和治療技術,以提高癌癥生存率。
圖1. 2019—2021我國總體癌癥和25種癌癥五年標化相對生存率
圖2. 2019—2021我國分性別總體癌癥和25種癌癥五年標化相對生存率
圖3.2008-2021年我國47個連續登記處總體癌癥和9種癌癥五年標化相對生存率變化趨勢
掃二維碼 | 查看原文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667005424000498
圖文:曾紅梅 國家癌癥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排版 | 審校:賀歡 JNCC編輯部
JNCC倡導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本平臺文章歡迎轉載、引用,但需取得本平臺授權并在顯著位置標注來源期刊全名及來源文章引用格式。若對文章內容版權存疑或有白名單需求,請在公眾號下留言或聯系jncc@cicams.ac.cn。
本平臺內容主要面向腫瘤學專業相關工作者,僅供參考、學習使用,不為盈利且不作為診斷、醫療依據,個體有差異,如有不適請及時到正規醫院就醫。
Tools
都在這里:
SCI母語潤色
專注生物醫學領域
唯 問 生 物
專注腫瘤基礎研究
19901610324同微信
About Us
吉諾生物--微信公眾號矩陣
吉諾健康
吉諾生物試劑
吉諾技術服務
吉諾生物--官方網站
吉諾生物試劑
吉諾技術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