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現代的“圣但尼”地鐵站出站口;攝影/辛曉彤
《財經》奧運報道團隊 7月31日 發自巴黎
文|辛曉彤 李瑩
編輯|余樂
今天 (7月31日) 我們要去跳水比賽的場館——巴黎水上運動中心,距離市區較遠,因此選擇了軌道交通出行。巴黎水上運動中心是本屆奧運會唯二的新建場館 (還有一個是勒布爾歇運動攀巖館) 。
巴黎的地鐵系統相當發達,而且歷史悠久,最早的2號線1900年就通車了。地鐵票可以在現場買,也可以通過一款名為IDF Mobilites的App購買。奧運期間,地鐵票出現了漲價的情況。從7月20日開始,原本單次2.1歐元的票,已經漲到4歐元。
除了地鐵,巴黎另一種軌道交通名稱為RER,有點像中國的“輕軌”,但并非都在地面之上。RER和普通地鐵同屬地鐵系統,購票體系也一樣。
RER在國內翻譯成“快速鐵路”,通常是巴黎市區向周邊郊區和衛星城主要出行方式,也與地鐵相交。跟地鐵相比,RER速度更快,經停站更少,但班次也相對較少。乘坐時,一定要看清指示,因為同一號線往往延伸出兩三條線路,有些甚至方向完全相反,稍不注意就背道而馳了。
7月31日坐的RER C線是雙層車;攝影/辛曉彤
為了方便游客出行,政府耗資35億歐元延伸了巴黎地鐵14號線,直到奧運會開幕前一個月的6月24日才正式開通。由于次卡只能在巴黎市區使用,所以游客想要搭乘去巴黎城郊的話,只能購買16歐元一天的通票 (可以無限次乘坐) ,一周則需70歐元,相當于平日里普通地鐵一個月的價格。
我們由RER C線換乘巴黎地鐵14號線;攝影/辛曉彤
巴黎地鐵歷史悠久,內部連接通道也十分發達,只是站點之間距離相對較遠。我們上車時是工作日早上8點左右,地鐵里人很少。當地人告訴我們,巴黎人通常10點才上班,9點左右是地鐵高峰期。不過,8月本身就是他們的假期,疊加奧運會,很多人都出去度假了,不在城里。
古老的巴黎地鐵軌道;攝影/辛曉彤
就像影視劇里的巴黎,這兒的地鐵站臺沒有安全門,更像是中國的鐵路,也很像北京一、二號線最早之前的樣子。人多擁擠時,還是需要小心一點。
因年代久遠,巴黎地鐵的部分線路和地鐵站設施老舊,指示信息也不明確,游客很容易走錯路。但在新建的通往奧運場館的14號線,情況就大不一樣了,不僅指示信息清晰,環境整潔干凈,還是巴黎少有的有空調的地鐵線路之一。
當地人告訴我們,巴黎地鐵雖然線路發達,但衛生情況往往不敢恭維。不過奧運期間,我們幾次乘坐,發現地鐵衛生都被維持得不錯,尤其是跟場館連接的站臺。巴黎市政為迎接奧運所做的努力可見一斑。
圣但尼站非常干凈;攝影/辛曉彤
距離奧運場館最近的“圣但尼”站煥然一新,搭上出站口的電梯,恍惚間還以為進入了寫字樓。
出地鐵后一路步行至場館,在路上我們幾乎看不到什么車輛。但讓人有些不解的是,明明是為新場館而延伸的地鐵線路,出站口距離場館卻還有1.7公里,要走30分鐘。這在夏天的烈日下,并不是件讓人享受的事情。
無論地鐵還是打車,觀眾都要靠自己的雙腿步行30分鐘才能到達目的地,或許這也是踐行奧林匹克精神的一種方式吧。
辛曉彤
■ 微信:xinxiaotong123
■ 墨菲定律封印師
李瑩
■ 微信:VLLY77877
■ 不考公務員的山東人
注添加微信煩勞注明來意、姓名及職業,
歡迎一切良性業務探討及線索提供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