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翠鳥資本
2023年剛剛宣告扭虧的美年健康(002044.SZ),又重新給投資者澆了一盆冷水。
近期,美年健康公布今年上半年業績預告,業績突然由盈轉虧。不僅如此,這份中報成績單還藏著美年健康諸多隱憂,比如高達40多億的商譽,以及巨額的銷售費用是否得到了解決。
這柄“達摩克利斯之劍”什么時候會落下來?美年健康擴張之路還能走多遠?
01
業績突然由盈轉虧
7月10日,美年健康公布2024年半年度業績預告。財報顯示,美年健康雖然預計2024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為40.6億元至43.5億元,而上年同期為44.51億元,但歸母凈利潤為-1.77億元至-2.57億元,同比盈轉虧。
而此前在2023年,美年健康營收突破了百億元,凈利潤剛實現扭虧為盈。
談及業績變動的主要原因,美年健康表示,一方面主要系去年一季度同期因外部環境影響營業收入基數較高,各個企業年度會議比過去兩年明顯增加,節假日期間出游人次明顯提升,影響已簽單客戶延遲到檢,導致一季度收入同比下滑。
另一方面,參轉控門店數量增加后在淡季營收未有充分釋放,而淡季的房租、人員工資等為固定支出;加之公司實施的員工持股計劃計提與股份支付相關的費用較上年同期增加約3000萬元所致。
然而,二級市場上,投資者對于公司的解釋并不買賬,而是選擇用腳投票。
7月12日,美年健康收漲1.12%,報收3.62元/股,總市值為141.7億元。值得一提的是,特別是2024年以來,美年健康股價自3月下旬以來長期處于下降的通道上,截至2024年7月26日,美年健康總市值僅為135億元,公司總市值“腳踝斬”。最近一周公司市值稍微回升了一些,在145億元附近徘徊。
02
增收不增利
據智研咨詢統計,2012-2021年,中國體檢市場規模從468億元提升到1890億元,復合年增速16.78%,在2025年有望達到3900億元。
顯然,體檢大健康賽道算得上是一門“很賺錢”的生意。
但美年健康的歷年財報數據顯示,公司的凈利潤總是跟不上營收的增長。2019-2023年,美年健康分別實現營業收入85.25億元、78.48億元、92.16億元、86.16億元、108.94億元;而同期凈利潤分別為-8.66億元、5.51億元、0.62億元、-5.59億元、5.06億元。
因此,相比半年報預告業績由盈轉虧,如果拉長周期來看,實際上,美年健康并沒有外界認知那樣那么“賺錢”。
那么,造成美年健康增收不增利的原因主要來自哪里呢?
一方面,公司這些年進行了持續不斷的商譽減值。
2019年,美年健康對包括慈銘健康在內的并購資產進行了商譽減值,一次性計提了10.35億元商譽減值,這也導致美年健康凈利潤虧損8.66億元。2022年,美年健康計提了13.55億商譽減值準備,當年美年健康凈利潤虧損5.59億元。
另一方面,公司常年存在的巨額銷售費用支出。2020-2023年,美年健康銷售費用分別為18.99億元、21.02億元、20.13億元以及25.63億元,逐步攀升。
此前,深交所曾特別針對美年健康的銷售費用進行問詢。2022年美年健康的銷售費用為20.13億元,其中超七成為人力成本,而銷售人員數量在公司職工人數中的占比僅為2成。出現這種情況,通常要么就是公司銷售人員的平均薪酬特別高,要么就是存在銷售人員薪酬之外的“人力成本”,因此交易所要求公司說明原因。
在回復函中,美年健康列舉了幾家同類公司的銷售費用作為對比,以說明公司的銷售人員平均薪酬并不算高,但也可以看出,美年健康是幾家可比公司中,銷售人力成本占銷售費用比例最高的,銷售人員人數也是最多的,達8693人。而從2022年營收來看,金域醫學、迪安診斷、愛爾眼科與美年健康分別為154.76億、202.82億、161.1億、85.33億。不難看出,美年健康用最多的銷售人員數量,卻只取得了最低的營收。
事實上,不僅是商業賄賂的嫌疑問題,很明顯,美年健康長期存在靠營銷拉動增長的依賴,以至于出現銷售費用增長速度遠高于營收和凈利增速的問題。
03
商譽越滾越大
截至目前,商譽問題依然是困擾美年健康發展的一道“坎”。
美年健康成立于2004年,創業初期美年健康的發展并不順利,經歷了5年的發展時間,美年健康的自建門店也只有13家。直到2011年11月,美年健康與遼寧區域體檢龍頭-沈陽大健康合并,體檢中心數量從13家上升至31家。
規模快速擴張之后,公司實控人俞熔開啟了瘋狂的“買買買”模式。從2015年以來,美年健康通過相繼收購慈銘體檢、德陽美年、西寧美年等多家公司,終于一躍成為“體檢第一股”。
然而,與此同時,美年健康也正是因為收購過程瘋狂的業績對賭,從而積累了大量商譽。
2015年美年健康商譽只有4.17億元,而截止2023年,公司商譽賬面價值為45.94億元,8年時間美年健康商譽規模增長超過10倍。
這期間,美年健康進行了多次大額計提,但公司的商譽預警風險并沒有解除。數據顯示,2020-2024年一季度,公司商譽分別為40.08億元、40.51億元、43.5億元、45.94億元、46.99億元,始終維持在高位,且逐年增高。
究其原因,翠鳥資本發現,美年健康目前至今仍沒有停止外延并購戰略,就在2023年10月,公司發布公告稱,擬3.73億元收購13家標的公司股權。其中10家公司做出了業績承諾,其中,2023年、2024年、2025年分別為3802萬元、4753萬元、5704萬元,共計8555萬元。
美年健康頻頻打出“收購牌”的背后,是包括天億資產、美因基因、普洱美年大健康在內的多家公司業績未完成承諾的情況,業績承諾不達標引發公司商譽減值的風險,因此循環往復,使得美年健康不斷進入一個商譽的惡性循環。
或許,當下如何降低銷售費用對利潤的侵蝕反而顯得沒那么緊迫,而商譽才是擺在美年健康眼前的巨大挑戰。
※此文為翠鳥資本原創文章,未獲授權請勿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