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翠鳥資本
作為全球CXO(醫藥研發生產外包)的頭部企業,近日,藥明康德(603259.SH)率先發布首份半年報。從披露的財務數據看,藥明康德并未交出一份讓人滿意的成績單。
繼一季報下滑后,藥明康德今年上半年營收、歸屬凈利潤雙降。值得注意的是,這也藥明康德上市后首次出現中報營利雙雙下滑的情形。
與很多股價暴漲公司依靠題材股炒作或短周期的業績飆升不同,CXO公司的股價狂飆有更為強勁的基本面支撐。然而這次出乎意料的是,隨著藥明康德這份不及格的成績單公布之后,次日股價反而以4.55%的漲幅收盤。不僅如此,甚至在過去幾天,藥明康德的漲幅都比較明顯,走出了一條爬坡的曲線。
但盡管如此,藥明康德整體仍不容樂觀,股價從2021年7月170元的歷史高點跌到如今的40元出頭,3700多億市值已灰飛煙滅。
時至今日,藥明康德仍然需要向市場回答以下問題:美國法案背后,公司恢復業績增速的支點到底在哪兒?為何高管高薪與裁員潮冰火兩重天?
01
首現上市以來營利雙降
財報顯示,藥明康德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約為172.41億元,同比下降8.64%;歸屬凈利潤約為42.4億元,同比下降20.2%;扣非后凈利潤約為44.14億元,同比下降8.33%。
藥明康德2018年5月在A股上市,經營業務為全球醫藥及生命科學行業提供一體化、端到端的新藥研發和生產服務。
翠鳥資本注意到,藥明康德自上市至2023年,除了2019年歸屬凈利潤出現下滑外,其他年份均保持增長,但2023年藥明康德營收、歸屬凈利潤2.51%、9%的個位數增速較此前年份明顯放緩。
對于半年報業績的下滑,外界其實并不算意外。因為,今年一季度,藥明康德營收、歸屬凈利潤雙雙下滑超10%,已經算暴過一次雷了。不過,凈利潤同比下降了20%,這個降幅依舊讓不少人吃驚。
具體來看,藥明康德的五大主營業務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營收下滑。其中,國內新藥研發服務部和高端治療業務下滑最為嚴重,其營收分別為2.57億、5.75億,同比下滑24.8%和19.43%。
不過上述兩個業務對總營收的貢獻并不算大,真正影響總營收的是化學業務的下滑。
2024年上半年,化學業務實現營收122億,該業務占公司總營收的比例為70%,但上一年,這項業務的營收為134.6億,少了12億多。
為了打消投資者疑慮,公司表示,在外部環境挑戰下,雖然中報營利雙降,但在手訂單依然實現431億元,剔除新冠商業化項目,同比增長33.2%。但是,細分來看也經不起推敲,在手訂單其中源于全球前20大藥企收入約65.9億人民幣,整體營收占比約25%,剔除特定商業化生產項目同比增長11.9%。
也就是說,盡管訂單量還在增長,但其中來自大藥企的訂單增量明顯低于來自Biotech的訂單。
02
海外陰影猶在
毫無疑問,美國生物安全法案的影響切實的展現在藥明康德的身上,而公司也大方承認了這一點。
從藥明康德的收入占比分析,主要營收依賴海外客戶,其中美國市場占主要。財報顯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來自美國客戶收入107.1億元,占到總營收將近60%。
近年,藥明康德一直為美國醫藥巨頭提供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療法生產主要成分服務,這些療法涵蓋了癌癥、肥胖癥、艾滋病和囊性纖維化等重大疾病的治療,比如楊森生物技術公司和艾伯維公司銷售的一種白血病治療藥物依魯替尼,該藥物到2023年在全球帶來了59億美元的收入,藥明康德位于上海和常州的子公司工廠是該藥物核心成分伊布替尼的制造商。
今年1月26日,美國一則名為《聲明安全法案》的提案,引發了醫藥板塊的一起血案。信息顯示,提案一旦通過,將限制聯邦政府資助的醫療機構使用外國對手生物技術公司,其中就包括藥明康德。當時消息一出,不僅藥明康德,整個藥明系,包括藥明生物(2269.HK)和藥明合聯(2268.HK)股價直接閃崩。此后,隨著該法案消息時不時發酵,藥明康德股價一路下挫。
因此,基于這份中報之外,投資者最關心的莫過于《生物安全法案》對藥明康德是否還存在影響。
按照藥明康德的說法,目前該法案的立法似乎并未有想象中的那么順利。在法案頒布前,其立法程序仍需經歷多個步驟。公司也在努力地與美國立法相關方進行溝通。據《韓國生物醫學評論》一份報告的數據顯示,藥明康德游說工作的費用從2023年四季度的10萬美元增加到2024年二季度的36萬美元。
然而,只要法案一天沒有敲定,變數就依然存在,更何況藥明康德嚴重依賴境外,一旦海外政策“變天”,公司將再度遭受巨大沖擊。
或許,藥明康德應該如何重新考慮尋找到能幫助公司穩定增長的第二曲線。
03
董事長天價年薪
值得注意的是,在業績股價雙承壓之際,加之對美國立法進程的擔憂,藥明康德大股東們減持套現的動作不斷。
在2023年遭遇減持的A股上市公司中,藥明康德是被大股東減持金額最多的上市公司,減持金額達112.52億元。
2024年上半年藥明康德再度被減持2.5億股,其中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減持了1.84億股,SUMMER BLOOM INVESTMENTS (I) PTE. LTD.減持5352.7萬股,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歐醫療健康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減持44萬股。這也是藥明康德A股2018年上市以來,半年報披露前十名股東減持股份數最多的一次。
而藥明康德的董事長,李革,也早就減持套現了。有統計顯示,僅在2022年6月10日至2023年8月期間,李革及其一致行動人開始減持藥明康德,4次減持累計套現約166.13億元。
另一方面,面對業績承壓,藥明康德開啟了裁員。半年報顯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藥明康德員工數量為38134 名。相較2023年末的41116名,減少了2982名。
此前,藥明康德曾卷入裁員風波中。2022年末,藥明康德員工數量還高達44361名,也就是說,在2023年里,就少了3245名員工。年報發出后不久,藥明康德又傳出“關閉上海臨港基地,裁員數百名員工”的傳聞。當時,藥明康德對此回應,臨港的基地由于業務調整需要,過程當中涉及大約50名員工,涉及員工占公司員工總數約0.12%,不涉及其他部門。
沒想到,四個月后發布的半年報,直接將此前的回應啪啪打臉。
與持續裁員形成反差的是,董事長的薪酬卻在持續上漲。
2023年A股上市公司董事長年薪超千萬元的共有16人,其中,排名第一的正是藥明康德董事長李革,年薪4196.86萬元。回看過往,李革2021年和2022年的年薪分別為2476.38萬元、4196.9萬元,算下來,其三年合計從公司獲得的稅前報酬總額已接近1.1億元據統計,自藥明康德2018年上市以來,李革的稅前報酬就在一路攀升,僅對比2021年的收入,李革的薪酬就上漲了1700萬元。
同樣是2023年,有上市公司董事長年薪降了99%。還有一批企業給管理層降薪,例如山子高科董事長為公司股價連續跌停公開致歉,表示將增持公司股票,并已向董事會申請停發個人薪水直到股價恢復到1.6元/股以上。
這不禁令人好奇,藥明康德股價跌了75%,套現了百億的李革卻成了“減持王”,董事長還拿下了“薪酬第一”的寶座,這是合理的嗎?
※此文為翠鳥資本原創文章,未獲授權請勿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