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抗生素耐藥性問題的日益凸顯及耐藥菌株的不斷涌現,噬菌體作為抗生素的有效替代品,其在水產病害防治中應用愈發廣泛。國內越來越多企業已投身于噬菌體制劑的生產與供應。
然而,在信息爆炸、市場競爭激烈的背景下,噬菌體產品市場也陷入了真假難辨的困境。市場上在售的噬菌體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有些不法商家甚至會用其它成分來冒充噬菌體,這對消費者造成了嚴重誤導。其中蛭弧菌就是常被用來冒充噬菌體的成分之一!
一、什么是蛭弧菌
蛭弧菌是寄生于其它細菌(也可無寄主而生存),并能導致其裂解的一類細菌。為革蘭氏染色陰性,呈弧狀或逗點狀,有時呈螺旋狀;對各種弧菌、氣單胞菌、沙門氏菌、志賀氏菌、埃希氏菌、假單胞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歐文氏菌等具有裂解作用,對部分革蘭氏陽性菌如金色葡萄球菌也能裂解。
二、為何蛭弧菌會被禁用
基于以下一些問題,自2015年10月1日起,蛭弧菌在水產已被禁用,但由于監管問題,目前還有不少相關產品在市場上售賣,希望養殖戶能辨別是非,避免造成安全隱患。
01裂解益生菌
蛭弧菌宿主范圍較廣,能裂解多種細菌,包括部分益生菌(如固氮菌等有益細菌)。可能導致病原細菌被清除的同時,有益微生物也被破壞,從而影響生態系統的平衡。
02有害基因水平轉移
頻繁使用蛭弧菌可能會增加其與病原菌發生有害基因水平轉移的可能性,使蛭弧菌轉變成新的有害菌,產生新的問題。
03作用時間短
水產用蛭弧菌制劑的劑型較為單一,而單一的高密度蛭弧菌在水體中的作用時間較短,需要頻繁加入才能維持控菌效果,而且生產上使用的絕大多菌種為通用菌種,對適用對象及范圍缺乏針對性。
總結就是其作用時間短,不穩定,增殖慢,頻繁使用存在變成有害菌的可能性,只在實驗室特定條件下有效果,水產中應用無科學依據。所以,大家在選擇噬菌體產品的時候,一定要擦亮眼睛,看好成分,選擇有研發實力的大廠家大品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