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部君
全球范圍內,很多了不起的城市背后,都往往對應著一家乃至數家標桿性企業。它們彼此相互成全、共生共贏。
鄭州與富士康,應該算其中一個代表。
過去幾年,受各種內外部因素影響,鄭州與富士康的關系處于一種微妙狀態。并且,這種狀態也是真實地影響到兩者的發展狀況。
但今年,鄭州與富士康的關系,似乎明顯升溫,大有進入新的“蜜月期”的跡象。
最近的一則消息是,鄭州富士康開始大舉招人。有中介表示,這兩周進廠新員工最少有5萬人,且還在大規模持續擴招。
就在上個月,河南方面與富士康在鄭州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另外,鴻海精密還對外發布了一則重大投資公告,宣布富將在鄭州投資建設新事業總部大樓,承載新事業總部功能。
種種跡象表明,鄭州與富士康正在進入一種新階段,大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受此影響,長沙與鄭州的“中部第二城”之爭,真的要發生變化了?
01
此次鄭州富士康高時薪、大規模招聘,主要與蘋果新機型即將發布有關。也就是說,招人規模迎來井噴,有一定的窗口性因素,并不意味著它將是一種持續的狀態。
如有中介表示,“制造車間做滿3個月,獎金達7500元”。這預示著它應該主要是應付一種臨時性的用人需求。
但即便如此,這樣的用人體量,還是足見富士康這樣的龍頭企業之于一城一域的影響力——更何況是在當前這樣一個大環境下。
公開數據顯示,自2010年富士康正式落戶鄭州,其為河南提供的崗位,就堪稱是“巨無霸”式的存在。
截至2013年,富士康鄭州園區員工就已超過30萬人,而且90%以上為河南籍員工。另據當地媒體報道,2023年時,富士康鄭州科技園全園區人數穩定在20萬人左右。
這樣的單個企業的用人規模,不說是在鄭州,放眼全國也是不多見的。
相比提供的崗位,富士康的影響力,更體現在它撐起了鄭州乃至整個河南外貿的半壁江山。
數據顯示,富士康是河南最大的出口企業。2023年,富士康位于新鄭的綜合保稅區的進出口總額高達4073億元,這占到了鄭州全市進出口總額的74%,在河南省的比重也達到了50.3%。
今年上半年,河南進出口總值下降13.8%。其中,出口手機1395萬臺,相比于2023年同期減少了約1285萬臺;手機出口金額565億元,相比于2023年同期減少約545億元。
這樣的背景下,鄭州富士康再現大舉擴招一幕,可謂“雪中送炭”。由此也不難明白,河南方面此前公開喊話“希望富士康堅定投資河南信心”的用意了。
02
當然,合作是相互的。將富士康再次重倉鄭州,只看作是鄭州的“城運”來了,并不恰當。
要知道,鄭州作為富士康在全球的第一大制造基地,這樣的地位在短期內被替代,也是富士康方面不愿意看到的。
這背后,除了鄭州、河南的各種支持,多年來鄭州所形成的產業鏈、人才、物流等方面的基礎,不應該被忽視。
更重要的是,富士康也需要借鄭州,講出“新故事”。
上文提到的富士康在鄭州的新事業總部,就主要指向的是富士康的“3+3”轉型發展戰略:
“電動車、數字健康、機器人”三大新興產業以及“人工智能、半導體、新世代移動通訊”三項新技術領域。
其中,新能源汽車可能是最受期待的“重頭戲”。今年初,河南富士康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公司成立,注冊資金5億元,主要聚焦新能源汽車產業。
理論上說,如果富士康嘗試多年的“造車計劃”能夠在鄭州真正成行,并取得成功,那就不僅僅是“在河南再造一個新富士康”,也可能將再造一座“新鄭州”。
可參考的對象,或許就是比亞迪之于深圳、特斯拉之于上海。
而富士康之所以選擇鄭州來講這個“新故事”,顯然不是盲目的。
要知道,鄭州這些年在汽車產業方面已經完成了比較好的“原始積累”,新能源汽車產量已能夠躋身全國全十。
從產業配套、供應鏈基礎、人才等多方面看,鄭州對富士康的造車,都非常有吸引力。
再結合富士康在鄭州已經打下的基礎,并綜合鄭州的區位、交通、物流等優勢,鄭州的確是非常理想的選擇。
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說,富士康在經歷了微妙階段之后,能夠選擇繼續重倉鄭州,這本身也是對鄭州比較優勢的一種“正名”。這一點,河南、鄭州都不該妄自菲薄。
當然,反過來也更加說明,河南、鄭州需要珍惜與富士康這樣的企業擴大合作的機遇。
一則,這樣的全球性企業是否愿意繼續在一座城市深耕,已不僅僅是關乎一家企業的進退,而更關系到整座城市產業生態的構建和營商環境的形象。
二則,富士康從過去的代工廠向新能源汽車產業升級,也表明,永遠不能低估企業發展之于城市產業升級所蘊藏的機遇。
在此意義上說,河南的公開表態,是務實的,也是理性的。
03
成為國家中心城市,邁上GDP過萬億、人口過千萬新臺階……鄭州過去幾年的突破很明顯。
但是,發展走勢也常因為一些“突發”因素而波動。一定程度上,這其實是城市本身脆弱性的一種提醒。
西部君之前說過,國內一流的城市,一定是全方位“強”。既有活躍的、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市場化企業、跨國企業,又得有代表政策、資源、話語權優勢的央國企。
這方面,鄭州雖然為萬億級省會城市,且是中國經濟、人口大省河南的省會,但相對來說,上述兩個方面其實都不算強。
正因為此,富士康的重要性就進一步突顯出來。有的意見認為,經歷了一定的波折后,河南、鄭州應該減少對富士康的依賴。這話從一些角度看當然不能算錯。
但是,談何容易?在過去內外部環境都更健康的情況下,尚未能做到,現在恐怕更難了。
因此,眼前最為現實的選擇,其實還是要努力強化與富士康的“捆綁”,而不是削弱。
讓人欣慰的是,從目前河南、鄭州方面的行動看,顯然也是堅定地選擇了這一點。并且,富士康與此也形成了雙向奔赴。
這一點對河南來說之所以重要,可以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論河南的發展優勢,豐富的勞動力資源顯然是最為重要的之一。但是,很多人可能忽略了,如果沒有富士康這樣的“崗位大戶”,河南的這一資源優勢,很可能就沒法最大化顯現出來。
這一點對很多城市來說,都有著極強的現實啟示。那就是要找準自己的比較優勢在哪,并思考如何能夠讓比較優勢真正發揮出來——無論招商引資、產業升級,都不該忽略了這個基礎邏輯。
否則,就很可能變成了好高騖遠。
04
論富士康之于河南、鄭州的重要性,有很多的數據可以直觀說明。如截至2024年5月,富士康累計為河南提供350余萬個工作崗位。
但更隱形的影響,是這樣的在全球都受矚目的龍頭型企業,在城市的布局和深耕,可能更關乎城市發展的“心氣”。
這不,最近還有個對鄭州來說堪稱是提氣的消息——今年GDP已連續兩個季度超過長沙,大有重回“中部第二城”之勢。
并且,從更大的視野下看,鄭州在與長沙的比拼中,一直處于下風的高等教育資源,目前也有望得到補強。
此前,相關部門明確表示,支持中西部地區,特別是人口大省,擴大高等教育資源的規模,優化類型結構和區域結構。
同時,今年上半年鄭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在國家中心城市和中部六省省會城市中保持“領跑”態勢。
隨著富士康在鄭州的新“老”生態都出現新的機會,鄭州的其他產業,也有望擴大新的想象空間。
很多時候,一座城市的趕超可能就是差一口氣。現在,鄭州似乎正在順過這口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