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已經一日不如一日了,他有預感自己會死在幽暗的地牢里。
初春的牢獄陰寒池峰城已然有些忘記這是被關押的多少個日夜,渾身如針刺鐵錘般的痛讓他的精神有些恍惚。
他回望這一生,幼時苦寒無依,等稍微大些,他走上了從軍之路。臺兒莊一役,土槍洋炮,他扛了過來,殺了不知多少小鬼子,立下赫赫戰功,成了響當當的人物。
不曾想,如今卻落得這般田地,在獄中戚戚然。
不知道他死后,是否有人能替他洗刷這份冤屈......
少年苦潦倒 青年從軍征
1903年河北景縣一農戶家中,一名孩童呱呱墜地。彼時誰也不知道這個小孩會成為赫赫有名的大將。這個孩童便是池峰城。
池峰城家中祖祖輩輩躬耕于黃土之上。他出生時,正值清朝統治末期,外敵入侵,國內混戰,天災人禍無一不摧殘著這個貧苦的家庭。
池峰城聰慧,可貧困的家境讓他早早便輟了學。伯父看他為人機敏,便讓他跟著自己四處做點小生意,但池峰城心中的理想與抱負卻讓他不甘于此。
一直到1920年,池峰城到了能入軍的年紀,他便懷著理想與抱負,義無反顧地踏上從軍之旅。他憑借自身的才華和努力,順利考入西北軍學兵團,并進入陸軍大學甲級將官班,幾年后于廬山中央軍官訓練團將官班畢業。
在西北軍學兵團的這幾年里,無一日他不勤學苦練,他深耕軍事理論學習和實操訓練,磨煉自我意志,提升自我內涵,這也為他后來多次抗戰的勝利打下堅實基礎。
畢業后,池峰城調到衛隊營,早年的學習成果和經驗積累,讓他在軍中嶄露頭角,青年人鋒芒初露,就得到了有著“布衣將軍”之稱的馮玉祥的賞識,成為了馮玉祥的親兵。
兒時顛沛流離的經歷讓池峰城暗下決心:
“終有一日要成為一名軍人,保家衛國,守護著一方百姓的安寧。”
他不吝惜于展示自己的才干,不以訓練為苦,不以沖鋒陷陣為難。上天不負苦心人,池峰城的軍隊生活一切順利,他也從一名小小的士兵逐漸成為了班長、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最后一路升至旅長。
池峰城的一路升遷自然是惹人艷羨,但是軍中眾人也知道其才華與努力是常人所難以匹敵的,同時也知曉,在這個風雨飄搖的時代,軍功累累意味著要經歷怎樣艱苦卓絕的戰斗。
而這樣的戰斗,很快便接踵而至。1931年,日軍突襲沈陽,九一八事變爆發,局部抗戰開始。1937年,駐扎在北平盧溝橋的日軍以士兵失蹤為由,向北平宛平縣發起進攻,也就是后人所稱的“七七事變”,至此國民黨轉變策略,開始反抗日軍暴行,全面抗戰爆發。
一腔熱血灑中華,壯心不老殺國敵
早在1931年抗日戰爭剛爆發時,池峰城便按捺不住內心不斷踴躍的殺敵報國之心,但無奈當時的國民政府始終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基本國策,不愿與日軍對抗,反而癡心沉醉于“剿共”,這讓池峰城的內心憤憤不平,卻又不得不服從于上級指示。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眼看著日軍一步步侵略占領中國的領土,國民黨終于不再輕視日軍的威脅,放下與共產黨的恩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彼時的池峰城早已不再是稚嫩而青澀的小兵,而是國民政府的陸軍中將,自然要擔負起率領部隊抗日的艱巨任務。就這樣,池峰城率領其部隊轉戰山東、河北、湖南等多個戰場與日軍正面抗戰。
1938年,池峰城迎來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場戰役——臺兒莊戰役,這同時也是抗日戰爭迎來重大轉機的一次戰役。彼時的日軍有著“戰無不勝”的稱號,氣焰囂張,揚言要“三個月滅亡中國”,來勢洶洶。
三月中旬,日軍最精銳的一支部隊磯谷師團向臺兒莊猛撲,逼得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立馬調遣部隊前往駐守臺兒莊,而這支部隊正是池峰城所在的第二集團軍孫連仲部。
孫連仲接到上級指令后立即對軍隊進行部署,計劃將軍隊兵分三路,池峰城所在的第三十一師防守臺兒莊主陣地,而其余則分別駐守在臺兒莊東西兩側,呈口袋狀分布,只待日軍孤軍深入,聚而殲之。
國內愈演愈烈的戰陣形勢、長官的反復囑托與強調,讓池峰城深知此次任務的重要性。池峰城向長官立下軍令狀,慷慨激昂‘’請長官放心,峰城絕不負厚望,定與臺兒莊共存亡,與鬼子死拼到底。‘’在眾人懷著這般艱巨的決心與信念中,臺兒莊戰役正式打響。
戰爭是艱難而殘酷的,更何況敵方還是有著“戰無不勝”之稱的日軍,在此之前,中國的武裝部隊尚未有一次勝利,有時候池峰城會懷疑自己和眾將的命運興許就是埋葬在這一次次的戰火與炮轟中。
3月24日,日軍憑借優良的軍事機械和現代化武裝,對臺兒莊展開地空聯合炮擊,北門、小北門甚至被戰火深深地削低了數丈,一時間,城內外濃煙滾滾,硝煙彌漫。池峰城心內焦急,卻明白此刻必須采取應對措施,立即下令奮起反擊,這一日,殺敵甚眾,我方軍隊也損傷慘重。
26日,日軍派出瀨谷支隊在六架飛機的掩護下,大力進攻臺兒莊。此時,破敗凋敝的城門早已無法抵擋來勢洶洶的日軍部隊,三千余日軍直接突破北門,進入城內。
土槍洋炮并舉,戰火之聲不絕于耳,池峰城早知道,在自己選擇從軍的那一日起便誓死要將鮮血灑在祖國的土地上。
日軍不斷竄入城中,我方彈藥將罄,守城的士兵便以居民房屋為據點,將磚瓦作為武器,向敵方投擲。城門堵不住,池峰城便率領部隊在街頭巷尾展開巷戰,用肉身鑄就不倒的城墻。
可是……可是人心都是肉做的啊!看著昔日里共同訓練、一起暢談理想與未來的軍中同胞一個個倒在自己的身旁,看著鮮血澆注在大地,聽著嚎叫之聲似比炮火海洋響亮地貫徹云霄,這叫池峰城怎么不難過,怎么不痛苦?
但誰也不能退。臺兒莊戰略地位極其重要,即便是死守也要守,即便是用尸體堆砌來阻攔敵軍前進的步伐,也在所不惜。池峰城覺得自己的心在被回憶與現實撕扯,痛苦和惋惜一條條逝去的生命,但他必須要做下這個決定。
池峰城下令,各部隊必須死守戰線,叛逃者無論軍銜高低,一律連坐處死。
28日,池峰城親自率領手槍隊入城迎戰,殲滅敵軍。29日,池峰城接到上級軍官孫連仲指示,繼續作戰,池峰城頒布新的軍令“輕傷者不退出戰斗,重傷不派人后送,不再戰斗最激烈的時候離開陣地”。
同一日,營長張靜波在未得到命令的情況下,帶領九名傷員離開陣地。池峰城當然明白這是人之常情,卻更加明白軍律嚴明的重要性。這一天,他不得不槍擊曾一同作戰的下屬。
多日苦苦死守戰線,池峰城懷著破釜沉舟的決心,下令將運河上的浮橋炸毀,斬斷自己的唯一退路,任憑敵軍如何進攻也不肯退守一步.終于在30日,等來了先前一直作戰于日軍側后方的湯恩伯第二十軍團,得到了援助。
歷時近一個月,池峰城拼盡最后兵力,數十天的血戰,終于將彈盡糧絕、強弩之末的日軍全面殲滅,取得了抗日戰爭以來的第一次勝利。正是這場戰役,打破了日軍“戰無不勝”的神話,極大地激勵了當時各地武裝部隊的抗日信心。
四海飄零久 遲暮將戚戚
臺兒莊戰役勝利之后,池峰城便轉戰其他戰場,他的足跡遍布各大戰區。1945年,日軍投降,抗日戰爭取得勝利。只可惜,太平日子尚未過多久,兩黨內戰又開始了。而此時的池峰城內心的天平早已偏向共產黨,他也不愿再看到同胞間的廝殺,便辭去自己在國民黨的職務,閑居北平。
北平解放前夕,他在共產黨人劉仁的指導下,策動國民黨特工人員起義,反抗國民黨的腐朽陰暗的統治,盡心盡力和平解放北平。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
池峰城本以為自己的功勞會被記錄在新中國的史冊上,可未曾想,剛剛經歷完多年抗戰與內戰洗禮的新中國如火如荼地開展了鎮反運動,而池峰城也因曾效命于國民政府軍,被捕入獄。一代英雄就此落幕,而等待他的是十二年的牢獄之災。
牢獄生活清苦,多年戰斗留下的傷更是讓池峰城苦不堪言,可再苦也苦不過池峰城多年付出卻被誤解的心。十二年里,那么多日日夜夜,每每閉眼入眠,夢中卻都是那么些年在戰火中倒下的身影和不斷刺激著耳膜的槍炮聲。
池峰城有時候會想,‘’我贏得了勝利嗎?好像是。以后再也不用打仗了,小鬼子也欺負不了咱了,可是,可是……‘’沒有可是,至少,他實現了從前的夢想,如今,家國仍在。
一滴清淚劃過斑駁的臉頰。
1955年,池峰城病逝于獄中,享年52歲,此時仍無人知曉他的悲歌。
后記
1983年,改革開放以后掀起了平反冤假錯案的熱潮,在一份份文件中,在抽絲剝繭的調查里,終于證實了池峰城為起義人員,而非反動分子。
此時距離池峰城被錯捕入獄,已然過去了三十四個春秋歲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