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為什么要加入社會團體?
在我的老家山東聊城,京杭大運河西岸,坐落著一座山陜會館。其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間,到嘉慶年間方具規模,工程持續了66年之久。它是由山西、陜西的商人集資興建的。山陜會館不僅在山東有,全國各地都有,現存80多座。
山陜會館是中國明清時期陜西商人和山西商人為了在異地經商、交流和保護自身利益而建立的社會組織建筑,主要分布在中國的各個重要商業城市。會館不單單是一種建筑,更是一種社會團體組織,多由同鄉或同業組成。始設于明代前期,迄今所知最早的會館是建于永樂年間的北京蕪湖會館。明清資本主義萌芽,商業發展興盛,會館應運而生。
同鄉或同業商人相聚會館,聯絡感情、協調業務、應對行業競爭等,在各個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很大程度上講,會館便是商會的前身。當今,商會屬于社會團體組織之一。
這里我所說的社會團體主要指學會、協會、商會、研究會、聯合會、聯盟、基金會等,它們主要是由民政部門核準登記,有學術性質的、行業性質的、公益性質的等,屬于非營利性社會組織。其中,全國性的社會團體有2000個左右,有的屬于行政編制或事業編制,有的由中央機構編制管理部門直接確定,實行全額財政撥款。
2023年9月,民政部副部長詹成付介紹,我國目前有近90萬家社會組織,覆蓋了經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這近90萬家社會組織中,有社會團體37萬多家,民辦非企業單位51萬多家,基金會近1萬家,社會組織從業人員已經超過了1100萬人,資產總規模超過了5800億元。由此可見,社會團體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
對于企業而言,一定要加入某些特定的社會團體嗎?答案是肯定的,企業加入與自身密切關聯的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團體組織,在現代商業環境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第一,提高行業影響力和話語權
加入行業協會可以讓企業在行業標準制定、政策倡導等方面擁有更多的話語權。通常政府需要聽取行業意見時,會首先咨詢行業協會。作為行業協會的一員,企業可以更直接地影響政策制定過程,保護自身利益的同時也促進了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